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家族中的贫富相恤,除临时性的救助外,又有制度性的义庄,以田产为经济基础,依一定的规矩对族人作经常的赡給。义庄之制,始创于北宋范仲淹,继为他族所仿效。范氏义庄有详细的规矩,由范仲淹所订立,大致上是计口逐日支米一升,每年支衣一疋(同“匹”),丧葬嫁娶皆有补助。赡给对象以居住在苏州的族人为主,外乡的亲戚如确有急需,也酌量予以济助。南宋义庄也多由士大夫在仕宦之后,以俸禄之余购置田产,义庄成为构成宋代以后家族制度的一个基本要素。
——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摘编自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义庄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与宋代义庄之制相比,概括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体制的特点。
材料一家族中的贫富相恤,除临时性的救助外,又有制度性的义庄,以田产为经济基础,依一定的规矩对族人作经常的赡給。义庄之制,始创于北宋范仲淹,继为他族所仿效。范氏义庄有详细的规矩,由范仲淹所订立,大致上是计口逐日支米一升,每年支衣一疋(同“匹”),丧葬嫁娶皆有补助。赡给对象以居住在苏州的族人为主,外乡的亲戚如确有急需,也酌量予以济助。南宋义庄也多由士大夫在仕宦之后,以俸禄之余购置田产,义庄成为构成宋代以后家族制度的一个基本要素。
——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摘编自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义庄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与宋代义庄之制相比,概括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体制的特点。
2.
(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
材料联合国的组织和程序的设计一定程度是为了避免国际联盟所体现的明显弊端,并适应1945年所理解的国际权力结构。全球在政治上被分割为强大的民族——国家,各自拥有明确的地缘政治利益,这一点被写入宪章体系,其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是赋予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特殊否决权。……所以,在某些方面,宪章的框架代表了国家间体系的一种扩张。
但是,联合国的宪章体系在许多方面还是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和影响力的。它提供了一个国际审议论坛,在这里,原则上所有的国家在某些方面都是平等的;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对那些寻求对某些国际问题的“一致性的”解决方式的基础的国家学说,论坛具有独特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它有助于一种复杂的提供“国际公共物品”的治理体系的发展,其所提供的“国际公共物品”的范围从国际空中交通控制、电信和邮政,到对传染病的控制、对难民和自然灾害的受害者的人道主义救济,以及对共同的环境保护(特别是臭氧层和气候的变化)。所有这些“物品”都需要国际合作未进行分配并对之进行有效的保护。
——摘编自(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的组织和程序设计的背景和目的。
(2)根先材料,概括联合国宪章体系的不足和创新性。
材料联合国的组织和程序的设计一定程度是为了避免国际联盟所体现的明显弊端,并适应1945年所理解的国际权力结构。全球在政治上被分割为强大的民族——国家,各自拥有明确的地缘政治利益,这一点被写入宪章体系,其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是赋予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特殊否决权。……所以,在某些方面,宪章的框架代表了国家间体系的一种扩张。
但是,联合国的宪章体系在许多方面还是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和影响力的。它提供了一个国际审议论坛,在这里,原则上所有的国家在某些方面都是平等的;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对那些寻求对某些国际问题的“一致性的”解决方式的基础的国家学说,论坛具有独特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它有助于一种复杂的提供“国际公共物品”的治理体系的发展,其所提供的“国际公共物品”的范围从国际空中交通控制、电信和邮政,到对传染病的控制、对难民和自然灾害的受害者的人道主义救济,以及对共同的环境保护(特别是臭氧层和气候的变化)。所有这些“物品”都需要国际合作未进行分配并对之进行有效的保护。
——摘编自(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的组织和程序设计的背景和目的。
(2)根先材料,概括联合国宪章体系的不足和创新性。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今菲律宾)。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目靓彼地,土产朱薯被野、生熟可茹,询之夷人,咸称薯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乃伊国之宝,民生所赖……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坚硬不肥沃)之地遍行栽播。
(2)根据村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振龙引种推广甘薯的意义。
材料一: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今菲律宾)。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目靓彼地,土产朱薯被野、生熟可茹,询之夷人,咸称薯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乃伊国之宝,民生所赖……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坚硬不肥沃)之地遍行栽播。
——摘编自(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清代中期,百姓在福清、福州等地建立报功祠、“先薯亭”,以纪念陈振龙引进甘薯和金学曾推广种植之功绩。——摘编自《福州市政府志》
(1)根据材斜,说明甘薯在我国得到迅速传播的原因。(2)根据村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振龙引种推广甘薯的意义。
2.论述题- (共1题)
4.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阅读图表,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下图所示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知识分子的担当与局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结合下图所示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知识分子的担当与局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3.单选题- (共7题)
5.
在很长一段时间,革命这个词意味着“动乱”。而在法国大革命中,“革命”由可咒的“动乱”变为普天之下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法国大革命的参与者也就成为历史上第一批敢于公开把自己所从事的斗争称作“革命”的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各阶级对革命的理解不同 |
B.人民主权观念深入人心 |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D.封建势力的日益衰落 |
8.
《左传》昭公十六年:晋韩宣子聘于郑,欲得郑贾人(商人)之玉环,“买诸贾人,既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产。”子产以先君桓公与商人有盟誓而反对,结果“韩子辞玉”。这说明春秋时
A.私商仍受封建领主的制约 |
B.卿大夫处处为国君着想 |
C.工商食官是商品经济主流 |
D.郑国玉器实行专卖制度 |
9.
在古希腊早期文学作品中,国王和神明之间的关系就像一般人和国王之间的关系一样。神与国王一样,有合理宽大的一面,也有偏狭、愚昧的一面。这主要反映出古代希腊
A.社会伦理中的性恶论思想 |
B.宗教文化中的理性主义思想 |
C.世俗文化中的反宗教情节 |
D.宗教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 |
10.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说,近代中国需要“合乎人类理性,合乎科学,并能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道德标准和社会制度”。“我国旧道德和旧的社会制度,凡不能与此三点配合的均在现代化运动址程中逐渐被扬弈”。据北,现代化中可能弘扬的是
A.礼乐制度 |
B.三纲五常 |
C.宗族制度 |
D.中央集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