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关注和保障普通人的基本权利,代表了立法理念的进步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十二铜表法》第9表
材料二 “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材料三世界近代各国重要法案一览表
(1)《十二铜表法》在罗马法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结合材料一指出该条款体现的立法观念?
(2)材料二作者认为美国宪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这一功能对美国社会政治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世界潮流和近代亚洲各国宪法,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简要评价。
材料一 “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十二铜表法》第9表
材料二 “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材料三世界近代各国重要法案一览表
时间 | 国别 | 法案名称 | 主要特点 |
1689年 | 英国 | 《权利法案》 | 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 |
1787年 | 美国 | 《联邦宪法》 | 体现人民主权、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政体 |
1912年 | 中国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拥有人身、言论等基本权利,实行三权分立的共和制 |
1924年 | 土耳其 | 共和国宪法 | 土耳其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大国民议会被赋予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力,确立了一种以多数人统治为主要原则的民主制度 |
(1)《十二铜表法》在罗马法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结合材料一指出该条款体现的立法观念?
(2)材料二作者认为美国宪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这一功能对美国社会政治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世界潮流和近代亚洲各国宪法,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简要评价。
2.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240周年。阅读材料:
材料一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 ——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时的演说
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威尔逊在1916年7月10日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 大事年表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5年10月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7月 西班牙内战爆发
1937年7月7日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4—1937年 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
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11月 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
1941年9月 苏美英三国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
1941年12月7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底 苏军取得莫斯科战役的胜利
1942年1月1日 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6月 美军取得中途岛战役的胜利
1943年11月 德黑兰会议召开
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1945年5月8日 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7月 波茨坦会议,中美英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参加一战的表面目的及其真实意图。
(2)根据材料二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二战的影响。
(3)综合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分析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
材料一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 ——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时的演说
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威尔逊在1916年7月10日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 大事年表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5年10月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7月 西班牙内战爆发
1937年7月7日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4—1937年 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
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11月 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
1941年9月 苏美英三国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
1941年12月7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底 苏军取得莫斯科战役的胜利
1942年1月1日 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6月 美军取得中途岛战役的胜利
1943年11月 德黑兰会议召开
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1945年5月8日 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7月 波茨坦会议,中美英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参加一战的表面目的及其真实意图。
(2)根据材料二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二战的影响。
(3)综合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分析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
3.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此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材料三:“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竞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材料四: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如何打破了“部落政治”?汉朝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打破贵族政治的局面?试列举古代雅典和罗马打破贵族专权的事例各一项。
(2)材料三中悲痛场面的发生在近代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后?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举出当时台湾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主要力量。国民党元老写下的《望大陆》又因何而起?
(3)材料四体现了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态制定了什么方针?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此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材料三:“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竞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材料四: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如何打破了“部落政治”?汉朝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打破贵族政治的局面?试列举古代雅典和罗马打破贵族专权的事例各一项。
(2)材料三中悲痛场面的发生在近代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后?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举出当时台湾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主要力量。国民党元老写下的《望大陆》又因何而起?
