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伴随着明治初期“富国强兵”政策的实施和扩军备战,日本在与欧美列强修好的同时,以武力从南、北两个方向向亚太地区扩张的对外政策已经比较明朗。而这样的政策,矛头最终指向中国。1887年,参谋本部第一局局长小川又次提出《征讨清国方略》,其中提到:“自明治维新之初,常研究进取方略,先讨台湾,干涉朝鲜,处分琉球,以此断然决心同清国交战。此国是实应继续执行。”这就把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国策,进行了最好的表述。
材料二甲午战争前约20年间,中日间的外交交涉一直围绕日本所挑起的琉球问题、朝鲜问题及要求修改条约这三大要点。基本上处于日本主导、中国应对的模式。日本选择与中国立约,绝非出于两国古代的友好历史,而是将中国这一东亚传统秩序的盟主,拉入以国际法为解释框架的近代外交体系中,以便实现瓦解原有秩序、进行对外扩张的目的。而清政府幻想一味忍让,单靠派遣驻外使团这一近代外交模式进行外交交涉,即可换来万年太平,维持原有的“华夷秩序”。“华夷秩序”属于东亚传统秩序,其存在的合法性本非近代外交理论所能轻易解释。这也难怪中方在向日本说明中国与琉球、朝鲜的宗藩关系时,只能以自古如此、“众所共晓”(黎庶昌语)来解释。
——据谭皓《重审甲午战前的中日关系》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矛盾的体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日关系上为什么中国处于被动地位及对中日关系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伴随着明治初期“富国强兵”政策的实施和扩军备战,日本在与欧美列强修好的同时,以武力从南、北两个方向向亚太地区扩张的对外政策已经比较明朗。而这样的政策,矛头最终指向中国。1887年,参谋本部第一局局长小川又次提出《征讨清国方略》,其中提到:“自明治维新之初,常研究进取方略,先讨台湾,干涉朝鲜,处分琉球,以此断然决心同清国交战。此国是实应继续执行。”这就把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国策,进行了最好的表述。
材料二甲午战争前约20年间,中日间的外交交涉一直围绕日本所挑起的琉球问题、朝鲜问题及要求修改条约这三大要点。基本上处于日本主导、中国应对的模式。日本选择与中国立约,绝非出于两国古代的友好历史,而是将中国这一东亚传统秩序的盟主,拉入以国际法为解释框架的近代外交体系中,以便实现瓦解原有秩序、进行对外扩张的目的。而清政府幻想一味忍让,单靠派遣驻外使团这一近代外交模式进行外交交涉,即可换来万年太平,维持原有的“华夷秩序”。“华夷秩序”属于东亚传统秩序,其存在的合法性本非近代外交理论所能轻易解释。这也难怪中方在向日本说明中国与琉球、朝鲜的宗藩关系时,只能以自古如此、“众所共晓”(黎庶昌语)来解释。
——据谭皓《重审甲午战前的中日关系》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矛盾的体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日关系上为什么中国处于被动地位及对中日关系发展的影响。
2.
步入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每个时代都有技术进步,但是对于帝国主义者的掠夺行为有帮助的许多发明,却首先是在1860年至1880年这20年间产生作用的。……新技术在19世纪的传播令帝国主义的成本变得很低廉,因此欧洲各民族和政府对它的接受程度也达到了顶峰,它让欧洲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
——[美]丹尼斯海德里克《帝国的工具》
请回答: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860至1880年间出现的新技术为何能令帝国主义的成本变得很低廉?
材料每个时代都有技术进步,但是对于帝国主义者的掠夺行为有帮助的许多发明,却首先是在1860年至1880年这20年间产生作用的。……新技术在19世纪的传播令帝国主义的成本变得很低廉,因此欧洲各民族和政府对它的接受程度也达到了顶峰,它让欧洲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
——[美]丹尼斯海德里克《帝国的工具》
请回答: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860至1880年间出现的新技术为何能令帝国主义的成本变得很低廉?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
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
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做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
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
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做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4.
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1)以上材料所体现的两国政治制度有何显著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两国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2)概括指出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3)以上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共同的影响?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二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故宫百科知识》
请回答:(1)以上材料所体现的两国政治制度有何显著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两国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2)概括指出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3)以上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共同的影响?
2.单选题- (共21题)
5.
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A.对犯罪的惩处力度 |
B.法律规定的立足点 |
C.立法的完整全面性 |
D.打击犯罪的效果 |
6.
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一书中说:“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据此可知罗马法的发展是因为
A.罗马的扩张与各民族的融合 | B.罗马法基本原则获得认可 |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到认同 | D.封建经济不断发展 |
7.
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宰相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二世在议会大楼前
①威廉二世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总司令
②帝国宰相俾斯麦由联邦议会选出
③帝国宰相俾斯麦既对议会负责也对威廉二世负责
④威廉二世还拥有立法大权

