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岐山县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5619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国家行政制度的变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联合平民推翻了僭主政治,实行改革。他把雅典划分为10个地域部落,取代过去的4个氏族部落。同时,在每个部落中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控制国家权力,进一步削弱了贵族势力。还从每个部落选1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防止僭主政治东山再起。这些措施进一步打击了贵族势力,推动了民主政治的确立。
(1)概括归纳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措施。
材料二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2)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三1911年12月30日,上海《民立报》报道:“南京紧要电报。本日在宁(南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到者十七省。”“各省代表共四十五人,每省投一票,孙文得十六票,当选为民国大总统。”
(3)有人说“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加入)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材料三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1979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四(中美)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198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五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会使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或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1979年《与台湾关系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美国所持的态度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有何明显的不同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有何重大发展之处?
(4)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的签订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5)根据材料二、三、四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反对材料五中这个法?
(6)我国争取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2.单选题(共21题)

3.
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两种政体是
①君主制
②贵族制
③寡头制
④民主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
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
A.主观随意
B.轮番而治
C.三权分立
D.依法治国
5.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又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产生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D.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的影响
6.
根据1787宪法规定,美国总统的权力不包括
A.否决国会立法
B.指挥美国军队
C.解散国会
D.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
7.
梯也尔与君主派和共和派进行辩论时说“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要么是保守共和国,要么就不要共和国”。由此可见,梯也尔主张共和国的根本原因是
A.害怕国内人民的斗争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希望恢复帝制
D.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8.
耆英对某条约的说明:“其英国及属国逃民逃兵若潜进内地中国,也一律送交英国近地理事官领回”。据材料,英国通过该条约在中国取得
A.片面最惠国待遇B.领事裁判权
C.驻军权D.外交豁免权
9.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10.
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A.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仍在积极抗战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11.
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是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是错误的
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儿”,其结果已经证明
C.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D.十月革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12.
《全球通史》写道:“没有人料到会发生这第一次俄国革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这里所说的“新机构”是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沙皇政府
C.工农苏维埃政府
D.军事革命委员会
13.
马克思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此话旨在强调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时代局限性
B.巴黎公社运动缺乏必要的阶级基础
C.俄国落后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D.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指明了方向
14.
1967年1月,上海以王洪文为首的造反派组织,非法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一事对全国造成的直接影响不包括。
A.刘少奇被永远开除出党
B.各省市掀起夺权高潮
C.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D.武斗事件普遍发生
15.
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该论断
A.认为中国革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B.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C.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D.表明新中国奉行与第三世界结盟的政策
16.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该公报()
A.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B.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D.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17.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18.
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开始形成。与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
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B.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D.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D.日本力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20.
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有误的是
A.经济民主化成为历史潮流B.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D.和平与动荡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
21.
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带去灾难的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
①完全否定了殖民侵略的消极影响
②体现了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
③体现了世界历史逐渐发展为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影响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的宪法
23.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作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于2月15日举行“民国统一大典”。大典的一项内容,就是由孙中山亲自率领“国务卿士、文武将吏”拜谒明孝陵。这次拜谒活动,以孙中山名义发表了两个文告:一是《祭明太祖文》,一是《谒明太祖陵文》。从内容看,两件大同小异,主要是以清室退位、民国统一的功业,昭告明太祖在天之灵。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A.属孙中山的个人活动和个人认识
B.旧民族主义的局限不免带来认识上和论说上的混乱
C.由清未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并举这样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
D.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家看来民国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

3.选择题(共3题)

24.为了减少电磁污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25.为了减少电磁污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26.下列人物,属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时代英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