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世纪,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1341年,议会形成两院制,由贵族组成的上院拥有高级司法权,干预王位继承,参与***由宰相兼任。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男子按照普遍、直接、秘密的普选制选出。它的决议必须经联邦议会通过和皇帝批准才能生效。真正掌握最高权力的是皇帝和宰相。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号,是“联邦之首”。皇帝可不经议会同意而自由任命首相和文武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两个议会。普鲁士宰相同时即是帝国首相,直接对皇帝而不对议会负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比较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
材料一 13世纪,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1341年,议会形成两院制,由贵族组成的上院拥有高级司法权,干预王位继承,参与***由宰相兼任。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男子按照普遍、直接、秘密的普选制选出。它的决议必须经联邦议会通过和皇帝批准才能生效。真正掌握最高权力的是皇帝和宰相。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号,是“联邦之首”。皇帝可不经议会同意而自由任命首相和文武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两个议会。普鲁士宰相同时即是帝国首相,直接对皇帝而不对议会负责。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英格兰的传统”的具体含义。概括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完善的主要历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比较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40年代历史事件简表


以上为20世纪40年代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结合已学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证。(要求:论题准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材料20世纪40年代历史事件简表


以上为20世纪40年代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结合已学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证。(要求:论题准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
材料二免役之法,据家资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凡敷钱,先视州若县应用雇直多少,随户等均取;雇直既已用足,又率其数增取二分,以备水旱欠阁,虽增毋得过二分,谓之免役宽剩钱。
——《宋史·食货上五》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免役法(募役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局面及原因。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
材料二免役之法,据家资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凡敷钱,先视州若县应用雇直多少,随户等均取;雇直既已用足,又率其数增取二分,以备水旱欠阁,虽增毋得过二分,谓之免役宽剩钱。
——《宋史·食货上五》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免役法(募役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局面及原因。
2.单选题- (共13题)
4.
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说:“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其连接点就是内阁,内阁本属行政机构,但在职能上亦属立法机构,是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密切结合和近乎一体的配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内阁兼有行政权和立法权 |
B.行政权和立法权通过内阁有效结合 |
C.内阁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 |
D.英国政治权力的基本架构混乱不清 |
5.
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一系列条约,列强攫取的各种特权构成了对中国实施“准统治权”的制度。在这一条约制度中,有一项居于中心地位成为其他条约特权的基础。这一特权是
A.租界特权 |
B.领事裁判权 |
C.关税自主权 |
D.最惠国待遇 |
6.
19世纪50~70年代,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起义,淸朝军费开支猛增。为了对付财政危机,清政府主要采取四项措施:增加旧税,创设新税,向富人开捐,向外国人借债,而增加旧税主要是田賦附加税与漕粮改折。而向富人开捐,是推广捐例出卖官爵、封典。这些方法使淸政府短期克服了眼前财政困难,但长远上看导致
A.中央财权下移 | B.西方经济侵略加剧 |
C.中央集权加强 | D.地方权力不断萎缩 |
7.
“自来图治之原,必以明目达聪为要。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頻年所全力经背者,毁于一旦。是知祸患之伏于隐微,为朕所不及察者多矣。惩前毖后,能不寒心。”以上文字出自一道上谕,这道上谕出现的背景是
A.第二次聘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 | D.太平天国运动 |
8.
据张国焘《我的回忆》一书中记载:西安事变的第二天,斯大林便亲自草拟给中共的电报,肯定西安亊变是日本阴谋所制造的,并说在张学良左右和他的军队里暗藏着日本间谍,利用了张的野心,制造了中国的混乱……。对苏联的立场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西安事变是曰本间谍所为 |
B.苏联准备给张学良军事援助 |
C.主张中共担负起领导抗日重任 |
D.敦促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
9.
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明确提出“美国利益第一”“美国至上”等主张;英国“脱欧”;西欧一些国家不断遭到恐怖袭击;西欧一些政党与政界人士反思,甚至抵制经济全球化。这些现象表明
A.发达国家普遍反对全球化 |
B.恐怖主义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
C.全球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
D.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反作用明显 |
10.
“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郭宝钧在《古玉新诠》中的这段话表明
A.玉具有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 |
B.以玉入法反映治国方式成熟 |
C.玉的人格化折射丰富的人文精神 |
D.体现古代士大夫的政治智慧 |
11.
1572年至1644年,共有1086艘从福建泉州出发的满载生丝和丝织品的中国货船抵达菲律宾马尼拉,这些货物再从菲律宾马尼拉运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据估计,1565~1820年之间,墨西哥向马尼拉输送白银高达4亿比索,其中的绝大部分流入中国,从材料可以看出
A.白银流入引发了中国的“价格革命” |
B.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初显 |
C.世界市场的贸易中心在亚洲和美洲 |
D.中国是形成中的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
12.
荷兰海运博物馆馆长舍肯伯鲁克说,16世纪荷兰商船人约有1800多艘从船的造价上看,荷兰一条商船的造价差不多是英国的60~65%”,“在英国商船上,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笫要坚硬的木头,而荷兰商船是没有武器装备的”。这说明
A.英国工业发达,荷兰选船业较落后 |
B.荷兰远洋海运成本低,但是风险大 |
C.荷兰以小商业为主,英国的海外贸易规模大 |
D.英国是靠海盗抢掠起家的,荷兰以贸易获利 |
13.
18世纪的人们发现,几百年来日本的和服、印度的腰布、穆斯林的宽松裤、拉美的披风几乎一成不变。而英、法两国的时装总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西欧社会的消费水平较高 |
B.西欧的社会财富快速增长 |
C.产业进步提升了国民收入 |
D.政治革命影响了消费行为 |
14.
19世纪70年代末,开平煤矿和基隆煤矿为了运煤,需要修铁路。1880年淸廷要求群臣对修铁路发表意见,大臣们纷纷上奏反对,称铁路运兵“果哀朝发夕至,臣恐或有连合诡谋,使我四面受敌”;“似为外国谋非为朝廷谋也。”筑铁路会贻害耕地、房屋,坟墓,“民间必不乐从”“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也。”以致朝廷1881年发表上谕,不再讨论修铁路之事。材料表明
A.淸政府内部改革决心不足 |
B.清王朝内部腐败十分严重 |
C.淸王朝沦为“洋人的朝廷” |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15.
较之前的小说,《西游记》更以人物为情节的中心。这—宗教题材的小说在形象构成的方式上给人以荒诞无稽的感觉,而实际上它却带有一个鲜明的倾向。这一倾向是
A.怪诞化 |
B.脸谱化 |
C.世俗化 |
D.功利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