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甘肃省广河县三甲集中学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593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1914年8月19日,他在向美国人民发表的讲话中声称:“……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
材料二:(1917年)4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威尔逊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我国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国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
材料三:……到1914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为了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劵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国政策发生变化的借口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实质是什么?上述材料说明美国外交政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单选题(共17题)

2.
《全球通史》中对一个条约描述如下:“……而且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使它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6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该条约是
A.1907年《英俄协约》B.1918年《布列斯特和约》
C.1918年11月一战停战协定D.1904年《英法协约》
3.
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指
A.维也纳体系
B.凡尔赛体系
C.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体系
4.
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C.奥匈帝国皇储被刺
D.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5.
英法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了纵容的态度,主要表现在
①对日本侵入中国东北三省进行辩护和迁就
②在意埃战争时为意大利提供了方便
③西班牙内战时实行“不干涉政策”
④通过“中立法案”禁止将武器卖给交战国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6.
第三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个战役中
A.凡尔登战役
B.库尔斯克会战
C.索姆河战役
D.马恩河战役
7.
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国务卿休斯说:“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这个“条约”是指
A.《四国条约》
B.《五国海军条约》
C.《九国公约》
D.《凡尔赛和约》
8.
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是因为这两场战役
A.战役规模巨大
B.双方投入兵力很多
C.持续时间特别长
D.伤亡数字特别巨大
9.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    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
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 ④被排斥的孤独者。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看,有些国家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这些国家包括(  )
①塞尔维亚 ②保加利亚 ③比利时 ④法国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11.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
A.《大西洋宪章》的发表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开罗宣言》的发表D.《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有
①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
②绥靖政策,养虎遗患
③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轴心国的重要保证
④世界和平需要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维护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3.
斯大林曾说:“二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这句话的含义是
A.非正义的一方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B.战争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C.正义的一方必将赢得战争的胜利D.只有美国成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14.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15.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独裁与民主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16.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面对德作战。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意大利背信弃义B.同盟国内部不团结
C.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D.协约国稳操胜券
17.
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错误:“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召开会议,决定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A.1处错误B.2处错误C.3处错误D.4处错误
18.
有一种观点认为,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二战的彩排”。这主要是因为
A.西班牙战争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B.西班牙的战略地位在国际社会中举足轻重
C.西班牙战争充分反映了当时各主要国际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D.国际纵队的参与使西班牙内战演变成为一场国际冲突

3.选择题(共7题)

19.

They caught a big fish with a big net. (对画线部分提问)

{#blank#}1{#/blank#}did they{#blank#}2{#/blank#}a big fish?

20.

They caught a big fish with a big net. (对画线部分提问)

{#blank#}1{#/blank#}did they{#blank#}2{#/blank#}a big fish?

2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3.某用户要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操作见面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4.某用户要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操作见面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5.某用户要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操作见面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