(3)材料四体现了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态制定了什么方针?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昆曲”,说她是古典艺术的范例,不会有人反对。……昆曲文学高品位的佳作很多,它熔铸了前代韵文文学的精华,以文学的抒情为长,又以戏剧的“当行本色”为本,在代言体中融入了作家的主观感情,意味深长,常有弦外之余音。……正是在历史的音乐文化的递传的基础上,昆曲的歌唱音乐体系在昆山腔的改革及其发展中逐步形成。……在长期形成的民族的表演理论和艺术美学的基础上,构成了一个整体,已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完美的表演艺术体系。
材料二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者们深知: “昆曲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它的表演方式和音乐等各方面已经达到了高度的精确、精美、精致,这种风格一直传承下来——这就决定了我们做青春版的时候,应该是把传统的、精髓的表演方面的东西留下来。但是,要留住观众,还要赋予它现代的、青春的面貌。”……走向市场,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一个著名品牌,……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应该可以超越特定的地域或文化圈,换言之,它可以走出国门,受到非华语地区观众的喜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昆曲被誉为“古典艺术的范例”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昆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
(2)据材料二,分析怎样的制作原则促成了“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成功可以解决拯救和保护昆曲中的哪些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昆曲兴盛和衰落的过程,谈谈你对当今保护和促进昆曲的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昆曲”,说她是古典艺术的范例,不会有人反对。……昆曲文学高品位的佳作很多,它熔铸了前代韵文文学的精华,以文学的抒情为长,又以戏剧的“当行本色”为本,在代言体中融入了作家的主观感情,意味深长,常有弦外之余音。……正是在历史的音乐文化的递传的基础上,昆曲的歌唱音乐体系在昆山腔的改革及其发展中逐步形成。……在长期形成的民族的表演理论和艺术美学的基础上,构成了一个整体,已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完美的表演艺术体系。
材料二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者们深知: “昆曲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它的表演方式和音乐等各方面已经达到了高度的精确、精美、精致,这种风格一直传承下来——这就决定了我们做青春版的时候,应该是把传统的、精髓的表演方面的东西留下来。但是,要留住观众,还要赋予它现代的、青春的面貌。”……走向市场,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一个著名品牌,……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应该可以超越特定的地域或文化圈,换言之,它可以走出国门,受到非华语地区观众的喜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昆曲被誉为“古典艺术的范例”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昆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
(2)据材料二,分析怎样的制作原则促成了“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成功可以解决拯救和保护昆曲中的哪些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昆曲兴盛和衰落的过程,谈谈你对当今保护和促进昆曲的发展的认识。
2.单选题- (共12题)
6.
有学者评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说:议会杀了一个君主,逐去了一个君主,又迎进了一 个君主。这里提到的后两位“君主”分别是
A.查理一世,詹姆士二世 | B.查理二世、 克伦威尔 |
C.詹姆士二世,威廉三世 | D.查理一世、威廉三世 |
7.
中国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规定,使中国丧失了什么主权
A.片面最惠国待遇 | B.领事裁判权 |
C.协定关税权 | D.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8.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新疆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最终收复新疆。下列相关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左宗棠制定了“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作战方针 |
B.1876年,左宗棠收复南疆大部领土,阿古柏兵败自杀 |
C.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了除伊犁外的新疆 |
D.在左宗棠上书建议下,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来源:学#科#网] |
9.
某论文的关键词为“奥斯维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 “纽伦堡审判”、“东京大审判”。下列选项中,最可能作为其主题的是
A.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C.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10.
(加试)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决义明确指出:坚决 反对冯玉祥,发动群众破坏其军事设施;党到农村去,在土地革命政纲之下,加紧农 村阶级斗争,准备总暴动,建立农协政权。该决议反映了
A.“八七会议”精神的贯彻 |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 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
11.
有学者指出:“冷战”史表达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利益竞争和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之争,更具实质性的是两种对抗性社会制度及其指导性意识形态的斗争。造就这种格局的制度性分裂和意识形态对抗应起始于
A.二月革命 |
B.十月革命 |
C.雅尔塔会议 |
D.杜鲁门主义 |
12.
***指出:“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并强调“通过政协容纳许多人来商量事情很需要”。***此番言论
A.肯定了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作用 |
B.奠定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 |
C.背景是一届人大的顺利召开 |
D.不利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
13.
关于下面两幅图的历史信息叙述完全错误的一组是:

①都在冷战背景下召开②都有亚非拉国家参与③都强调在“和平共处原则”下发展国际关系④都主张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外交政策
⑤在两次会议上,中国与更多的国家增进了解,发展了关系

①都在冷战背景下召开②都有亚非拉国家参与③都强调在“和平共处原则”下发展国际关系④都主张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外交政策
⑤在两次会议上,中国与更多的国家增进了解,发展了关系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③④⑤ | D.②④⑤ |
14.
(加试)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地下最伟大的建筑”和埃及古代“地上最伟大的建筑”是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这两个建筑
A.都是庞大的帝王宫殿 | B.都是帝王的陵墓 |
C.都是公共活动场所 | D.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
15.
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例是
A.马恩河战役 |
B.凡尔登战役 |
C.索姆河战役 |
D.日德兰海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