宰相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二世在议会大楼前
①威廉二世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总司令
②帝国宰相俾斯麦由联邦议会选出
③帝国宰相俾斯麦既对议会负责也对威廉二世负责
④威廉二世还拥有立法大权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8.
“1688年的最后两个月时间里,英格兰上演了一出光怪陆离的巴洛克式的戏剧,剧中的男主角是两位国王,贵族们担任伴唱,入侵的军队和骚动的伦敦人是合唱队。”这一戏剧是指( )
A.苏格兰起义 |
B.处死查理一世 |
C.光荣革命 |
D.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开始 |
9.
“中央机构在权限上根据宪法规定各自独立行使,彼此互不干涉。但是,他们的权限不是互相重叠的,而是一种分权,这种分权是基于管理的方便而划分的。”该政体类型最典型的近代国家是()
A.英国 | B.美国 |
C.法国 | D.德国 |
10.
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耻辱和记录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足迹。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渡江战役
③南京大屠杀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⑤汪精卫建立的伪国民政府
⑥太平天国定都
①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渡江战役
③南京大屠杀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⑤汪精卫建立的伪国民政府
⑥太平天国定都
A.①⑥③④⑤② |
B.①④⑥③⑤② |
C.①⑥④③⑤② |
D.①②③④⑤⑥ |
12.
“昨电示传播,台民不服闭市,绅民蜂拥入署,哭声震天。二百年来文物之邦,忽沦化外,流离迁徙,谈何容易!其惨自不待言。土勇数十营,誓愿与战,撤时断不肯缴军装。日人登岸,民必歼之。”与这一场面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抗日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内容中,有些内容是体现“一国”的,有些内容是体现“两制”的。下列内容体现“一国”的有
①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②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③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④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⑤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
①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②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③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④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⑤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
A.①④⑤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③④⑤ |
14.
“美国在26届联大上顽固地反对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注:指美国坚持主张分裂中国的‘双重代表权案’)。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这说明基辛格博士访华活动
A.客观上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
B.促进了中美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
C.与美国政府的战略需求相背离 |
D.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
15.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多次举办以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国际会议,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这说明新时期中国致力于
A.发展大国关系 |
B.建设和谐周边 |
C.优化国际秩序 |
D.汲取人类成果 |
17.
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已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
A.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B.“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 |
C.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
D.美苏两国因惧怕核战争而妥协对话 |
18.
下图中的人物神农氏为后世所称颂,主要是因为他


A.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 |
B.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 |
C.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
D.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荆,以教天下 |
19.
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该观点意在强调小农经济
A.具有落后性 | B.具有再生性 | C.具有脆弱性 | D.具有稳定性 |
20.
对于汉阳铁厂选址,后人褒贬不一。当事人张之洞如是说:“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张之洞对汉阳铁厂选址基于
A.有效节约生产成本 |
B.便利于体制内高效监督 |
C.符合现代管理趋势 |
D.临近交通枢纽,便于销售 |
21.
在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阶段,最初的投资者往往是一些官僚、地主,主要是因为他们
A.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 |
B.认识到创办实业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
C.受到了外商企业、洋务企业的刺激 |
D.意识到创办企业可以赢得大量的利润 |
22.
下面是依据杜恂诚的《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绘制的1936年中国国内不同商品产值所占比例示意图。它表明


A.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
B.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且工业化水平较低 |
C.商品供给因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而扩大 |
D.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粮食产地 |
23.
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 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
25.
80年代“土地又归俺所有,我愿种啥就种啥……”下图则体现了当今农村土地的发展。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
B.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C.80年代的责任制与现代化农业发展不符 |
D.当今土地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