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24分)二十世纪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主要体现在美国、日本、中国的关系上,而美国在其中居主导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是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1915年的中日协定于前,又有1918年换文于后,在这种情况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
(华盛顿会议)经过两个半月的讨价还价,中国获得的成果有:修改关税率,从现行的名义5%,改为实值税率5%。其后,在一个特别委员会认可下,中国开征附加税。日本撤销“二十一条”要求中之第五款,即废除此条中实际要把中国变成日本保护国的各项要求。日本同时放弃其它一些特惠权。实际是由“九国公约”取代日中双方原订之“二十一条”。英国放弃了威海租借地。法国同意归还广州湾租借地。特别是在山东问题上,按中日双方《解决山东悬案条约》规定,日本将胶州湾德国原租借地交还中国,日本军队撤出山东;日本将胶济铁路交还中国……按协定日本于1922年12月10日向中国移交了胶济铁路。
——《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外交的教训》
(1)材料一中,在巴黎和会上美国对山东问题持何态度?巴黎和会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
(2)依据材料一简要归纳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争得的权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中国为什么能够争得这些权益?
材料二: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击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应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西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为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借口。”
(3)材料二中,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来什么事件使美国卷进了世界大战?用史实说明该事件发生后,美国对日本和中国政策的调整情况。
材料三:1950年1月12日,艾奇逊在谈到美国的亚洲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美国的防区(即远东军事包围圈)“自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到琉球群岛(指台湾)”自“琉球群岛起,到菲律宾。”
——《二十世纪美国史》
(4)为实现材料三中的政策,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对中国和日本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5)以上材料反映了美国处理与中国和日本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是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1915年的中日协定于前,又有1918年换文于后,在这种情况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
(华盛顿会议)经过两个半月的讨价还价,中国获得的成果有:修改关税率,从现行的名义5%,改为实值税率5%。其后,在一个特别委员会认可下,中国开征附加税。日本撤销“二十一条”要求中之第五款,即废除此条中实际要把中国变成日本保护国的各项要求。日本同时放弃其它一些特惠权。实际是由“九国公约”取代日中双方原订之“二十一条”。英国放弃了威海租借地。法国同意归还广州湾租借地。特别是在山东问题上,按中日双方《解决山东悬案条约》规定,日本将胶州湾德国原租借地交还中国,日本军队撤出山东;日本将胶济铁路交还中国……按协定日本于1922年12月10日向中国移交了胶济铁路。
——《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外交的教训》
(1)材料一中,在巴黎和会上美国对山东问题持何态度?巴黎和会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
(2)依据材料一简要归纳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争得的权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中国为什么能够争得这些权益?
材料二: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击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应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西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为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借口。”
(3)材料二中,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来什么事件使美国卷进了世界大战?用史实说明该事件发生后,美国对日本和中国政策的调整情况。
材料三:1950年1月12日,艾奇逊在谈到美国的亚洲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美国的防区(即远东军事包围圈)“自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到琉球群岛(指台湾)”自“琉球群岛起,到菲律宾。”
——《二十世纪美国史》
(4)为实现材料三中的政策,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对中国和日本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5)以上材料反映了美国处理与中国和日本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单选题- (共17题)
2.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其中最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 |
B.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
C.接管银行、铁路,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
D.组建红军,签订《布勒斯特和约》 |
4.
促使西欧国家联合组成欧共体的因素有
①抗衡美苏,谋求自己的安全与发展
②美国的渗透和控制,苏联对欧洲的威胁
③抵制英国的“势力均衡”政策
④加强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
①抗衡美苏,谋求自己的安全与发展
②美国的渗透和控制,苏联对欧洲的威胁
③抵制英国的“势力均衡”政策
④加强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5.
十月革命后,丘吉尔曾组织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俄;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他主张“给俄国和俄国人以一切可能的援助”;1946年他又发表“铁幕演说”。这些表明:
①丘吉尔是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的忠实卫士
②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结盟
③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④英国政府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立场不断改变
①丘吉尔是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的忠实卫士
②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结盟
③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④英国政府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立场不断改变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6.
下列有关二战后东欧国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波兰是改革斯大林模式的第一个国家 |
B.南斯拉夫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 |
C.匈牙利改革一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D.西方国家的干涉使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夭折 |
11.
下列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因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
B.是在雅尔塔等会议确定的基本原则上建立的,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 |
C.是美苏两分天下的战略体系,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
D.建立在美苏均势基础之上,是美苏两国实力均衡的重要体现 |
12.
下列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本质是重新瓜分世界 |
B.彻底解决了帝国主义争霸世界的矛盾 |
C.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了中国主权 |
D.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
13.
2008年当地时间2月14日,美国再次发生校园枪击案,已经造成包括凶手在内共7人死亡,数十人受伤。美国频传校园枪击惨案,令原本安静平和的校园充满恐慌。以此为代表的社会暴力造成当今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社会危机。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还表现在
①毒品泛滥 ②贫富悬殊 ③种族歧视 ④人口膨胀
①毒品泛滥 ②贫富悬殊 ③种族歧视 ④人口膨胀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4.
1919年巴黎和会上美英法意日五国的意图、行动、措施及斗争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
16.
下列对战后处置德、日法西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德、日法西斯分子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
B.把柏林分成苏联占领区和英美法占领区两大区域 |
C.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单独占领日本 |
D.日本的天皇制被保留 |
17.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的共同途径是
A.把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斗争转化为人民民主革命 |
B.把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与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相结合 |
C.使用革命暴力从资产阶级手中夺权 |
D.走与俄国十月革命完全相同的道路 |
18.
下列关于“二战”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破坏和灾难 |
B.最深远的意义在于争取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
C.严重削弱了资本主义各国,促使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
D.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
3.选择题- (共13题)
22.压路机是一种利用碾轮的碾压作用,使土壤、路基垫层和路面铺砌层压实的工程机械,广泛用于筑路、筑堤和筑坝等工程。某型号压路机质量为3×104kg,压路机在匀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恒为2×104N,受到的牵引力为3×104N ,g取10N/kg。求:
26.
如图所示,一块质量为0.2kg的铁块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方向上拉力F=3N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铁块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blank#}1{#/blank#}N,0~6s内拉力F做的功是{#blank#}2{#/blank#}J(取g=10N/kg)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