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辽宁省开原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594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杜鲁门说:“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再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打算分割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与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1945年10月,占领当局指令修改宪法,(1946年)u月3日,《日本国宪法》在日本国会获得通过……《日本国宪法》第一条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但同时内阁限制天皇的权利。过去只对天皇负责的内阁,现在发生重大变化,依据宪法,只对国会负责。由国民选举产生的国会,即众议院与参议院,“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日本财阀……是特权商人与明治政权相结合形成的封建色彩极浓厚的垄断资本集团,1945年10月,根据占领当局的指令,解散财阀、禁止垄断的改革开始实施……

——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材料三1948年12月24日,麦克阿瑟下令将囚禁的一批甲级战犯全部释放。1946年1月以来,按“公职整肃令”处理的战犯到1951年8月已基本上被解除整肃。

——李植丹、高明振《当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美国处置战败国日本的意图。实际情况如何?
(2)材料二,分析美国占领当局的措施、政策及对战后初期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结合二战后初期国际形势的特点,分析当时美国对日政策的基本目的。
2.
阅读下列材料:
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大臣进行了一番争论。
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属,……国分则弱而易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置都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是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人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
五月,辛末,以突利为顺州都督,使帅其部落之官。上戒之曰:“……今命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掠,非徒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将讨论中出现的三种意见,概括提炼,逐条列出。(9分)
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4分)
唐太宗处理这一问题的决策过程,反映出贞观之治的什么特点?(2分)

2.单选题(共15题)

3.
北约首次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而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A.发动1991年的海湾战争B.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C.对南联盟进行军事干预D.大规模进攻阿富汗
4.
下列有关当今世界形势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B.两极格局结束、多极格局形成
C.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明显加剧 D.美国企图独霸世界
5.
纵观几次世界格局的变化,共同特点是
A.体现了各国综合国力的对比
B.都是大国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
C.都是战胜国通过共同认可的条约处置战败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格局
D.都是各大国战前即已结盟,战后共同策划的结果
6.
苏联最终解体的标志是:
A.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B.《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的签署
C.戈尔巴乔夫开始实施政治“多元化”
D.《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订
7.
“马歇尔计划”实施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
A.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
B.美国借此进行资本输出
C.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
D.以经济手段控制受援国,建立美国的霸权
8.
德国重新实现统一,是冷战结束的重要标志之一,德国分裂与统一的时间准确的是
A.1949年,1990年
B.1949年,1991年
C.1950年,1990年
D.1951年,1991年
9.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征服
B.稳定希腊、土耳其的社会秩序
C.帮助受援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以抵制社会主义
D.干涉世界各国内政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美苏两极格局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
B.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
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
11.
《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①墨子    ②荀子    ③老子    ④苏格拉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2.
***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贡献有:
①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②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③提出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的思想
④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⑤强调要正确处理农业同轻重工业的关系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⑤
13.
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
A.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
B.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C.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D.英日同盟已经宣告失败
14.
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格局的特点有:
A.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并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欧、亚、非、大洋洲等地
B.英国有效地加强了殖民地的统治,使其帝国的基础更加稳固
C.苏联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相抗衡的经济军事大国
D.战后,亚、非、欧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15.
出身布衣、平生不得志的孔子不会想到他的思想在汉武帝时居于正统地位,更不会想到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更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究其原因很难穷尽,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
A.其仁礼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缓和社会矛盾
B.礼法并用符合统治需要
C.“忠恕”思想,爱有差别适应中国社会的要求
D.“内圣外王”思想被广泛采用
16.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上述引文表明他轻徭薄赋的根本目的是:
A.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B.维护唐朝的封建统治
C.解决百姓的温饱D.使社会经济尽快恢复
17.
赞赏中庸之道的思想家或政治家是:
①梭伦 ②孔子 ③柏拉图 ④亚里斯多德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3.选择题(共6题)

18.

I didn't go to school yesterday. So I ______ to do with that.

19.

Please give me two ________.

20.

In five years, Sally ______ a basketball player.

21.

— How ________ money do we need?

— Thirty dollars.

22.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下列英语句子。

23.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