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并未给予资产阶级实权,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德国宪政中没有实权的恰恰是相当于议会下院的帝国议会,而皇帝是国家元首、权力中心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德国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宪政改革仿效德国宪政的原因,并说明清末宪政改革与德国宪政建立有何不同。
材料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并未给予资产阶级实权,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德国宪政中没有实权的恰恰是相当于议会下院的帝国议会,而皇帝是国家元首、权力中心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德国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摘编自《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的选择、比较及影响》
材料二 清末宪政改革是晚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派员秉承“用备甄采、择善而从”之旨,分赴欧美各国考察政治以后,清政府初步选定德国及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进一步研究、筛选与描摹的对象。最终,清政府锁定与德国一脉相承的日本宪政体制为模板,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摘编自胡凯《略论清末宪政改革对德国模板的取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说明此特点所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宪政改革仿效德国宪政的原因,并说明清末宪政改革与德国宪政建立有何不同。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政府在广州最早设置了市舶机构。此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形成广州、杭州、明州三个市舶司并存的局面,称作“三司”,至元三十年(1293)八月,经过多方会商。以“亡宋市舶则例”为基础,制订了“整治市舶司勾当“22件,又称(市舶法则)22条。……据《明史·职官志》记载,明代前期市舶司的职责是“掌海外诸番朝贡、市易之事。辩其使人、表文、勘合之真伪。禁通番,征私货,平交易”。明后期随着外商来华增多,官牙制度的各种弊端暴露无遗,牙行从市舶司中独立出来,牙行逐渐被专营进出口货物的广东三十六行代替,市舶制度的重要职能之一——海外贸易的经营管理权彻底丧失。
——摘编自夏秀瑞《中国对外贸易史(第一册)》
材料二
清康熙24年(1685年),清政府在粤、闽、渐,江四省设立海关以后,即设立海关来代替历代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事务,这是清朝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上的一个进步,也是中国海关制度的正式开端。直到鸠片战争后的1859年,粵海关一直是独立自主的执行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的机关。清政府制定了关税制度,进出口关税由粤海关负责征收,课税的具体项目有:船税、货税和各项规礼。……1855年,英国人李秦国担任了上海“海关税务司”。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外国人控制我国地方海关主权的开始。1864年,又一个英国人赫德担任我国海关的总税务司,一直担任45年,而后海关主权一直把持在外国人手里。
——摘编自董长芝《中华开放强国策(中国历代经贸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以来市舶制度的演变。
(2)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海关发展状况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海关的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
宋朝政府在广州最早设置了市舶机构。此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形成广州、杭州、明州三个市舶司并存的局面,称作“三司”,至元三十年(1293)八月,经过多方会商。以“亡宋市舶则例”为基础,制订了“整治市舶司勾当“22件,又称(市舶法则)22条。……据《明史·职官志》记载,明代前期市舶司的职责是“掌海外诸番朝贡、市易之事。辩其使人、表文、勘合之真伪。禁通番,征私货,平交易”。明后期随着外商来华增多,官牙制度的各种弊端暴露无遗,牙行从市舶司中独立出来,牙行逐渐被专营进出口货物的广东三十六行代替,市舶制度的重要职能之一——海外贸易的经营管理权彻底丧失。
——摘编自夏秀瑞《中国对外贸易史(第一册)》
材料二
清康熙24年(1685年),清政府在粤、闽、渐,江四省设立海关以后,即设立海关来代替历代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事务,这是清朝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上的一个进步,也是中国海关制度的正式开端。直到鸠片战争后的1859年,粵海关一直是独立自主的执行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的机关。清政府制定了关税制度,进出口关税由粤海关负责征收,课税的具体项目有:船税、货税和各项规礼。……1855年,英国人李秦国担任了上海“海关税务司”。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外国人控制我国地方海关主权的开始。1864年,又一个英国人赫德担任我国海关的总税务司,一直担任45年,而后海关主权一直把持在外国人手里。
——摘编自董长芝《中华开放强国策(中国历代经贸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以来市舶制度的演变。
(2)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海关发展状况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海关的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利益已经和世界利益融为一体,使美国对外界依赖过大,美国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主权国家,更是一个世界利益转换器,一旦世界其他地方出现危机,美国很难不被卷入。世界霸权的利益属性已经与美国血肉相连,对美国而言,一方面有空前的霸权福利持续刺激,另一方面丧失霸权等于国家死亡。
材料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利益已经和世界利益融为一体,使美国对外界依赖过大,美国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主权国家,更是一个世界利益转换器,一旦世界其他地方出现危机,美国很难不被卷入。世界霸权的利益属性已经与美国血肉相连,对美国而言,一方面有空前的霸权福利持续刺激,另一方面丧失霸权等于国家死亡。
——据2016年11月22日世界经济评论《美国的“霸主焦虑”》整理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美国霸权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3.单选题- (共21题)
5.
罗马法学家提出:“在进行制订法律、修订和解释现存法律的全部劳作过程中,始终存在引导他们的标准和准则,即对于一种天然本有正义的理想,对于一种客观善的理想,它们远比任何人类发明之物崇高而广泛。”这一理想指的是
A.颁布万民法 |
B.倡导自然法 |
C.废除奴隶制 |
D.鼓吹性善论 |
6.
