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变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依据上述观点,哥伦布于1492年首次出航美洲,与其说是开启了欧洲人扩张和征服的英雄历史,不如说是启动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材料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变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依据上述观点,哥伦布于1492年首次出航美洲,与其说是开启了欧洲人扩张和征服的英雄历史,不如说是启动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需史论结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卷烟税在世界各国均为优质税源,莫不带来巨额收入。卷烟作为消费品在近代以来输入中国,最初数量甚微,海关也来将烟草列入独立税种。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以进口烟草为在华洋人日用品为由,将其划入免税之列。而北洋时期,占据国内大半卷烟市场的英美烟草公司担负中央正税不过7.5%,再加上英美烟草公司经常通过一次性购买卷烟税印花或包税的手段减免部分税款,其实际税负只有2.5%~3%。而当时最大的民族烟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其原料进口时除纳进口正税及子口半税外,产品销往各地仍需缴纳“营业、畅销、厘金、杂捐、附加等税”,“负担即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诚难与外贸竞卖”。除中央正税外,各省地方政府间有征收销场、落地等税,但征收标准也轻重多寡,各不相同,设置税率之标准亦不—致,或以容器为准,或以货量为准,或以货品为准,或以卖价为准,或以商铺为准,卷烟税制极其混乱。1915年5月,北洋政府为统一卷烟税制,扩充财源;决定实施烟草专卖。中央又将田赋、盐课、关税、厘金、烟税、印花税、契税等十七项优良税源列为中央税,仅将田赋附如税、牲畜税、粮米税、戏捐、车捐扽杂税杂捐划给地方,造成“国重省轻”的失衡局面。北洋时期,地方多为军阀主政,除教育、实业等消耗外,巨额军费成为重中之重,地方财政常常捉襟见肘。加之派系林立,政争激烈,内阁更迭频繁,由于出身与所属派系不同,各自主政时期财政整理目的和政策大相径庭。
——摘编自王强《北洋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卷烟税纠纷》
(1)根据材料,概括北洋时期中国卷烟税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时期中国税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材料:卷烟税在世界各国均为优质税源,莫不带来巨额收入。卷烟作为消费品在近代以来输入中国,最初数量甚微,海关也来将烟草列入独立税种。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以进口烟草为在华洋人日用品为由,将其划入免税之列。而北洋时期,占据国内大半卷烟市场的英美烟草公司担负中央正税不过7.5%,再加上英美烟草公司经常通过一次性购买卷烟税印花或包税的手段减免部分税款,其实际税负只有2.5%~3%。而当时最大的民族烟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其原料进口时除纳进口正税及子口半税外,产品销往各地仍需缴纳“营业、畅销、厘金、杂捐、附加等税”,“负担即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诚难与外贸竞卖”。除中央正税外,各省地方政府间有征收销场、落地等税,但征收标准也轻重多寡,各不相同,设置税率之标准亦不—致,或以容器为准,或以货量为准,或以货品为准,或以卖价为准,或以商铺为准,卷烟税制极其混乱。1915年5月,北洋政府为统一卷烟税制,扩充财源;决定实施烟草专卖。中央又将田赋、盐课、关税、厘金、烟税、印花税、契税等十七项优良税源列为中央税,仅将田赋附如税、牲畜税、粮米税、戏捐、车捐扽杂税杂捐划给地方,造成“国重省轻”的失衡局面。北洋时期,地方多为军阀主政,除教育、实业等消耗外,巨额军费成为重中之重,地方财政常常捉襟见肘。加之派系林立,政争激烈,内阁更迭频繁,由于出身与所属派系不同,各自主政时期财政整理目的和政策大相径庭。
——摘编自王强《北洋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卷烟税纠纷》
(1)根据材料,概括北洋时期中国卷烟税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时期中国税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一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
材料一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一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颤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 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1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大学校长也住“官邸”。——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
2.单选题- (共23题)
4.
古代世界,等级制度或私有制的国家中上层社会对婚姻的约束大多局限在同等级之间的联姻,但古代雅典则规定了公民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而且他们的公民权与土地占有权是一致的。公民身份是占有土地的前提,而占有土地又是公民身份的基础。这些规定
A.保证了雅典公民血统的纯洁性 |
B.表明雅典公民权以土地多少为衡量标准 |
C.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稳定性 |
D.表明农业是雅典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 |
5.
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说:“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效力呢?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这反映了古代罗马
A.继承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
B.蕴含着近代的法治观念 |
C.是人民主权思想的源头 |
D.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
6.
下表为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A. 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
B. 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
C. 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
D. 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
时间 | 被修正总数 | 年平均数 |
1867—1869年 | 17项 | 5.7项 |
1880—1885年 | 11项 | 1.8项 |
1896—1900年 | 1项 | 0.2项 |
A. 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
B. 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
C. 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
D. 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
7.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有权通过帝国预算并监督财政支出。然而,帝国政府的收入只需要投一次票,就成为固定税收;假如入不敷出,帝国政府就让各邦出“国库捐”,因此帝国政府是永远不用开征新税的。这反映了
A.帝国议会对政府无实际制约作用 |
B.帝国议会掌握政府大权 |
C.军国主义传统深厚 |
D.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 |
8.
历史学家钱乘旦说: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这套政治制度成为“陈旧的制度”的原因是
A. 君主立宪制不利于英国的工业化 B.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加深
C. 议会改革整合了社会的政治力量 D. 繁琐的议会程序降低了行政效率
A. 君主立宪制不利于英国的工业化 B.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加深
C. 议会改革整合了社会的政治力量 D. 繁琐的议会程序降低了行政效率
9.
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公开宣称的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中,…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
A.“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 |
B.“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 |
C.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 |
D.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 |
10.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
B.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
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
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
11.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从1909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
A.推动中国教育发展 |
B.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 |
C.建立中美友好关系 |
D.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 |
12.
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从中可知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
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
C.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 |
D.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 |
13.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B.他认识到农民力量的伟大 |
C.中共党内对革命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
D.他立足于当时中国的国情 |
14.
据考证,到1937年,中国所有陆军装备的轻武器几乎都可以自给了,同时一些复杂的重型装备也被大批生产出来。这反映了中国
A.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期 |
B.国防近代化在持续推进 |
C.对抗日战争已运筹帷幄 |
D.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
15.
“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 |
B.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
C.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 |
D.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 |
16.
这一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正在日趋健全和完善,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各项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此制度是指
A.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7.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世界的看法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认清了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认清了制约战争力量有了很大发展 |
B.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
C.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成败中得出的及教训 |
D.从一些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中得出的教训 |
18.
对中俄关系,有专家指出:由于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相互心理要求和预期更为适度,这种关系的稳定也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是有根本不同的。这里的“根本不同”是指
A.中俄关系是最重要的对外关系 |
B.两国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曲折 |
C.当今两国是伙伴关系而非盟国 |
D.两国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 |
19.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合力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些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多国结盟的特点 |
B.是新世纪冷战思维的产物 |
C.主要目的是应付地区反恐 |
D.是全面合作的新型国际组织 |
20.
据宋人庄季裕《鸡肋编》记载:“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据此可知,宋代的茶叶贸易经济影响不包括
A.促使商业市镇增多 |
B.带动市井生活繁荣 |
C.推动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
D.促进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 |
24.
恩格斯认为:“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历史前提”是指
A.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 |
B.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 |
C.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
D.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 |
25.
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
A.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
B.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 |
C.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否定 |
D.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