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从古罗马到近代欧美,西方法制进程在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指的是什么?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对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价值。
材料一 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
材料二 美国的宪法及不断发展完善的宪政才是美国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和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文件,美国宪法集中表现了美国人民的民族特性和美国人的政治智慧,它创立了……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开辟了人类社会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的历史新纪元。……美国宪法是美国人民对世界政治的最大贡献,是奉献给人类最宝贵财富,……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袁明《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指的是什么?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对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价值。
2.
1979年前后是中国命运大转折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78年的所有出国考察中,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谷牧所率的考察团于1978年5月2日至6月6日对西欧的访问。它和1978年11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同年12月的三中全会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三个转折点。
(2)197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局之年。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内政、外交方面的重大变化。
材料一 在1978年的所有出国考察中,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谷牧所率的考察团于1978年5月2日至6月6日对西欧的访问。它和1978年11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同年12月的三中全会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三个转折点。
——摘自(美)傅高义著《邓小平时代》
材料二1978年12月13日 | 时任美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说,他会将邓小平的意见转告华盛顿,邓同意1月1日是宣布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好日子。 |
1979年01月01日 | 邓小平在元旦讲话中申明了收复台湾的重要性。在他列出的3个主要目标中,其中1个是将台湾回归列入工作日程。 |
1979年01月06日 | 即三中全会刚过两周,北京就为***万里说:“不必陷入争论,你这么干下去就是了,就实事求是地干下去。” |
——依据(美)傅高义著的《邓小平时代》改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邓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重要讲话的标题,用一句话指出这一讲话的历史地位,并简述该重要讲话的基本内容。(2)197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局之年。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内政、外交方面的重大变化。
3.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农民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变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的觉醒。
(1)材料一中孙中山为挽救中国革命决定依靠哪些新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么做的原因。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井冈山时期和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综合二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材料一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农民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变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的觉醒。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请回答:(1)材料一中孙中山为挽救中国革命决定依靠哪些新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么做的原因。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井冈山时期和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综合二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4.
近代化的世界是一个不平凡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关于一战的主要影响,大体有如下看法:①大战造成空前灾难,却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大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推动被压迫民族的觉醒;③大战造成的破坏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但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又带来新的危机。
(2)关于一战的影响,您更倾向于材料二中的哪一种看法?试结合史实加以论述。(只列看法,不加论述不得分)
材料一: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一战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被卷入。战争使四大帝国解体,并重创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战后,出现了旨在维护和平的国际政治组织,但构建的国际关系格局埋下了滋生罪恶的种子。关于一战的主要影响,大体有如下看法:①大战造成空前灾难,却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大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推动被压迫民族的觉醒;③大战造成的破坏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但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又带来新的危机。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的“两个发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的历史意义。(2)关于一战的影响,您更倾向于材料二中的哪一种看法?试结合史实加以论述。(只列看法,不加论述不得分)
2.单选题- (共17题)
6.
中英美三国在1943年冬发动了滇缅反攻战,经过三国军民的共同努力,大获全胜,打通了中印公路,加速和配合了中国反攻、盟军在东南亚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的进程。由此可见
A.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 |
B.滇缅反攻揭开了中国战场反攻的序幕 |
C.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胜利的保证 |
D.国民党正面战场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
7.
1954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段话的背景是
A.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
D.中共八大召开 |
8.
因为有美国“越顶”外交在前,才有日本“超前”建交于后。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了中日建交 |
B.中日两国的历史隔阂已经消除 |
C.经济利益影响日本的对外政策 |
D.日本抢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交 |
9.
本世纪初,美国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首次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金砖四国”。2005年,高盛集团又提出“新钻十一国”,包括埃及、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等11国。2007年,日本学者门仓贵史提出“展望五国”概念,即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这些新概念的不断出现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危机 |
B.亚洲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崛起 |
C.国际格局中心转移到第三世界 |
D.新兴国家呈群体性崛起态势 |
11.
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象征之一,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我们浙江是中国的瓷器大省,唐宋以来涌现出名窑无数,下列属于浙江的名窑有
①钧窑 ②邢窑 ③越窑 ④龙泉窑 ⑤铜官窑
①钧窑 ②邢窑 ③越窑 ④龙泉窑 ⑤铜官窑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⑤ |
12.
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则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
B.资产阶级与平民实现了完全平等 |
C.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
13.
“当正直的人对一切人都遵守正义的法则,却没有人对他遵守时,正义的法则就只不过造成了坏人的幸福和正直的人的不幸罢了。因此,就需要有约定和法律来把权利与义务结合在一起,并使正义能符合于它的目的。”这段论述出自
A.伏尔泰《哲学通信》 |
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
C.卢梭《社会契约论》 |
D.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
14.
据史学家考证曹操在世时曾吩咐待他死后多建疑冢以免遭后人挖掘,而七十二疑冢早在曹操之前民间就有传说。但后世著述的《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为彰显曹操多疑本性,大多将曹操与七十二疑冢直接联系在一起。这表明
A.文学的史料价值有折扣 |
B.曹操墓与疑冢毫无关系 |
C.曹操形象纯属文人杜撰 |
D.文学记载并不真实可信 |
15.
《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这表明
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
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 |
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 |
D.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 |
16.
(题文)竺可桢说:“自来我国学子之能谈科学者,稀如凤毛麟角,而在当时(11世纪)能以近世之科学精神治科学者则更少”。11世纪 “潜心研究科学,为中国学术增光”,在其著作中记录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的科学家是
A.葛洪 | B.沈括 | C.宋应星 | D.徐光启 |
17.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时说:“以无律、无谋之兵,即尽得夷炮、夷艘,遽可大洋角逐乎?不知自反,而惟归咎于船炮之不若,是疾误庸医不咎方,而咎药材之无力也。”由此可知,魏源认识到
A.急需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
B.武器落后导致中国在对英作战中彻底地失败 |
C.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
D.军队腐败和指挥失误是鸦片战争失败的主因 |
19.
19世纪末《天演论》被介绍到中国后,曾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而到“五四”以后,进化论思潮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调侃和奚落。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革命取代改良成为近代中国的新潮流 |
B.进化论观点被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所否定 |
C.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有很强的排斥性 |
D.世界大战暴露出西方国家弱肉强食的特性 |
20.
20世纪国际形势:(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和“苏东剧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二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
A.殖民主义化 |
B.帝国主义化 |
C.霸权主义化 |
D.和平民主化 |
21.
二战后,爱因斯坦在给日本某杂志的声明中指出:如果这些实验证明是成功了,那该是威胁人类的危险,可我当时却感到非采取这一步骤不可。去反对制造某些特殊的武器,是无济于事的,唯一解决的办法是消除战争。我们必须下决心抵制一切违反这个目标的活动。甘地已经指出了该走的道路-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这段材料主要强调了
A.原子弹对人类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
B.爱因斯坦为了和平参与原子弹研制 |
C.高度赞扬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道路 |
D.和平意识比反对武器更重要的理念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