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干涉、控制和颠覆。……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当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可以很容易地用来为香港问题提供框架。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问题进行会谈。邓小平提出,中国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如果“一国两制”在安抚港人方面取得成功,这可能甚至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
——据傅高义著的《邓小平时代》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在国际关系准则及台湾问题上分别达成怎样的共识,并分析公报的发表产生的影响。
(2)哪一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构想?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国内意义。
材料一
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干涉、控制和颠覆。……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当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可以很容易地用来为香港问题提供框架。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问题进行会谈。邓小平提出,中国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如果“一国两制”在安抚港人方面取得成功,这可能甚至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
——据傅高义著的《邓小平时代》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在国际关系准则及台湾问题上分别达成怎样的共识,并分析公报的发表产生的影响。
(2)哪一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构想?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国内意义。
2.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
(1)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时间轴。
A:
B:
C:
D: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现工业化后,在生产关系上出现了什么新特点?造成此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1)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时间轴。
A:
B:
C:
D: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现工业化后,在生产关系上出现了什么新特点?造成此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3.
建筑是凝固了的音乐,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宗白华先生曾经指出:每一个伟大的时代,都欲以庄严的建筑,表达一代心灵精神的最深节奏。古希腊人在艺术上最高表现是建筑与雕刻。人体雕刻与神殿建筑是希腊艺术的极峰,雕刻则系模范人体,古希腊哲学家与艺术家认为人体雕像是人类永久的理想型范,是人世间的神境。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材料二 关于古希腊、古罗马建筑等文化成就,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虽然在武力上消灭了古希腊,但在古罗马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和众多的建筑成就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古希腊文化的影子。②除了在思想上,古罗马人还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都有广泛创新,甚至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并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根据《建筑的故事》、《建筑风景》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按照“每一个伟大的时代,都欲以庄严的建筑,表达一代心灵精神的最深节奏”的思路,分析并概括古希腊人在建筑方面的突出成果及其所体现的心灵精神。
(2)阅读材料二,您更赞同哪一种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建筑两个层面加以解读。
材料一 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宗白华先生曾经指出:每一个伟大的时代,都欲以庄严的建筑,表达一代心灵精神的最深节奏。古希腊人在艺术上最高表现是建筑与雕刻。人体雕刻与神殿建筑是希腊艺术的极峰,雕刻则系模范人体,古希腊哲学家与艺术家认为人体雕像是人类永久的理想型范,是人世间的神境。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材料二 关于古希腊、古罗马建筑等文化成就,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虽然在武力上消灭了古希腊,但在古罗马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和众多的建筑成就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古希腊文化的影子。②除了在思想上,古罗马人还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都有广泛创新,甚至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并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根据《建筑的故事》、《建筑风景》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按照“每一个伟大的时代,都欲以庄严的建筑,表达一代心灵精神的最深节奏”的思路,分析并概括古希腊人在建筑方面的突出成果及其所体现的心灵精神。
(2)阅读材料二,您更赞同哪一种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建筑两个层面加以解读。
4.
(加试题)故宫不仅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符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中国的商人群体兴起了营造“民间故宫”热潮,其中的代表有晋商的王家大院、徽商的承志堂。承志堂屋内有大小“天井”9间、7处楼层、60余间厅堂,林林总总,想到的几乎都有,但是内外、主次、尊卑、大小、虚实、繁简,依然有序,有条不紊。承志堂采用中轴线通过前院花坛平移的手法,使二门错位,从而避免了视线的一览无余。进入大院后,目光所触,尽是木雕镂空门窗。而步入厅堂,举目环顾,上下左右,尽是木雕。
——摘编自单德启《安徽民居》等
材料二在故宫的所有殿宇里,要数太和殿建筑等级最高。……八国联军在紫禁城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阅兵仪式,这支队伍穿过天安门、午门和太和殿,然后出德胜门向北行进。……1945年,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太和殿广场举行的,这是侵华日军16场投降仪式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时中国第十一战区考虑了政治和历史的因素,同时结合国民观礼的需要,决定取消原定于中南海怀仁堂内的受降计划,地点改为故宫太和殿。
——摘编自《北平抗战实录》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承志堂位于哪一皖南古村落,并说明承志堂被誉为“民间故宫”的主要理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建筑装饰的角度说明“在故宫的所有殿宇里,要数太和殿建筑等级最高”这一结论。1945年华北战区受降仪式为何改在太和殿举行?
材料一清代,中国的商人群体兴起了营造“民间故宫”热潮,其中的代表有晋商的王家大院、徽商的承志堂。承志堂屋内有大小“天井”9间、7处楼层、60余间厅堂,林林总总,想到的几乎都有,但是内外、主次、尊卑、大小、虚实、繁简,依然有序,有条不紊。承志堂采用中轴线通过前院花坛平移的手法,使二门错位,从而避免了视线的一览无余。进入大院后,目光所触,尽是木雕镂空门窗。而步入厅堂,举目环顾,上下左右,尽是木雕。
——摘编自单德启《安徽民居》等
材料二在故宫的所有殿宇里,要数太和殿建筑等级最高。……八国联军在紫禁城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阅兵仪式,这支队伍穿过天安门、午门和太和殿,然后出德胜门向北行进。……1945年,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太和殿广场举行的,这是侵华日军16场投降仪式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时中国第十一战区考虑了政治和历史的因素,同时结合国民观礼的需要,决定取消原定于中南海怀仁堂内的受降计划,地点改为故宫太和殿。
——摘编自《北平抗战实录》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承志堂位于哪一皖南古村落,并说明承志堂被誉为“民间故宫”的主要理由。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建筑装饰的角度说明“在故宫的所有殿宇里,要数太和殿建筑等级最高”这一结论。1945年华北战区受降仪式为何改在太和殿举行?
2.单选题- (共19题)
5.
《罗马法史》载:“‘万民法’概念有着双重的含义:一个是理论上的含义,它的根据是存在一种所有民族共有的法并且认为自然理由是这种普遍性的基础;另一个是实在的和具体的含义,它指的是产生于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那种罗马法体系。”据此判断该法
