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或是国都行政中心、军事中心,或是地方的行政中心。统治者居住的宫殿大都位于城市的中心,其他则按照职业分工和城市区位功能分为手工业作坊区、一般居民居住区、商业区和旅馆区等。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在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已有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场、作坊、体育场等。贫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区,即使是很有钱的富户,其住宅外观与贫者住屋也无大异。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宗教的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政治首脑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宽阔的林荫道两侧,不同职业者按尊卑等级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区位上。
——据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整理
材料二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就脱颖而出,“由一个近畿的府属县城,发展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贸易城市”。近代天津工业陆续兴起,私人工业也有重要发展。各国租界林立,占地达24700亩,租界的一切事务均听命于各国租界的工部局,是不受中国管理的“国中之国”。此时,风格迥异的东、西方建筑先后出现,其中包括领事馆、工部局、警察署、高级住宅、饭店、洋行、商场、银行、俱乐部、电影院、舞厅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城市特点的不同之处,并简要分析形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与中国古代城市相比较,近代天津所具有的特点。简析以天津为代表的近代城市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城市或是国都行政中心、军事中心,或是地方的行政中心。统治者居住的宫殿大都位于城市的中心,其他则按照职业分工和城市区位功能分为手工业作坊区、一般居民居住区、商业区和旅馆区等。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统制在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已有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场、作坊、体育场等。贫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区,即使是很有钱的富户,其住宅外观与贫者住屋也无大异。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宗教的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政治首脑居住在市中心附近宽阔的林荫道两侧,不同职业者按尊卑等级安排在不同的城市区位上。
——据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整理
材料二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就脱颖而出,“由一个近畿的府属县城,发展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贸易城市”。近代天津工业陆续兴起,私人工业也有重要发展。各国租界林立,占地达24700亩,租界的一切事务均听命于各国租界的工部局,是不受中国管理的“国中之国”。此时,风格迥异的东、西方建筑先后出现,其中包括领事馆、工部局、警察署、高级住宅、饭店、洋行、商场、银行、俱乐部、电影院、舞厅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城市特点的不同之处,并简要分析形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与中国古代城市相比较,近代天津所具有的特点。简析以天津为代表的近代城市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做出明确划分,我国城乡二元分离的户籍结构由此开始,国家严格限制人口流动。
198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自理口粮户口属于非农业户口,之后又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居民身份证制度的实施使人口管理开始走向科学化与现代化。
1997年国务院转批公安部《关于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放开农村人口的落户限制,规定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权利。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户籍改革的意义。
材料 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做出明确划分,我国城乡二元分离的户籍结构由此开始,国家严格限制人口流动。
198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自理口粮户口属于非农业户口,之后又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居民身份证制度的实施使人口管理开始走向科学化与现代化。
1997年国务院转批公安部《关于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放开农村人口的落户限制,规定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权利。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摘编自任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户籍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户籍改革的意义。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材料一:表2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 1500~1850年 | 1850~1945年 | 1945~2000年 |
主要移出地 | 欧洲、非洲 | 欧洲、亚洲 |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
主要移入地 | 美洲 | 美洲 |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
人口迁移数量 |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 1960年迁移人口为 325.万,1974年为 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单选题- (共6题)
4.
有学者指出,“(古)希腊人反对祭司及其后继者监管并掌握法律知识的旧法系时过度乐观,以及对普通公民推理能力的依赖,使希腊人走上了极端:每位公民都是称职律师和法官,即使得不到法律专业阶层的帮助也是如此”。这一观点旨在
A.肯定古希腊司法改革的成果 |
B.揭示公民政治的民主性 |
C.批评古希腊人法制意识薄弱 |
D.强调司法实践的专业化 |
5.
1937年12月17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这表明国民政府
A.表达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愿望 |
B.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抗战主张 |
C.认识到动员民众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性 |
D.转变了对中共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 |
6.
美国政府提出了两项计划:一是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一是援助亚非拉地区的“第四点计划”。其中1948至1952年向西欧提供了131.5亿美元;1950—51年、1952、1953年分别向亚非拉提供了3900万美元、1.27亿美元、1.45亿美元。其目的是
A.防止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蔓延 |
B.帮助西欧和亚非拉各国发展经济 |
C.与苏联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
D.与苏联在全世界范围内全面对峙 |
7.
明太祖通过户部晓谕两浙、江西百姓:“为吾民者当知其分,田赋力役出于供上者,乃其分也。能安其分者,则父母妻子,家昌子裕,为忠孝仁义之民……否则,不但国法不容,天道也不容矣。”据此可知,明初
A.强调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 |
B.致力于构建新意识形态 |
C.财政税收开始依赖于江南 |
D.实行严刑峻法维护统治 |
8.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