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811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1/8/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洲除日本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独立初期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由政治独立发展到经济独立。······1955年,来自亚非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第一次亚非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内容包括经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部分。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材料二 二战后,亚洲经济得到发展。20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是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是“七十年代的奇迹”;七十年代末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八十年代,沙特阿拉伯由“骆驼加帐篷”的农牧业国家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印度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亚洲经济导论》

材料三 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汉城通过了《韩城宣言》,正式确立该组织的宗旨与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

——《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亚非会议做出的重要决定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给亚洲国家独立运动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加坡、韩国出现“七十年代的奇迹”的共同原因。
(3)材料三表明亚洲各国的经济关系正在向什么趋势发展?
2.
(13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导致这一区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2)材料三显示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变化?(2分)
(3)材料三所示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如何形成的?(5分)
3.
(15分)进入21世纪后,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总趋势,但这种发展面临着挑战。请回答: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法西斯恐怖势力,到处侵略扩张,并最终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阿富汗官员2007年7月20日宣布,23名韩国公民在阿富汗被塔利班武装绑架,这是阿富汗战争后塔利班绑架外国人最多的一次。8月30日,最后一批韩国人质获得释放,韩国人质危机宣告结束。
材料三巴基斯坦反对党领导人、人民党主席贝·布托2007年12月27日在拉瓦尔品第市举行的竞选集会上遭到袭击身亡。此次是件引发媒体普遍关注。有媒体指出,此次是件导致拔过局势混乱。
(1)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主义(恐怖组织)严重破坏和平与发展,请举例说明。(3分)
(2)面对法西斯势利的侵略,西方大国采取了什么的对策?1942年前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有什么不同的特点?(3分)
(3)二战后,针对20世纪上半期的动荡,国际社会为促进和平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各举一列说明。(3分)
(4)结合材料试比较现代的恐怖势力与法西斯势力的异同。(6分)

2.单选题(共13题)

4.
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5.
20世纪50—60年代,广大黑人为争取平等权利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1957年,美国联邦法院颁布法律,要求开始废除美国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但阿肯色州小石城发生了对法律的抵抗性事件。这突出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A.有能力保护公民的公民权B.废除种族隔离的进程发展缓慢
C.民权运动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D.广大黑人要求充分人权的热情高涨
6.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结果是
A.出现两个政权并存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实现工业化D.成立人民委员会
7.
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共同点是
A.起因于国内爆发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B.为逃避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歧
C.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出于国内外压力半途而废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散布这样一种说法,鉴于苏联解体,未来的国际秩序应由美国领导,建立“美国统治下的和平”。但许多国家的学者认为这一论调“不可思议”,其主要原因是
A.美国独霸的时代已经过去B.俄、日、西欧、中国等反对
C.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区域经济集团不断建立
9.
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但实际上,从全球史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下列历史史实可以作为材料中“粗看一战后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的主要依据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确立了列强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B.国联由英法操纵
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
D.欧洲的海外殖民体系进一步扩大
10.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梁所说的产生于巴黎和会后的“这个东西”是指()
A.国际联盟B.对德和约
C.《四国条约》D.美国霸权
11.
关于“二战”后世界形势,有四位同学分别用带“风”字的成语概括其历史特征,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最恰当
A.风雨如晦B.风云变幻C.风雨交加D.风花雪月
12.
下列幅图片是20世纪两次国际回忆的历史记录。从甲图到乙图的回忆可以看出英、法两国对德国的态度变化是
A.从争霸到结盟
B.从结盟到扶植
C.从宰割到纵容
D.从对抗到联合
1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书中有这样的一组数据:“在二战中,主要交战国国民收入的40%—70%,国家物资储备的90%,都直接用于战争…….美国的国家投资猛增,从1939年的54亿美元增至1945的158亿美元…….”这反映了
A.二战促使各国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主要参战国都把国民经济转入战争轨道
C.战争使一些国家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
D.二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4.
1919年3月2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夺走,把他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必然的,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平等,它将会对战胜国进行报复。”这段材料说明
A.英国认为《凡尔赛和约》有失公正
B.英国奉行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的大陆政策
C.英国反对削弱德国
D.英国主张更加严厉地惩处德国
15.
以下示意图反映了美苏在20世纪60—70年代末争霸态势的是
A.B.
C.D.
16.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突出地反映了
A.美国确立世界霸权地位
B.德国被排挤出帝国主义阵营
C.一战后帝国主义大国争夺世界的斗争激烈
D.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形成

3.选择题(共12题)

17.

如图所示,分别用恒力F1F2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相同的固定粗糙斜面从底端推到顶端,其中,F1沿斜面向上,F2沿水平方向向右.如果两次所用的时间相等,那么,在两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8.如图所示表示撑杆跳高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横杆、落地(未画出).在这几个阶段中有关能量转化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9.影子方向和光照射位置无关,但长短和光源位置有关。(    )
20.影子方向和光照射位置无关,但长短和光源位置有关。(    )
21.如图,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位置,则该图象反映了某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置与时间的关系.若令x轴和y轴分别表示其它的物理量,则该图象又可以反映在某种情况下,相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2.如图,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位置,则该图象反映了某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置与时间的关系.若令x轴和y轴分别表示其它的物理量,则该图象又可以反映在某种情况下,相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3.

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 {#blank#}1{#/blank#} 、{#blank#}2{#/blank#}、{#blank#}3{#/blank#} 。

24.

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 {#blank#}1{#/blank#} 、{#blank#}2{#/blank#}、{#blank#}3{#/blank#} 。

25.

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 {#blank#}1{#/blank#} 、{#blank#}2{#/blank#}、{#blank#}3{#/blank#} 。

26.

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 {#blank#}1{#/blank#} 、{#blank#}2{#/blank#}、{#blank#}3{#/blank#} 。

27.关于如图所示的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28.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小球每次从光滑斜面的左端A自由滑下,每次都能到达右端与A等高的B点。关于其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