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人随身带来的病菌乃是他们最强大的征服武器。他们在新世界横扫一切,因为当地居民对欧洲人带来的病菌无免疫力。……在加勒比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土著部落居民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被扫荡殆尽。在大陆上,病菌的传播比科特斯和皮萨罗率领的远征军进展得更快更远,也更有毁灭性。科特斯和皮萨罗发现,他们带到沿海的天花赶在他们之前传到内地。他们带来的新植物种子和动物则以较慢的速度传播着他们的危害。
——弗兰克·柏林《白银资本》
材料二 17—18世纪,围绕大西洋的广阔海洋形成了著名的“三角贸易”,贸易的基本模式是欧洲人用非洲贩运的奴隶在美洲开采金银(特别是白银),然后用于换取来自东方的商品,如瓷器、棉织品、丝织品、茶叶、香料、糖等。……三角贸易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取东方的商品,它与欧亚大陆古老的丝绸之路连接的贸易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实,谁是“三角贸易”的中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涵盖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全球市场在17世纪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宋李健《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殖民扩张对美洲的危害。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意义。
材料一 欧洲人随身带来的病菌乃是他们最强大的征服武器。他们在新世界横扫一切,因为当地居民对欧洲人带来的病菌无免疫力。……在加勒比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土著部落居民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被扫荡殆尽。在大陆上,病菌的传播比科特斯和皮萨罗率领的远征军进展得更快更远,也更有毁灭性。科特斯和皮萨罗发现,他们带到沿海的天花赶在他们之前传到内地。他们带来的新植物种子和动物则以较慢的速度传播着他们的危害。
——弗兰克·柏林《白银资本》
材料二 17—18世纪,围绕大西洋的广阔海洋形成了著名的“三角贸易”,贸易的基本模式是欧洲人用非洲贩运的奴隶在美洲开采金银(特别是白银),然后用于换取来自东方的商品,如瓷器、棉织品、丝织品、茶叶、香料、糖等。……三角贸易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取东方的商品,它与欧亚大陆古老的丝绸之路连接的贸易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实,谁是“三角贸易”的中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涵盖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全球市场在17世纪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宋李健《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殖民扩张对美洲的危害。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意义。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9月,邓小平在听取辽宁省委常委汇报工作时,进一步报告:“我们的思想开始活跃,现在只能说是开始,还心有余悸。”……在听取鞍山市委汇报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说:“世界在发展,我们不在技术上前进,不要说超过,赶都赶不上去,那才是爬行主义。我们要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我们要有这个雄心壮志。”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发表“北方谈话”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要试的经济模式。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
(3)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三所说的“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精神实质。
材料一 1978年9月,邓小平在听取辽宁省委常委汇报工作时,进一步报告:“我们的思想开始活跃,现在只能说是开始,还心有余悸。”……在听取鞍山市委汇报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说:“世界在发展,我们不在技术上前进,不要说超过,赶都赶不上去,那才是爬行主义。我们要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我们要有这个雄心壮志。”
——《少有人知的改革开放序曲:邓小平北方谈话》
材料二 要敢闯,没有一点敢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勇气、没有一点干劲,干不出新事业……现有的证券市场、股票市场,现在又搞这个东西好不好?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
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理论体系。因此,必须进行严肃、严谨的分析,才能把握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精神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发表“北方谈话”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要试的经济模式。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
(3)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三所说的“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精神实质。
3.
阅读下列材料:
巴黎和会上六位重要人物
老虎克里蒙梭。他是法国顽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的政治手腕狠毒,曾两度出任总理。
狐狸劳合·乔治。巴黎和会上,这位机灵、矮小的威尔士人实在令人难以捉摸。他为维护欧洲大陆的均势,让法德两国相互牵制,玩弄各种手段,使英国的企图基本得逞。
百灵鸟威尔逊。他是一个固执己见的资产阶级理想起主义者。民主党人,曾连任美国两届总统。巴黎和会上百灵鸟章法大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又聋又哑的“唐吉诃德”。
无足轻重的伙伴奥兰多。在和会上,担任副主席,他对与意大利利益有关的问题谈起来是滔滔不绝,对其他问题则少开尊口。
沉默的小伙伴牧野。在和会上,他对涉及远东的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则漠不关心,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因此他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
据理力争的顾维钧。中国职业外交家。巴黎和会上,他据理力争,从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驳斥了日本代表的种种狡辩。
请回答:
(1)威尔逊踌躇满志,带着他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参加巴黎和会。然而,美妙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讲求实际的强硬主张和“狐狸”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百灵鸟顿时章法大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又聋又哑的唐吉诃德”。“百灵鸟”外交的尴尬仅仅是因为“老虎”的强硬和“狐狸”的狡猾吗?
(2)为什么奥兰多“无足轻重”?而牧野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
(3)顾维钧据理力争,最终未能挽救山东,说明了什么问题?
巴黎和会上六位重要人物
老虎克里蒙梭。他是法国顽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的政治手腕狠毒,曾两度出任总理。
狐狸劳合·乔治。巴黎和会上,这位机灵、矮小的威尔士人实在令人难以捉摸。他为维护欧洲大陆的均势,让法德两国相互牵制,玩弄各种手段,使英国的企图基本得逞。
百灵鸟威尔逊。他是一个固执己见的资产阶级理想起主义者。民主党人,曾连任美国两届总统。巴黎和会上百灵鸟章法大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又聋又哑的“唐吉诃德”。
无足轻重的伙伴奥兰多。在和会上,担任副主席,他对与意大利利益有关的问题谈起来是滔滔不绝,对其他问题则少开尊口。
沉默的小伙伴牧野。在和会上,他对涉及远东的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则漠不关心,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因此他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
据理力争的顾维钧。中国职业外交家。巴黎和会上,他据理力争,从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驳斥了日本代表的种种狡辩。
请回答:
(1)威尔逊踌躇满志,带着他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参加巴黎和会。然而,美妙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讲求实际的强硬主张和“狐狸”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百灵鸟顿时章法大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又聋又哑的唐吉诃德”。“百灵鸟”外交的尴尬仅仅是因为“老虎”的强硬和“狐狸”的狡猾吗?
(2)为什么奥兰多“无足轻重”?而牧野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
(3)顾维钧据理力争,最终未能挽救山东,说明了什么问题?
2.单选题- (共9题)
4.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
5.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是摆在中共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用自己的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种“尝试”
A.指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
B.指***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C.指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
D.奠定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基础 |
6.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
7.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
8.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 |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
C.推动城市化进程 |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
9.
近代著名实业家荣德生曾感叹说:“天道变,世道却不变。我只想老老实实办实业,可是不靠官场、不依赖乡绅就一事无成。”这表明
A.荣德生思想僵化,坚持“天道” |
B.荣德生想投身官场,升官发财 |
C.封建势力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要符合中国国情 |
10.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
11.
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杜牧 |
B.孟浩然 |
C.杜甫 |
D.白居易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