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民主化道路的选择是近代以来大多数国家探索的重要主题之一,据此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制宪会议每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每向前迈出一步,几乎都是冲突各方互谅互让的结果……正因如此,美国宪法被人们调侃为“妥协篓子”,制宪会议的领袖们则被戏称为“和事佬”。
——程汉大《美国立宪成功之道》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政治建设的新时期。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人民版《历史》必修Ⅰ
(1)依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2)材料一反映出制宪会议解决重大难题的策略是什么?这一策略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开创了哪些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制宪会议每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每向前迈出一步,几乎都是冲突各方互谅互让的结果……正因如此,美国宪法被人们调侃为“妥协篓子”,制宪会议的领袖们则被戏称为“和事佬”。
——程汉大《美国立宪成功之道》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政治建设的新时期。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人民版《历史》必修Ⅰ
(1)依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2)材料一反映出制宪会议解决重大难题的策略是什么?这一策略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开创了哪些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2.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3.
“二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与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的演说中宣布,世界历史的这一时刻,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自由民主的西方和极权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东方。由于共产主义从本质上讲是对外扩张的,所以自由世界必须建立起防护城垒,制止它的扩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总统的主要观点。为此美国在欧洲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冷战的“伤痕遗产”。
(2)依据材料二指出“冷战”留下的“伤痕遗产”有哪些?为消除这些“伤痕”,你认为国际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三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新中国的外交,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的演说中宣布,世界历史的这一时刻,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自由民主的西方和极权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东方。由于共产主义从本质上讲是对外扩张的,所以自由世界必须建立起防护城垒,制止它的扩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总统的主要观点。为此美国在欧洲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冷战的“伤痕遗产”。
(2)依据材料二指出“冷战”留下的“伤痕遗产”有哪些?为消除这些“伤痕”,你认为国际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三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 |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新中国的外交,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单选题- (共18题)
4.
有学者指出:“在这样的法制基础上,帝国范围内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员的来往大为便利……罗马文化的综合统一达到前无古人之境。”材料中便利帝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法制基础”是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5.
学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借尸还魂”“循环往复”“独辟蹊径”。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英、德、美、法 |
B.英、德、法、美 |
C.英、美、法、德 |
D.美、英、法、德 |
6.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
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的控制 |
D.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
7.
摩根说:“《权利法案》显然打破了世袭的权利,这种世袭权利是4660年旧政体复辟的基础,而被以议会为代表的民族意志所取代。……将它看作是彻底否定了关于政府的概念的历史转折点,这无疑是完全正确的。”这说明《权利法案》
A.使议会权力居于国王之上 |
B.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
C.废止了英国社会的世袭制 |
D.彻底否定了英国的君主政体 |
9.
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其中有悖历史事实的镜头是
A.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英国旗在飘扬 |
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
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
D.码头上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海关税额 |
10.
下表为咸丰初年户部银库置银数(单位:万两),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库存银数 | 新收银数 | 支出银数 | 实存银数 |
咸丰元年(1851年) | 844.0962 | 850.8529 | 956.9910 | 737.9581 |
咸丰二年 | 737.9581 | 836.1837 | 1032.6172 | 541.5246 |
咸丰三年 | 541.5246 | 475.3397 | 847.1746 | 169.6897 |
A.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
B.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 |
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 |
D.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
11.
近代清廷曾赐给邓世昌母亲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与此相关的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 |
B.义和团反帝斗争 |
C.黄海海战 |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12.
歌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歌能证史”,以下都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传唱甚广的歌曲,按反映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十送红军》: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
②《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③《解放区的天》: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④《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①《十送红军》: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
②《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③《解放区的天》: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④《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A.②①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①②④③ |
D.①③②④ |
13.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13: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1921—1935年应该是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
14.
刘伯承曾说:“1947年8月中共中央用‘围魏救赵’的方式,拆散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从而缓解陕北的经济困难。”材料中的“围魏救赵”是指
A. 进行土地革命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进行战略决战
D. 攻占南京
A. 进行土地革命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进行战略决战
D. 攻占南京
15.
“二月革命使临时政府得以上台执政,但它仅对国家的政治门面做了修饰。它未能阻止俄国继续参战,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对劳动的剥削,没有解决农民问题。”这段话是为了表明
A.推翻沙皇统治的必要性 |
B.民主革命转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 |
C.退出“一战”的必要性 |
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必要性 |
16.
位于烟台市中部的东李家庄村是一个普通的小村,随着初冬的到来,人们除了忙着采摘买卖苹果、修理农具外,村里早晚串门的人多了,外出打工和走亲戚的也都回来了……原来,这个村正在迎接新一届村干部的“海选”。材料内容反映出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农村得到实行
②中国普通农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加强
③海选为村民的参政议政提供了平台
④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成为广大农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农村得到实行
②中国普通农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加强
③海选为村民的参政议政提供了平台
④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成为广大农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A.①③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17.
自13世纪元朝将西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起,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在将西藏纳入统一国家的前提下,还采取了“因俗而治”“因事而治”等特殊的政策,在行政建制和治理方式上,采取与全国其他地方有所差异的政策。材料意在强调
A.西戴自治区成立于建国之前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
C.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历史渊源 |
D.元朝宣政院是自治制度的雏形 |
18.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台湾地区原领导人马英九认为:“(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A.维持现状前提下,求两岸和平发展 |
B.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
C.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 |
D.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大业 |
19.
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国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不能接受。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这材料说明
A.美国极力支持台湾独立 |
B.“文革”错误影响到中国外交 |
C.美国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 |
D.美国坚持奉行霸权主义政策 |
20.
“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选项中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文件 | 产生背景 | 主要内容 | 历史地位或评价 |
共同纲领 | ① |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
1954年宪法 |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 ② |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1982年宪法 |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 规定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 ③ |
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
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