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生产方式?该生产方式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可以判定明朝末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当时有何特征?
材料一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生产方式?该生产方式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可以判定明朝末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当时有何特征?
2.单选题- (共14题)
2.
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这两种法律都
A.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 |
B.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 |
C.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 |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
3.
戴高乐认为:“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A.另起炉灶 | B.一边倒 |
C.反对美帝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
D.经济建设的速度忽视了客观规律 |
5.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B.自耕农数量减少 |
C.国家赋税收入锐减 |
D.土地兼并加剧 |
6.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
8.
2008年5月,广东省南澳县海域又发现一艘明代的沉船“南海二号”。考古工作者从该船上整理出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中不可能有
A.大量白银货币 | B.粉彩开光花尊 |
C.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 D.精美的棉布船帆 |
9.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
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C.形成区域性大商帮 |
D.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特点是
A.资本主义处于高度发展时期 |
B.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C.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
D.大国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渐渐平息 |
13.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 |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
D.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 |
14.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段文字出自
A.《华沙条约》 | B.《北大西洋公约》 |
C.《联合国家宣言》 | D.《凡尔赛和约》 |
15.
美国史学家柯文在《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中,论述了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经历者的义和团和神话化的义和团。这表明作者
A.全盘质疑义和团运动的真实 | B.认为神话化的义和团毫无价值 |
C.多视角多途径研究历史问题 | D.肯定亲历者的资料都真实可信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