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596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61年9月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
材料二 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苏联的外交策略。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并根据材料一、二,结合知识,总结美苏争霸的原因。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我们今天用响亮而又清楚的声音对你们说:血和泪已经流够了,够了!我们无意报仇,我们对你们不怀怨恨?我们和你们一样,是正常的人,是想建造房屋?种植树木?谈情说爱以及与你们一起生活的人?今天,我们正给和平一个机会……
——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在华盛顿的讲话
材料二苏伊士运河战争发生在1956年,这时冷战已经开始。但这次战争中,美国明确表示不赞成英法以三国用武力解决问题,苏联支持埃及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行动。美苏两国在联合国讨论有关停火和英法以撤军问题时,形成了绝无仅有的合作。
材料三“我左手持枪,右手拿橄榄枝,巴勒斯坦人追求和平,但请不要逼我用枪
——巴勒斯坦国第一任总统阿拉法特
(1)根据材料一回答,拉宾所说的“血和泪”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东地区的长期战乱和流血冲突?
(2)根据材料二,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各方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材料二 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的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对国人报告说,他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中希特勒采取了哪些行动?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指出这些行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5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4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6分)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掠夺殖民地是近代战争的主要起因,战争被视为国家的正当权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这些战争的继续,……现代通信和交通工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战争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同时,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武器的发明,坦克、飞机、远程大炮等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仍然沿用近代争夺殖民地的方式,企图用战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战争一爆发,就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短期内结束战争的预想……虽然英、法等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可是战争给自身带来的打击和损失巨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近代以来,欧美地区相继建立起民族国家。但是,西欧各国狭隘地把本民族的富强凌驾于他国之上,认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就意味着自己的衰落,因此竭力削弱他国……制造所谓的“邻国的威胁”,把本国打扮成“受害者”,煽动本国人民仇恨邻国……已经失去了殖民地的德国和殖民地较少的日本难以摆脱经济危机,改变了20世纪20年代的外交政策,走上了法西斯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分析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并概括“一战”的特点。(9分)
(2)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科技与战争的关系。(6分)

2.单选题(共15题)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特别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
A.对殖民霸权和殖民地的激烈争夺
B.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激化
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D.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根本性质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深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7.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8.
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① 大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② 这是一场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③ 战争不断扩大,战火燃烧到欧、亚、非、拉美等洲
④ 十月革命的胜利结束了这场帝国主义战争
A.①②B.①③
C.①②③D.②③④
9.
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
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   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   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出现在苏德战场上,主要是因为 ( )
A.苏德战场面积大,坚持时间长
B.苏联的参战改变了战争性质
C.德军在该战场遭到了第一次重大失败
D.德国绝大部分兵力在苏德战场
11.
美国提出战后建立国联,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这种情况说明(   )
A.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B.美国经济势力不及英法
C.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联D.美国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12.
下列关于20世纪上半期两次世界大战的分析中,相同的是( )
①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②美国在战争初期大发战争财 
③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高潮的出现
④中国在战后或战争后期成为强国肮脏交易的砝码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
二战后初期,美国力图控制广大的“中间地带”,此处“中间地带”是指(   )
A.介于两大阵营之间的欧洲国家B.介于两大阵营之间的亚非地区
C.亚、非、拉美国家D.没有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资本主义国家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了①、②、③、④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下图),其中
对战后国际政治关系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会议是( )
A.①B.②C.③D.④
15.
德国和日本都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相同
B.两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目的相同
C.两国在二战中进行了密切的军事协作
D.两国战败的主要原因都是军事实力不足
16.
在下列事件中,联合国发挥过重要影响的有(   )
①朝鲜战争 ②印巴分治 ③纽伦堡审判 ④巴勒斯坦地区分治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
17.
从二战后多次局部战争,我们不难看出,导致这些局部战争爆发的相同原因是(   )
A.战略位置重要B.自然资源丰富
C.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D.大国插手和强权政治
18.
下列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局势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世界政局动荡不安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矛盾尖锐
C.资本主义各国持续发展
D.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极权统治并存
19.
下列哪项不是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的重要表现(   )
A.资本主义各国间进行了力量和利益的重大调整
B.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C.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D.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殖民体系趋向瓦解

3.选择题(共4题)

20.一物体沿固定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0滑至斜面底端.已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恒定.若用FvsE分别表示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物体的速度、位移和机械能,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21.一物体沿固定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0滑至斜面底端.已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恒定.若用FvsE分别表示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物体的速度、位移和机械能,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22.一物体沿固定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0滑至斜面底端.已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恒定.若用FvsE分别表示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物体的速度、位移和机械能,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23.

读“中国铁路网示意图”回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