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郭之制,国俗淳厚,非有庶事之繁,惟以万户统军旅,以断事官治政刑,任用者不过一二亲贵重臣耳……幅员际天,机务日繁。相天下重地,立行省而分治焉。若稽古制,魏、晋有行台,齐、隋所管置外州称行台尚书省,唐以诸道事繁,准齐分置,今行省,其遗制也”。
——《元史·百官志一》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
材料一 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郭之制,国俗淳厚,非有庶事之繁,惟以万户统军旅,以断事官治政刑,任用者不过一二亲贵重臣耳……幅员际天,机务日繁。相天下重地,立行省而分治焉。若稽古制,魏、晋有行台,齐、隋所管置外州称行台尚书省,唐以诸道事繁,准齐分置,今行省,其遗制也”。
——《元史·百官志一》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
2.
(加试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共生共融的演进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甘地认为:“使印度贫困的,那是机器。”“机器……代表一种大罪恶。”“印度的仇敌,……是西方的物质文明!”甘地多次发起进一步抵制英国货的运动,这些运动抓住了群众的情绪,有助于吸引更多追随者。他号召印度人只穿用他们自己的传统手工布做的衣服,只要可能就自己用棉花纺纱织布,纺车成了与5000年印度历史联系的民族主义象征。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概括甘地对工业化的态度,并且分析甘地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分析这一原则提出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甘地认为:“使印度贫困的,那是机器。”“机器……代表一种大罪恶。”“印度的仇敌,……是西方的物质文明!”甘地多次发起进一步抵制英国货的运动,这些运动抓住了群众的情绪,有助于吸引更多追随者。他号召印度人只穿用他们自己的传统手工布做的衣服,只要可能就自己用棉花纺纱织布,纺车成了与5000年印度历史联系的民族主义象征。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概括甘地对工业化的态度,并且分析甘地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分析这一原则提出的历史意义。
2.简答题- (共2题)
3.
(加试题)思想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政府论》
材料二 最近十年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由孔子本身转移到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尤为学者关注。有的学者认为儒学与现代化存有尖锐的矛盾,儒家思想的流毒依然存在,并以新样式出现。有的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尤其是其中的精华与现代化不仅不矛盾,而且对现代化起促进作用。
——颜炳罡《五十年来孔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来自哪位著名的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些主张的历史影响。
(2)简要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近年来,学术界对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有不同的认识。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材料一 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政府论》
材料二 最近十年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由孔子本身转移到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尤为学者关注。有的学者认为儒学与现代化存有尖锐的矛盾,儒家思想的流毒依然存在,并以新样式出现。有的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尤其是其中的精华与现代化不仅不矛盾,而且对现代化起促进作用。
——颜炳罡《五十年来孔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来自哪位著名的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些主张的历史影响。
(2)简要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近年来,学术界对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有不同的认识。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4.
人类历史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向前发展的,危机处理能力既考验人类的智慧,更促进了人类大踏步前进。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大量的谷物烂在地里,大批的牲畜被活埋或杀死,牛奶和咖啡被倒进河流或大海。
——摘自韩德强《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材料二 1990年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
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选编自林蕴晖《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29一1933年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期及战后初期,为避免发生像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发达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次“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材料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大量的谷物烂在地里,大批的牲畜被活埋或杀死,牛奶和咖啡被倒进河流或大海。
——摘自韩德强《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材料二 1990年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
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选编自林蕴晖《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29一1933年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期及战后初期,为避免发生像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发达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次“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3.单选题- (共24题)
5.
古罗马法学家说:“法律并非人的思想的产物,也不是各民族的任何立法,而是一些永恒的东西,以其在指令和禁令中的智慧统治整个宇宙。法律是神的首要的和最终的心灵,其理性以强迫或制约而指导万物。”这里的“法律”指的是
A.习惯法 |
B.公民法 |
C.万民法 |
D.自然法 |
6.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凯瑟琳·鲍恩将费城制宪的一百二十七天称为“费城奇迹”,下列各项中,符合美国1787年宪法对总统规定的是
A.总统对宪法负责 |
B.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
C.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选出 |
D.总统决策须由内阁附署才能生效 |
7.
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补充。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
A.体现法律至高无上 |
B.说明司法权独立 |
C.防止专制独裁 |
D.凸显行政权至上 |
8.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②中国战区牵制日本主要兵力
③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正面战场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②中国战区牵制日本主要兵力
③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正面战场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 |
9.
