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建功立业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而组织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据此请完成以下问题:
(1)请你给下列地点列出其作为红色旅游地的理由。
(2)如果在长征途中选择一个地点作为红色旅游的景点,你会选择哪里?理由是什么?
(1)请你给下列地点列出其作为红色旅游地的理由。
地点 | 理由 |
上海 | |
南昌 | |
井冈山 | |
延安 | |
(2)如果在长征途中选择一个地点作为红色旅游的景点,你会选择哪里?理由是什么?
2.
40年来,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化。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国外一位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为什么它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
(2)1978年,农村经济改革经历了“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三个阶段,其中“分田单干”指的是什么?有什么进步意义?
(3)40年来的对外开放,推动了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请以80、90年代对外开放的措施加以说明。
(4)以1992年为界,改革开放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请指出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1)国外一位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为什么它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
(2)1978年,农村经济改革经历了“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三个阶段,其中“分田单干”指的是什么?有什么进步意义?
(3)40年来的对外开放,推动了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请以80、90年代对外开放的措施加以说明。
(4)以1992年为界,改革开放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请指出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3.
明清时期,商业依旧呈现繁荣景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徽州人汪道昆在《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许多山西商人原本贫寒,硬是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业……他们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南都繁会图》(局部)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一大批商业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普通民众的经济观念,并说明晋商生意兴隆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明朝时期南京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3)联系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主要特点及其兴起原因。
材料一 明朝徽州人汪道昆在《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许多山西商人原本贫寒,硬是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业……他们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二 《南都繁会图》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画卷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还有从内秦淮河拐出的唱戏的小船。
《南都繁会图》(局部)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一大批商业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二、三均据《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史》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普通民众的经济观念,并说明晋商生意兴隆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明朝时期南京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3)联系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主要特点及其兴起原因。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生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它只是因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图1)

(图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方面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图1和图2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图2反映出工业革命对英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分别有什么影响?
材料一 新生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它只是因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二 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从17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航海条例”到1815年颁行的“谷物法”都体现了这一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64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航海条例》也在1849年被取消了。在1846—1849年间,议会又取消了200—种左右的商品进口税。——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图1)

(图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方面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图1和图2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图2反映出工业革命对英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分别有什么影响?
3.单选题- (共15题)
5.
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2019年3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其任内首个总统否决令,否决了参众两院通过的关于叫停其此前宜布的南部边境“国家紧急状态”的联合决议。这一事件反映出美国。
A.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
B.总统与国会相互制衡 |
C.行政权不断地膨胀 |
D.总统拥有最高决策权 |
6.
恩格斯在论及清朝同外国列强之间的一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这次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1917年11月7日,中国驻俄公使刘镜人在致电北京政府说:“近俄内争益烈,广义派势力益张,要求操政权,主和议,并以暴动相挟制。政府力弱,镇压为难,恐变为旦夕。”材料所述事件
A.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新纪元 |
B.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
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
D.为马克思主义奠定基础 |
8.
《外婆的澎湖湾》是一首广为传唱的台湾民歌,但1981年该曲发表时,却因引发老兵们的思乡情结而遭台湾当局禁止,直到1991年才解禁。促成解禁的原因可能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
B.“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 |
C.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
D.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
9.
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与中国达成的某项声明中指出:美国将“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一声明
A.促成了中国重返联合国 |
B.有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 |
C.标志着中美正式建交 |
D.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局面 |
10.
杜甫在四川写《春水》诗说:“连筒灌小园”,对此李实解释为:“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绘的工具是
A.水排 |
B.翻车 |
C.筒车 |
D.耧车 |
11.
明清时期重工粉彩瓷在所有制瓷工艺中重工粉彩最为复杂,因此享有“瓷中帝王”之称。据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共计一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这反映当时
A.手工业分工越来越细 |
B.家庭手工业有所发展 |
C.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
D.官营手工业市场广阔 |
13.
19世纪初,原来被人看不起的工匠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许多工匠出身的人产成了科学家和社会名流。这一现象源于
A.生产与资本的集中 |
B.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
C.电的发明与使用 |
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
14.
下表是1884—1900年欧洲部分国家侵占的领土和人口的统计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1884—1900年欧洲部分国家侵占的领土和人口统计表
1884—1900年欧洲部分国家侵占的领土和人口统计表
国家 | 侵占土地(万平方英里) | 人口(万) |
英国 | 370 | 5700 |
法国 | 360 | 3650 |
德国 | 100 | 1470 |
比利时 | 90 | 3000 |
葡萄牙 | 80 | 900 |
A.德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侵占领土最多 |
B.葡萄牙在好望角和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 |
C.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
D.西方各国由此拓展了对外商品输出的途径 |
15.
15世纪后,大量贵重金属(主要是黄金白银)从美洲输入欧洲,但是各项物资并未增加,加上人口增加,以致商品农产品产量不足,物价急剧上涨,尤其是粮食价格。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
B.新航路的开辟 |
C.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16.
1867年,在总理衙门和曾国藩的来往信件中,多次提及通商口岸有中国商人假借洋商之名运输货物的情况。清政府担心中国航运业会完全落入外国公司手中,为此筹建了,
A.江南制造总局 |
B.福州船政局 |
C.发昌机器厂 |
D.轮船招商局 |
17.
1931年,宋裴卿与其弟等人合伙在天津注册“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生产“抵羊牌”毛线(“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一经问世,“抵羊牌”毛线迅速成为妇孺皆知、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这反映了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民众的爱国心理 |
B.自然经济的瓦解 |
C.外来侵略的放松 |
D.政府的合理决策 |
18.
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1993年,政府正式宣布停用粮票。粮票的取消是由于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B.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
C.农民温饱问题的解决 |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