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570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同眸)
材料  1906年10月,张荫棠以候补五品京堂、副都统、驻藏帮办大臣身份抵拉萨“查办藏事”,开启了涉及藏族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民俗等各个方面的大规模改良维新运动。针对当时藏区存在的诸多“陋习”,张荫棠组织编写了《训俗浅言》与《藏俗改良》。
《训俗浅言》根据儒家伦理文化的精要,详细讲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五伦关系,以及如何提升个人文化素质和进行必要的道德修养同时,强调藏区各民万众一心,外敌自无由侵入;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切勿同室操戈。还要“开办和振兴实业以救济贫弱”,切勿只思日诵经典,望神庇佑,望人布施。
《藏俗改良》则涉及婚配、丧葬、卫生、客礼、穿戴、迷信以及识字、练武、经商、种植、开办实业、开发矿产等方面存在的固有偏见及生活陋习的改良。
张荫棠还提出,藏民之所以愚昧,因其既不识藏文也不识汉文,因此,藏区所设学堂“应汉藏文兼教,使藏民人人能读书识字”。几年中,西藏地区开办了新式学堂22所。学堂的教学科目亦基本按照清朝政府1904年初颁发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置。

——摘编自余仕麟《晚清藏区“藏俗改良”运动述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藏区“藏俗改良”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藏区“藏俗改良”的意义。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4年8月,英国部署在远东的海军兵力变得相当薄弱,而它们要保护的地域范围则从印度洋一直到太平洋。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自治领的海军在内,英国海军在新西兰派驻有4艘巡洋舰,在澳大利亚部署了1艘战列巡洋舰、4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2艘潜艇。另外,英国海军中国分舰队有1艘预备役老式战列舰、2艘装甲巡洋舰、2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3艘潜艇,东印度分舰队有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相比之下,可以集中全部兵力于本土的日本海军有2艘“无畏”舰、2艘高速战列巡洋舰、14艘“前无畏”舰、13艘巡洋舰、13艘轻巡洋舰、7艘老式巡洋舰、9艘炮艇、50艘驱逐舰、31艘鱼雷艇和13艘潜艇,总计46万吨。德国东亚舰队有2艘装甲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8艘炮艇。另外,法国在远东部署有2艘装甲巡洋舰,俄国有1艘装甲巡洋舰,法俄还各有2艘和1艘老式小型巡洋舰。随着战争形势的急剧变化,英国对日本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不得不从限制日本的立场上步步后退。

——摘编自胡杰《英国视角下的英日一战海军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4年8月各国在远东海军布署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海军布署所带来的影响。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早在1873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就吁请国人注意森林资源的耗竭问题,但直到1891年,国会才授权总统拨出森林保留地。然而收效不大,砍伐的速度比植树的速度更快。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上台时,仍面临严重的森林保护问题。他本人是一位自然科学家,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颇有认识,所以决心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保护森林而奋斗。
西奥多·罗斯福从国有森林中拔出1.5亿英亩未出卖的森林,作为森林保留地,并把国家森林移交给农业部,下设森林局,按科学方法进行管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主持召开政界、学界知名人士会议,讨论资源保护问题。会议发表宣言,宣称“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具有特殊重要性的问题”,还建议对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和保护。会后成立了全国保护自然资源委员会。1902年,国会通过“新地开垦法案”,规定从出卖国有土地的收入中拿出部分钱兴办灌溉工程,并为此成立开垦局。罗斯福还采取措施制止私人购买水资源地,并创设5个国家公园,4个野生动物保留地,50个以上的野鸟保护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奥多·罗斯福重视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奥多·罗斯福为保护自然资源所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2.论述题(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郑观应,广东香山县人。1858年,参加童生试未中,赴上海学习经商。次年入洋行工作,充任买办,后积累大量资金,入股洋务民用企业。1882年,担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带领国家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其间,逐渐产生维新思想,并于1891年基本完成《盛世危言》一书。辛亥革命后,混乱动荡的政局使他的改良思想屡次受挫,遂倾主要精力办教育。他主张广设学校,全面改变教学内容,以改变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既有观念。郑观应注重家风家训,特别强调知足与慈善,要求把德行为上、慈善为怀的家风传承下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提了一个近代国人追求进步的案例,蕴含了“个人与社会”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单选题(共7题)

5.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制定后,有西方历史学家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联邦议会的权利大于帝国议会
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推举帝国首相
6.
在西南联合大学,钱穆出版了《国史大纲》,有些读史的人,不明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部史书的布局,何以详于汉唐而略于辽金元清,详于中原而略于周边少数民族?在取材上,何以详于制度而略于人事,详于文化而略于战争?在词句上,何以不用太平天国而用洪杨之乱?这样的取材布局、用词造句反映出作者
A.忧患的民族意识
B.抗战必胜的信心
C.天朝上国的心态
D.狭隘的史学观念
7.
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将晚清的一次自救称为“假维新中的真改革”,其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新文化运动
8.
《诗经》中的某些诗篇将对亲人的思念落实在由父母、妻子、兄弟组成的家庭中,家庭作为情感的归宿受到反复吟咏。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纲常伦理社会秩序已经确立
B.传统土地制度发生变化
C.小国寡民社会心理基本形成
D.士庶宗族观念得到强化
9.
据统计,民国以前平均每家工厂的创投资本是1159元,而在民固初期仅为516元,资本规模缩小一倍。这一现象折射出
A.民族企业缺乏集团意识
B.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
C.节制资本理念得到贯物
D.实业投资热情有所降温
10.
下图分别为20世纪50、6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这一变化旨在
A.调整国防建设布局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B.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落实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D.发展内地工业以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11.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蛊惑青年”“崇奉新神”两项罪名起诉并判处死刑,他拒绝了门徒们为他安排好的一切逃走机会,饮毒而死。公元前323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之罪判处色雷斯人亚里士多德死刑,而他却选择逃离雅典。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亚里士多德无法接受不公正的判决
B.亚里士多德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
C.逃跑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精神
D.亚里士多德对雅典城邦缺少认同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