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用公民投票把自己推上了总统宝座。1851年12月他发动政变,次年他打着议会的旗号破坏民主,私改宪法,在保证恢复全体人民的选举权的旗号下建立了第二帝国,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A.民主化进程充满曲折性 |
B.民众的素质普遍不高 |
C.公民投票权得到了扩大 |
D.议会政治已形同虚 |
7.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约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
B.由各邦分享军事和外交大权 |
C.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
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
8.
1907年底民政部下发“妥拟自治章程,请旨饬下各省督抚,择地依此试办”的通知。到1908年前,国内直接以研究并促进地方自治为宗旨的社会团体约有30余个,筹办或试办地方自治的组织机构约有60余个(各省奉旨设立的自治总局不计)。据此可知,这场地方自治运动
A.是由清政府主动发起的 |
B.推动了晚清社会的政治变革 |
C.标志着汉族官僚的崛起 |
D.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群众基础 |
9.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某次战役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交通总破袭,进攻重点是正太铁路;第二阶段重点是消灭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第三阶段是粉碎敌人的“扫荡”。这次战役是
A.抗日以来的首次大捷 |
B.国民党组织的歼灭战 |
C.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
D.敌后战场的“绝地反击” |
10.
在194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时,***说:在过去28年的长时期中,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对他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下一步主要是追剿国民党的残余部队 |
B.中共当时已取得民主革命的完全胜利 |
C.旨在为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奠定基础 |
D.中共将面临“进京赶考”的艰巨任务 |
11.
(加试题)对于“世界革命”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时代”。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称号,其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
B.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
C.大大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
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
12.
阅读下表: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1912年 |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
1931年 |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
1949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1954年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982年 |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
B.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
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
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 |
13.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中印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时间在印度“印中人民是兄弟”和“五项原则万岁”的呼声高涨,中印友好掀起热潮。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
B.成为中印两国人民永久友好的保证 |
C.得到了中印两国人民的高度认可 |
D.是新中国开展外交活动的指导原则 |
14.
***曾经说过:“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列属于他说的“钥匙效应”的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
B.中苏关系全面破裂 |
C.美日联盟更紧密 |
D.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
16.
“君有吴王,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乏,以成私威。私藏积而逆节之心作。夫不早绝其源,而忧其末,若决吕梁,沛然其伤必多矣。”面对这一问题,汉武帝的针对性措施是
A.镇压叛乱 |
B.察举人才 |
C.盐铁官营 |
D.统一货币 |
17.
清初规定“取具船户不得租与匪人甘结”。雍正九年(131年),朝廷为使“盗匪即无人假管”,规定:“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将本人箕斗验明添注,均于进口、出口时按名查验,一有不符,即行根究。”据此分析雍正帝的主要意图在于
A. 注重维护国家海权完整
B. 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C. 以天朝观念应对外国人
D. 防止人民在海外聚众反清
A. 注重维护国家海权完整
B. 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C. 以天朝观念应对外国人
D. 防止人民在海外聚众反清
18.
16世纪葡萄牙垄断了到东方的跨洋运输,17世纪荷兰取代葡萄牙掌握了东方贸易,而且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商品种类增多。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
B.地理大发现带来商业革命 |
C.荷兰后来成为海上马车夫 |
D.东西方都奉行开放的政策 |
19.
导致下面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出生和死亡率状况表(单位:每1000居民)
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出生和死亡率状况表(单位:每1000居民)
年平均率 | 出生人口 | 死亡人口 | 净增人口 |
1871——1880 | 40.7 | 28.8 | 11.9 |
1881——1890 | 38.2 | 26.5 | 11.7 |
1891——1900 | 37.3 | 23.5 | 13.9 |
1901-1910 | 33.9 | 19.7 | 14.3 |
1911 | 29.5 | 18.2 | 11.3 |
1912 | 29.1 | 16.4 | 12.7 |
A.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 |
B.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
C.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 |
D.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
20.
据统计,从1895年到1900年的五年内,属于官督商办、官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77.6%下降到30%,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9上升到70%,资本额增长数量近三倍。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末“新政”的有力推动 |
B.民间设厂受到政策支持 |
C.洋务运动的破产带来契机 |
D.列强对中国投资的剧增 |
21.
下图是1905-1925年中国从日本、英国、美国的进口额。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一战改变了列强对华出口格局 |
B.日本对华出口优势明显进面独霸 |
C.中国反帝运动造成贸易额起落 |
D.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长期处于困境 |
23.
1977年11月,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明确提出:“农村中心问题就是要把农业生产搞好,各级领导、各个部门,都要着眼于发展农业生产”,“我们是一个方针——以生产为中心”。1978年4月,中共中央文件特别提到:“企业是生产单位,必须以生产为中心。”这些主张
A.利于全面贯彻“八字”方针以恢复国民经济 |
B.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形成 |
C.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转变 |
D.标志着经济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