19世纪末谭嗣同《有感》诗云:“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下列诗句中,与这一首诗有同一主题背景的是
A.“蛮烟一扫海如镜,清气长此留炎州” |
B.“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
C.“龙旗隐没深宫泣,烈焰都城帝王悲” |
D.“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
10.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些思潮中有
①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②卢梭的启蒙思想
③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④达尔文的进化论
①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②卢梭的启蒙思想
③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④达尔文的进化论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11.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与该声明发表同一年的是
A.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
C.基辛格秘密访华 |
D.中日邦交正常化 |
12.
有位同学在学习了两汉历史后,开始编写《汉代经济兴衰简报》,他找到了如下史料,适合编入其中的是
A.西汉铁器牛耕逐渐普及全国,还出现了一牛挽犁技术 |
B.汉代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
C.江南一带出现了灌溉工具水排 |
D.丝织品可经丝绸之路销往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
13.
有学者认为自宋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A.商品买卖须明码标价 |
B.商业区相当繁荣 |
C.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
D.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14.
“新能源被开发出来,钢--新工业时代生产的关键--的生产得到飞跃发展。在主要的欧洲强国中,德意志当时正在加速迎头赶上。非欧洲国家得到资金和进行建设。”对“新工业时代”的解读正确的是
A.煤一跃成为新兴的能源 |
B.商品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 |
C.德国率先研制出新式交通工具飞机 |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发展 |
15.
下表为晚清政府财政收入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两白银)。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农业税始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 |
D.向民众摊派的苛捐杂税日益沉重 |
16.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黑暗反动的时期,但如今人们重新思考,认为它自有其非同凡响和意义深长之处。下列各项,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有
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②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孙中山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口号
④出现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②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孙中山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口号
④出现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7.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决议指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下列口号能反映上述“形式”的是
A.“农业合作社,社会新气象” |
B.“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
C.“吃喝不要钱,日子赛神仙” |
D.“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 |
18.
【加试题】有学者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他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与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两人
A.都反映了新兴阶级的诉求 |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
C.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
D.都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 |
19.
明代学者胡应麟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此印书之始。……余意隋世所雕,特浮屠经像,盖六朝崇奉释教致然,未及概雕他籍也。唐自中叶以后,始渐以其法雕刻诸书……至宋而盛,于今而极矣。”据此可推断出
A.雕版印刷最迟于隋朝产生 |
B.佛道盛行有利于雕版印刷 |
C.雕版印刷在宋后走向衰落 |
D.科举考试促进了雕版印刷 |
20.
张丞相(张商英,宋代)素好书法而不工。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惘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予忘之!”。据此推断,下列书法家的作品与张丞相的书体为同一风格的是
A.李斯 |
B.颜真卿 |
C.怀素 |
D.苏轼 |
21.
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上述论断评论的科学理论是
A.相对论 |
B.生物进化论 |
C.经典力学 |
D.量子假说 |
23.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浩劫,但客观上又在某些方面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例如,战前法国士兵的服色比较鲜艳,随着战争的发展,换成了新式的为战壕战量身定做的军服。关于一战说法正确的是
A.索姆河战役中德军率先采用新式武器坦克 |
B.大战后期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
C.推动化工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流程的改进 |
D.战后英法美建立国联,倡导集体安全,具有进步意义 |
24.
1947年9月,苏联和东欧国家召开华沙会议,苏联领导人要求“加强斗争,反对新的战争威胁,号召团结一切民主力量和反法西斯力量,对抗美帝国主义从政治和经济上奴役欧洲的计划”,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党情报局。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后的产物 |
B.这是苏联对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反击措施 |
C.这直接促成了华约组织的建立 |
D.会议有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等国参加 |
25.
与下表所示文件发布背景不相符的是


A.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
B.莫斯科战役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的破产 |
C.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发起了反攻 |
D.埃塞俄比亚在盟军的帮助下,获得了解放 |
26.
【加试题】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基本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后,康熙又致力于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 |
B.养心殿正殿的“正大光明”牌匾,见证了雍正所创立的“秘密建储”制度 |
C.乾隆开始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 |
D.谐趣园仿江南园林风格而建,乾隆在此游玩逛街 |
27.
东汉班固《西都赋》载:“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东西)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亘长乐。”当代学者据考古发掘绘制了下面汉代长安城遗址图。如上述两则材料同时被用来研究汉代城市,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主观色彩浓厚不足为信 |
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主要依据 |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
D.考古的成果与文学作品互证历史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