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590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
——彭慕兰、史蒂夫·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英国奉行的主要贸易政策。试分析该政策与英国“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19世纪英国政府是如何拆掉贸易壁垒的?
材料二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人认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说明理由。
2.
(历史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戴维·雷诺兹指出,“战时的英美关系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婚姻,伴随合作旋律的持久音调是竞争。在维护两国作为公认大国的合作框架内,英美却在设法夺取优势和有利地位,这的确是一种竞争性的合作关系。”
——戴维.雷诺兹《霸权与冲突的世界》
材料二 战后欧洲,随着共同敌消失,英国与苏联的战时联盟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原有矛盾变得再度尖锐起来:英苏在战后处理德国问题上的矛盾、在地中海东部和中东地区的冲突以及东欧的形式的变化,都使英国越来越倾向于将苏联看成是国家安全和欧洲和平的主要威胁。但是,面对崛起的苏联强权,英国深知自身己无力应付,它也不能依靠赢弱的欧洲来解决这一问题,只能联合美国以遏制苏联。
——梁军等《冲突与合作:霸权转移视野下的现代英美关系考察(1914—194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39年—1942年英美“实用主义婚姻”形成的主要步骤,并分析“婚姻”形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英苏由战时联盟走向战后对抗的原因,并列举二战后初期英国“联合美国遏制苏联”的两项措施。
3.
对战争的反思是维护和平的必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绝大多数德国人都是修正主义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赔款、波兰走廊,对于武装部队的限制以及把讲德语的地区从祖国划分出去等做法,是不会被永远忍受下去的。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对于世界大战能否避免的问题,必须进行具体的历史考察和分析,不可笼统地说能够避免或者不能避免。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把战争推到了一个……“临界点”。物极必反,今后人类已经不能再把自己的全部能力和手段都投入战争了。
李巨廉《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一,说明德国的“修正主义”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德国“是不会被永远忍受下去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给维护和平带来的启示。

2.单选题(共26题)

4.
伯利克里说:“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反映了
A.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
B.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
C.民主发展程度与公民政治才能无关
D.集体主义是雅典民主的重要特色
5.
某学者认为,“从当代民主的视野来看,希腊民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个重要的局限性,那就是,公民资格具有高度的排他性。”这种“排他性”使古希腊民主制度
A.是所有城邦居民的民主
B.是仅限于公民内部的民主
C.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开近代西方间接民主先河
6.
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罗马形成了万民法体系。万民法的形成
A.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B.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
C.触动了原有公民法的体系
D.标志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7.
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法典编纂委员10人,并派人赴希腊考察法制,至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补充二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从这段文字中可以解读的正确信息有
①制订该法的起因是平民和贵族的斗争
②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③该法的颁布与梭伦改革同时进行
④该法借鉴了古希腊法制的成果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8.
它“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遏止了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确立了‘新的重心’,从此以后,英国资本主义循着正常的轨道发展起来。”“它”是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
C.责任内阁制
D.处死查理一世
9.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所有弹劾案,只有参议院有权审理。如受审者为合众国总统,则应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担任主席;在未得出席的参议员的三分之二的同意时,任何人不得被判有罪。这些规定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权力制衡
10.
2017年6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国家元首身份主持议会新开幕仪式,并在由首相特雷莎·梅团队拟定的演讲中,列出新一届政府未来两年的立法和政策框架。女王开宗明义指出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在“脱欧”时确保能达成最好的协议。据此可以看出英国女王
A.居于国家权力中心地位
B.可以直接任免政府首脑
C.能够干涉国家政治生活
D.是“统而不治”的虚君
11.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到:“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作者意在说明
A.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B.美国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
C.美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D.美国与欧洲君主国家都有专制
12.
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的最高奖。1948年,美国漫画家鲁布·哥德堡的时事漫画“今天的和平”(下图)获得普利策奖,作者获奖的原因是
A.赞同美苏势均力敌,使世界局势稳定
B.支持冷战,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C.批评了美苏核威胁给世界带来的严重危害
D.抨击美苏螺旋式军备竞赛引发了局部“热战”
13.
“两个超级大国(冷战中的美苏)面临了许多挑战,一部分挑战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盟国,一部分挑战来自于寻求摆脱超级大国干涉的小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挑战”意指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B.“小国”泛指崛起中的第三世界国家
C.美国盟国的“挑战”来自欧盟与日本
D.苏联盟国的“挑战”来自东盟与东欧
14.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掠夺大量金银引起国内通货膨胀
D.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大幅提高
15.
关于下图中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英国、美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的国家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16.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17.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足以证明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18.
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思想核心是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实行“开明”君主统治
C.重视公共意志
D.实行三权之间的制衡
19.
19世纪末在物理学领域出现的所谓“物理学危机”说明
①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在不断深入
②经典力学并不科学
③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是不正确的
④物理学将面临一场重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缺乏原材料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这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B.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C.科学技术是维持战争的根本保证
D.发展化学工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21.
1946年,在国联最后一次会议上,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塞西尔勋爵总结说:“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下列各项中,对这一总结理解不确切的是
A.国联是英法主导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国际组织
B.国联第一次建立“集体安全”机制以维护和平
C.国联维护和平的努力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D.国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
22.
历史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内展开的。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凡尔赛和约》规定①区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B.②国家在一战后诞生且出现新的民族矛盾
C.奥匈帝国的费迪南大公在③城市遇刺身亡
D.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④国家的“海狮计划”
23.
老照片是再现历史的重要手段。该照片展现的史实是

三巨头苏联会晤
A.三国首脑做出了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
B.三国首脑对中国收复领土的权利表示尊重
C.三国首脑商讨了东西两线加速打败德国的战争进程
D.三国首脑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24.
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一场持久战的原因不包括
A.交战双方实力相对均衡
B.防御性武器优于进攻性武器
C.参战国的数量前所未有
D.双方军事技术与军事战略上的“代差”
25.
以下事件不是发生在一战结束前一年的是
A.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B.中国北洋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C.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D.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连任就职演说
26.
“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如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一方以援助”。该材料中“其他两缔约国”指的是
A.德国、俄国
B.德国、奥匈帝国
C.英国、奥匈帝国
D.英国、俄国
27.
关于二战中美国的《租借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租借法》是绥靖政策的突出表现
B.《租借法》实际上为英国购买军火提供方便之门
C.《租借法》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D.《租借法》使得《中立法》名存实亡
28.
下表是二战中的一场海战后双方的损失情况,关于这场海战表述正确的是
 
航空母舰
巡洋舰或驱逐舰
飞机
人数
美国
1
1
147
307
日本
4
1
332
2500
 
A.地点在西太平洋
B.该海战是整个二战的转折性战役
C.日本战术陈旧是损失大的原因之一
D.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9.
关于宣战问题,以下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A.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即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B.1941年5月,德国越过阿登山侵入法国,意大利立即对法国宣战
C.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即日美英对德宣战,二战达到了真正世界规模
D.1941年12月9日,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