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684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7/22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世界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碰撞虽然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但并不一定会发展成为不可调和的冲突。恰恰相反,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乃至交融互变,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现象和主流。
——摘编自钱满素《美国文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19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有关“世界文明”的观点。(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表示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选官似乎又回到了东汉混乱局势。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文官普通考试令势等700多种行政法规文件,初步形成了近代化的文官管理法规、法令体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行政范围和T政期摸日益增加,急需一大批懂业务、有专长、技术娴熟的专业行政官队伍来有效执行中央号令,国民政府考试院陆续颁布各种相关法规。应该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起了一整套以西方文官制度为模板的近代文官制度。其考选机构独立化、事务官与政务官分离、按职位分类、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取代四书五经等。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不仅在考试形式、考场管理、考官、应试资格、法规等方面都吸收了科举的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科举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机构公正等选才精神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自1927—1937年录取各类行政人员、司法人员、外交人员及其他专门技术人员等1072人,较大限度地网罗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许多没有背景的考生,因成绩优异而得以入选,为各阶层知识分子参政提供机会。
——据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整理
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中国
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
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④18~19世纪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卢梭:“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由人们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
 
问题:
(1)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史的历史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分析②时期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3)据材料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④时期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有何异同。
(4)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3.单选题(共13题)

4.
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淘汰这说明“光荣革命”
A.对英国历史进程影响很小
B.确立了民主的基本原则
C.正式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
D.未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
5.
1850年普鲁士颁布了宪法,其中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每项法律需经国王和两院同意,财政法案和国家预算应首先提交下院,国家预算上院可以全部通过或者全部否决;……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
A. 是用议会粉饰的封建君主专制
B. 已经具有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
C. 确立了比较完善的君主立宪政体
D.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6.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由此可见咸丰帝
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D.轻视民族工业发展
7.
同治二年(1863年)七月,湘军出身的成员已经在督抚中占据了多数。其中,为总督者已达5人。(同治)三年五月,总督只有一个旗人,巡抚一个也无。湘、淮军将帅还拥有自行招募的私家军队,其权力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封疆大吏。材料反映了
A. 顺应近代化需要,清政府大力实施权力的转移
B. 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满洲贵族的统治
C. 满族贵族的专制体系受到地方汉族势力的挑战
D. 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
8.
李大钊说: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他主要强调义和团运动(    )
A.具有旧式小生产者的保守性
B.是一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C.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障碍
D.坚持“扶清灭洋”的方针
9.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曾作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上述材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团结北伐以维护国共合作大局
D.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
10.
***与朱德于1937年7月8日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的国民党军,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日寇决一死战!对这一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B. 中共表明抗日形式和立场
C. 抗日救亡运动向民间发展
D. 国共两党的抗战相互呼应
11.
14-17世纪的西欧文艺复兴运动和20世纪初的中国新文化运动前期有许多相似之处,以下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
A.背景上都基于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缺乏组织性
B.内容上都对古典文化进行了批判和继承,缺乏理性
C.方式上都表现为文学艺术等形式,缺乏政治斗争
D.范围上都局限于知识阶层,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12.
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儒学推崇至极。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他推崇中国的儒学文化是因为(    )
A.儒家思想宽容
B.中国政治制度体现了开明君主专制
C.中国古代社会的辉煌和谐
D.利用中国儒学文化批判西欧社会
13.
“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B.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C.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D.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14.
19世纪末,严复为中国引进了赫胥黎和斯宾塞的生物进化论和社会进化论思想。他腰斩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而形成《天演论》,在翻译过程中加进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引发了中国思想界的第一大潮,成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前最重要的思潮。严复的学说一度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能提醒国人奋发图强,挽救危机
B.洋务思潮破产,维新思潮兴起
C.《天演论》的科学性
D.保持中华民族优越性的需要
15.
近代思想家魏源指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这一言论说明魏源主张(    )
A.经世致用,改革旧法
B.兴利除弊,变能政体
C.改革体制,中体西用
D.变通治法,提倡工商
16.
抗战后期,反对殖民主义,主张在战后终结殖民地制度逐渐成为中国社会舆论的主流。1945年,中国代表团出席旧金山会议,提出必须重视战败国、殖民地及人民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情况之重要性,使彼等逐渐发展,获得独立或自主”的方案,得到了各国的称赞或同情。上述现象的深远影响在于
A.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
B.有利于重建战后的国际秩序
C.加速了中国收回主权的进程
D.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