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地图是历史事件发生空间范围的体现,是时代发展变化的反映,也反映了历史发展趋势,也反映了历史发展潮流,仔细阅读以下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依据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如何理解国民大革命的含义?分析这次革命对以后革命影响?
(2)据材料二,从革命任务变化以及革命中心转移的角度说明长征历史转折意义?长征对中共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布特点?依据材料二和四说明中共军事力量发生质的变化,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4)从以上材料反映历史事件,可以看出中国革命性质。

依据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如何理解国民大革命的含义?分析这次革命对以后革命影响?
(2)据材料二,从革命任务变化以及革命中心转移的角度说明长征历史转折意义?长征对中共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布特点?依据材料二和四说明中共军事力量发生质的变化,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4)从以上材料反映历史事件,可以看出中国革命性质。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太平洋战争期间,罗斯福政府抬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主要是基于对日作战的需要。同样,当蒋介石下决心用武力消灭中共时,冷战正愈演愈烈,同苏联的尖锐对抗使美国的对华政策不可避免地同遏制苏联联系在一起。1947年间,美国政府中对国共斗争占主导地位的看法是,中共如果在内战中取得胜利,肯定会站在苏联一边,中共正在为苏联的“目标服务”,而且中共已经表明将“忠于苏联”。正是因为视国民党政府为“苏联在亚洲扩张的一大障碍”,美国政府立即站在国民党政府一边,并不断增加对后者提供援助。当后者已经被历史的进程证明注定要垮掉时,美国政府仍然企图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抢救。但是即使是为了遏制苏联,中国的重要性也只是相对的。美国的全球战略决定了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只能是有条件的和有限度的,不论美国国会中亲国民觉政府的“中国帮”和“援华游说团”如何鼓噪“不能忽视中国”,都不可能根本改变美国政府的决定。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内战的结局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 太平洋战争期间,罗斯福政府抬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主要是基于对日作战的需要。同样,当蒋介石下决心用武力消灭中共时,冷战正愈演愈烈,同苏联的尖锐对抗使美国的对华政策不可避免地同遏制苏联联系在一起。1947年间,美国政府中对国共斗争占主导地位的看法是,中共如果在内战中取得胜利,肯定会站在苏联一边,中共正在为苏联的“目标服务”,而且中共已经表明将“忠于苏联”。正是因为视国民党政府为“苏联在亚洲扩张的一大障碍”,美国政府立即站在国民党政府一边,并不断增加对后者提供援助。当后者已经被历史的进程证明注定要垮掉时,美国政府仍然企图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抢救。但是即使是为了遏制苏联,中国的重要性也只是相对的。美国的全球战略决定了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只能是有条件的和有限度的,不论美国国会中亲国民觉政府的“中国帮”和“援华游说团”如何鼓噪“不能忽视中国”,都不可能根本改变美国政府的决定。
——摘编自牛军《解放战辛时期的美苏国共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国共内战中的对华政策,并指出制定这一政策的依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内战的结局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8题)
3.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
B.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
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
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 |
4.
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
A.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
B.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
C.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
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
6.
(题文)据档案记载,1840年7月,中英厦门之战中,清军战死的9名士兵的年龄从22岁至59岁不等,其中英军无伤亡。据此可知,清军
A.兵役体制落后 |
B.腐败向题较为严重 |
C.军备废驰严重 |
D.武器装备悬殊较大 |
7.
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
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
B.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 |
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 |
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 |
8.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提到:“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这段材料揭示了是
A.鸦片战争后中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
B.鸦片战争的影响会随着时间日减 |
C.近代中国最重要历史使命是近代化 |
D.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
9.
导致下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度 | 总督 | 巡抚 | ||
满族 | 汉族 | 满族 | 汉族 | |
1837年 | 7 | 3 | 8 | 12 |
1864年 | 3 | 7 | 0 | 15 |
A.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
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量 |
C.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 |
D.中央政府权威性逐步丧失 |
10.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B.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
C. 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
D.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A. 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B.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
C. 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
D.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11.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对清朝在全国统治的继续和其间的变嬗都有很大影响,但它没有摆脱千百年来农民起义历史循环的结局,并不体现新的生产关系的生长。以下结论与上述观点不一致的是
A.《资政新篇》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
B.《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理想化 |
C.太平天国运动使晚清中央集权被削弱 |
D.太平天国运动是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的运动 |
12.
近代某电文写道:“闻洋人在宁波并无租界,谓之洋人寄居之处,中国官出款为雇巡捕,弹压保护,办法较他口为妥……拟于苏、杭新开等处仿照办理。”此电文最早应写于
A.19世纪中期 |
B.19世纪末期 |
C.20世纪初期 |
D.20世纪中期 |
13.
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当时
A.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理念 |
B.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 |
C.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 |
D.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 |
15.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国民政府发布这一布告是在
A.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
B.七七事变爆发后 |
C.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 |
16.
《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中记载:“l944年,蒋的部队在日军‘一号作战’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史迪威将军的撤换引发了美国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知识分子在重组的民盟下开始活动,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敌后战场转入反攻.”这主要反映出1944年
A.国民政府统治离心已见端倪 |
B.日军持续进攻战略效果明显 |
C.敌后根据地合法地位得到认可 |
D.民主党派已支持中共的主张 |
17.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的这决定
A.旨在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
B.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 |
C.落实了七届二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的总方针 |
D.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 |
18.
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
A.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 |
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
C.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
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
19.
***曾说道:“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文中的“现阶段”指的是
A.国民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