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5563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6/1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2017年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启动”,这就宣告了中国正式向着工业4.0时代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中国制造2025》作图
(1)结合所学,列出英国工业革命中纺、织发明各一例。并分析英国取得工业1.0时代先机的市场条件。
(2)工业2.0时代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代的生产力特征,并从框架、手段、主要内容三方面说明一体化进程的完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

——《必修2历史图册》
材料二长三角在经济上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存在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起到巨大促进作用。1985—2003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288倍,年均增长率达37%,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由1985年的5.46%上升到2003年的49%。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形势综述》
(1)根据材料一图示信息,概括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这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历程。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要求国会宣布:由于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对我国无故进行卑鄙的袭击,美国同日本已经处于战争状态。
——罗斯福总统致国会请对日宣战咨文
材料二  1942年8月7日,美军开始进攻……,这是日德兰海战以来主力舰的第一次经典对决,是战列舰与战列舰的交锋。……这是一场陆海空协同进行得岛屿争夺战。该战役中,美军制定了他们将在整个太平洋地区用来击败日本人的战术战法。精锐的登陆部队在攻击机和海军炮火的强大支援下,在日本的征服区内争取、占据重要岛屿,一次作为向日本本土岛屿进攻的垫脚石,……战役历时半年,最后以日本陆海军的惨败告终,这也是日本陆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第一次惨败。
——根据《二战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美国卑鄙的袭击”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带来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之处导致“日本陆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第一次惨败”战役的名称,试析该战役的特点和意义。

2.单选题(共20题)

4.
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西方学者到日本考察,探求企业成功的秘密。下列对当时日本经济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已经确立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B.采用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C.政府掌握经济政策的决策权D.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
5.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明朝
A.鼓励民间贸易
B.禁绝朝贡贸易
C.实行海禁政策
D.造船技术落后
6.
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A.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B.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7.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8.
有学者统计,中国1685年人口约为1亿,1767年约为2亿,1790年约为3亿,此间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新的作物从新大陆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新作物”最有可能是
A.玉米和马铃薯B.小麦和番茄
C.马铃薯和小麦D.水稻和玉米
9.
龙泉窑是中国“五大名窑”之一,素有“世界青瓷看龙泉”之誉,建国后周恩来特批“首先恢复龙泉窑的生产”。其窑址在今
A.河北省境内B.陕西省境内C.江西省境内D.浙江省境内
10.
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由此可见唐代
A.“市”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
B.经济重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
C.都市中形成了繁华的商业区
D.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
11.
英国东印度公司作为英国在东方进行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见证了17世纪至19世纪中期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下列关于英国东印度公司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英国为控制国内外贸易建立的特权贸易公司
B.从事对殖民地的掠夺和不平等贸易
C.推动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D.体现了“自由贸易”原则
12.
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收入状况
工种数
典型工种例举
最高
9
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
居中
16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
最低
6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
 
A.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
B.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
C.“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
D.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3.
某同学在主题为《上海与近代中国经济》的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了以下三则材料:
①100法币只能买0.002416两大米
②3000家大工厂只有600家开工
③百货架上80%的商品来自美国。
这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年的上海
A.1895年
B.1913年
C.1936年
D.1948年
14.
《湖北工业史》记载:1861年,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到1873年将原来的手工制作砖茶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从而成为湖北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这表明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已合法化
B.部分民族企业由手工工场转化而来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列强入侵客观上加速了近代化进程
15.
胡忠茂在《慈中情结》里面回忆了他们那时候的暑假生活,“我们也加入了全民大炼钢铁的洪流,去龙山装来白泥,在学校西北角近河处筑起小高炉,还从实验室拿来酒精引火,日日夜夜拼命炼,一天深夜终于炼出了一点铁块,连夜敲锣打鼓去县委报喜。”胡忠茂回忆的事情可能发生在哪一年
A.1953年B.1956年C.1959年D.1967年
16.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下列对于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地出现的改革势头得到中央肯定
B.采取了“分田单干”的责任制
C.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在全国被废除
D.发展了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道路
18.
二战期间,战争双方曾制定多个作战方案。下列作战方案,按其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火炬”方案
②“霸王行动”
③“巴巴罗萨计划”
④“曼施坦因方案”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19.
下图为20世纪美国画家亨利・科纳设计的宣传海报。下列各项对这一海报的理解,错误的是
A.其创作不可能早于1941年
B.反映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C.描述的是阿拉曼战役
D.坚信反法西斯战争必将胜利
20.
下图的战场形势反映出
A.希特勒侵略计划遭遇首次挫败
B.德军‘闪电战’战术宣告破产
C.苏德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
D.德军彻底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
21.
美国参加二战后,丘吉尔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本来永远不会降在我们的头上。”这是
A.对过去反苏反共立场的辩解B.对美国过去对德政策的指责
C.为英国外交场合的形象作秀D.对于绥靖政策的懊悔与反思
22.
以下内容出自《波茨坦公告》的应是
A.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B.根据已商得同意的计划,三国部队将各自占领德国的一个区域。
C.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
D.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23.
下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某一年的欧洲形势图。以下所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这一年之前的是
A.英法策划慕尼黑阴谋
B.英法苏构建欧洲集体安全落空
C.英法推行“不干涉”政策
D.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