A. 注重形式,侧重国家事务
B.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成熟
C. 适应了帝国时期的要求
D. 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A. 注重形式,侧重国家事务
B.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成熟
C. 适应了帝国时期的要求
D. 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6.
有学者评论:“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办法”是
A.实行三权分立 |
B.议会权力至上 |
C.践行民主共和 |
D.两党轮流执政 |
7.
“5个多小时的激战,不仅决定了北洋水师和日本舰队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战争全局。说得远一点,它同时又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里中日关系的格局,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作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下列对“激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决定了甲午战争结局 |
B.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C.影响了中日国际地位 |
D.刺激了日本侵华野心 |
8.
“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这就再一次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世界看到了同美国所掌控的安理会形容的完全相反的新中国形象,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这次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C. 万隆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A. 日内瓦会议
B. 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C. 万隆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9.
17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运往欧洲的棉布贸易直线上升。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
10.
观察下表,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此现象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影响是
| 1521~1544年间每年平均 | 1545~1560年间每年平均 |
西班牙、葡萄牙从美洲掠夺黄金 | 2900公斤 | 5500公斤 |
西班牙、葡萄牙从美洲掠夺白银 | 30700公斤 | 246000公斤 |
A.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
B.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
C.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
D.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
11.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
12.
1875年出版的《瀛壖杂志》记载:“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半皆粤人为之,顷刻间,千金赤手可致。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利最溥。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销亦不细。”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①买办或买办化的商人出现
②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
③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①买办或买办化的商人出现
②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
③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3.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提出这一“改革方向”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
14.
历史学家在分析西方思想史时指出,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绝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的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由此可见,这种分析体现的史观是
A.文明史观 |
B.唯物史观 |
C.整体史观 |
D.革命史观 |
15.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明确指出:“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托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于这些官吏来说,……在承担国家所赋予他们的职务时,他们只不过是在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而并没有以任何方式来争论条件的权利。”卢梭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天赋人权 |
B.主权在民 |
C.三权分立 |
D.理性主义 |
16.
伏尔泰非常推崇“在(中国)帝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受谴责之事。”其用意是
A.否定君主政体 |
B.批评君主专制 |
C.宣扬暴力革命 |
D.以基督教取代儒学 |
17.
教廷对建筑(特别是教堂)的形制有严格的规定,如象征耶稣受难的拉丁十字平面构图、正立面的双塔等。建筑师采用“异教徒”手法……反映出建筑师看似妥协,实则不屈而斗争的精神。佛罗伦萨主教堂(即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建筑最能够体现“不屈而斗争的精神”的
A.教堂的大圆顶部分 |
B.椭圆形广场的设计 |
C.广场两侧的柱廊 |
D.乔托钟楼 |
18.
有学者对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评论道:“科学的探讨与实证,代替了过去神学的教条与武断;民约论及法律观念也替代了君权。从此以后,一般平民尝试用选票决定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这场运动
①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
②批判君主专制否定宗教信仰
③使人文精神得到深刻圆满的体现
④为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①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
②批判君主专制否定宗教信仰
③使人文精神得到深刻圆满的体现
④为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
明朝王骥德《曲律》说:“‘昆山’之派,以太仓魏良辅为祖。”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在于魏良辅
A.把昆曲推上了戏曲舞台 |
B.为昆腔赢得“官腔”的称号 |
C.借鉴北曲优点革新昆曲 |
D.使昆曲成为独立演出的短剧 |
20.
下图是一幅题为《怀疑蜜月究竟能持续多久》的漫画,描绘了二战全面爆发前欧洲发生的某一重要事件。这事件


A.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
B.使得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 |
C.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
D.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合作的典范 |
21.
“到9月中旬时,德国人已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正当士兵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下水道里短兵相接时,两支苏联集团军从东渡过了伏尔加河,对德军形成了钳形包围。”这一战况最有可能发生在
A.列宁格勒战役 |
B.莫斯科战役 |
C.斯大林格勒战役 |
D.库尔斯克战役 |
22.
下图是古埃及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图片。作为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承载着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他们

①集中分布在尼罗河下游西岸
②是埃及金字塔建造全盛时期的产物
③是埃及金字塔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④位列其首、规模最大的是哈佛拉金字塔

①集中分布在尼罗河下游西岸
②是埃及金字塔建造全盛时期的产物
③是埃及金字塔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④位列其首、规模最大的是哈佛拉金字塔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