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5题)
2.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里写道:“联邦的安定、繁荣和生存本身,全系于七位联邦法官之手。行政权依靠他们去抵制立法机构的侵犯,而立法机构则依靠他们使自己不受行政权的进攻。”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原则是
A.自由平等 |
B.分权制衡 |
C.人民主权 |
D.联邦制 |
5.
学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借尸还魂”“循环往复”“独辟蹊径”。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英、德、美、法 |
B.英、德、法、美 |
C.英、美、法、德 |
D.美、英、法、德 |
6.
—战后,威尔逊总统亲自参加《凡尔赛和约》的谈判,但该条约遭到了参议院的否决,使美国不能成为国际联盟的成员国。参议院此举
A.加强了国会的立法权力 |
B.反映了立法权已超越行政权 |
C.行使了宪法赋予的权力 |
D.体现了其与总统间权限不明 |
7.
1701年,英国某法案规定,接受政府差遣的人不得为国会议员。此举意在防止国王的亲信进入议会。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国王有权任命内阁首相 |
B.议会的立法权相对独立 |
C.人民主权原则遭到破坏 |
D.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君主 |
8.
法国第四共和国宪法制定时,并未纠缠于共和制等基本问题,而是对政体安排进行了不同意见的表达。材料意在说明
A.共和制在法国普遍适应民众要求 |
B.法国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 |
C.现代民主代议制下不会出现专权 |
D.法国共和制宪法在不断修改 |
9.
(题文)在德意志帝国建立初期,当时德国的一些资产阶级自由派人士抱怨德意志帝国“是一座尚未完工的建筑物,包含统一的因素太少。”材料表明德意志帝国是
A.中央集权制国家 |
B.联邦制国家 |
C.专制主义的国家 |
D.议会制国家 |
11.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上述材料应出自
A.《和平法令》 |
B.《告工人、士兵、农民书》 |
C.《四月提纲》 |
D.《土地法令》 |
12.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法国巴黎公社的经验与俄国二月革命的教训对无产阶级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两者的共同启示是
A.工人阶级必须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
B.应采取较为严厉的新闻政策 |
C.无产阶级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
D.无产阶级可以发动资产阶级 |
14.
1947年3月,上海出版的《世界知识》杂志发表文章说,它“的确是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了攻势的行动。这影响是全世界意义的”,它“的确是一颗炸弹,在这颗炸弹的威力圈里,遭到波及的是全世界的人民,连美国人民也不能逃避”。该文章评价的“它”是
A.杜鲁门主义 |
B.马歇尔计划 |
C.北约组织 |
D.柏林危机 |
16.
《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烈山:其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能殖百谷百蔬。”材料可以佐证
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
B.铁器的冶炼情况 |
C.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 |
D.神农氏创造耒耜 |
17.
观察《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依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汉代丝织业中心由都城长安向全国各地辐射 |
B.唐宋时期的丝织业是发展最快的手工业部门 |
C.元至清朝苏州、南京等地也成为丝织业中心 |
D.古代丝织业中心多数分布在丝绸之路的沿线 |
19.
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习,每当科举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反映了( )
A.门第观念彻底废除 | B.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
C.官商勾结风气严重 | D.社会婚姻观念的变化 |
21.
(题文)唐朝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诗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该诗从侧面可以印证唐朝
A.严格市场的管理 |
B.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
C.草市已经出现 |
D.局部商业活动的时间已有所突破 |
22.
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xie,疏通)”。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目的是为提高商人地位 |
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
C.意在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D.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
23.
清代,南方各地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即佃户对土地具有长期佃作的权利,基至部分佃户可以转让其永佃权。永佃权
A.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
B.损害了地主所有权的利益 |
C.增强了佃农经济的独立性 |
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24.
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收税。其主要历史影响是
A.加速了土地私有化 |
B.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
C.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
D.加剧地方割据混战 |
25.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春秋以来的30多位著名商人立传,并提出将主张盐铁官营的桑弘羊油烹,这说明( )
A.汉代已出现重商思想 | B.春秋以来商人地位很高: |
C.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 D.盐铁官营阻碍社会发展 |
26.
南宋辛弃疾《最高楼》云:“千年田换八百主”,晚宋罗琦《田蛙歌》谓:古田千年八百主, 今一年一换家”,这表明当时( )
A.政府抑制土地兼并 | B.土地买卖频繁 |
C.租佃关系迅速发展 | D.小农经济破产 |
27.
19世纪末,洋纱开始大量输入四川,“女子终日纺纱不易一饱”,故多以购买洋纱织布为业,“比户莫不置有布机”,川省“每年输出布匹亦可谓一大宗”。由此可见,洋纱入川
A.推动了纺织业生产的优化 |
B.造成了纺纱工的失业破产 |
C.开启了纺织业商品化进程 |
D.实现了织布业的机器生产 |
28.
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出口额的迅速增长
A.提高了农业与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
B.更加强化了小农经济形式 |
C.显现了近代经济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
D.使得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 |
30.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1901年荣宗敬与弟荣德生等集股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两者都
A.属于清政府的官办企业 |
B.是近代企业中的典型代表 |
C.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
D.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31.
上海在中国近代有独特的折射历史的地位与作用,根据以下三则材料反映的信息,请给上海进行时空定位
①有学者在日记中记着:“上海理发价,己至七万元,不改币制,如何生活。”
②上海工厂开工率20%
③百货架上80%的商品来自美国
①有学者在日记中记着:“上海理发价,己至七万元,不改币制,如何生活。”
②上海工厂开工率20%
③百货架上80%的商品来自美国
A.1895年 |
B.1913年 |
C.1936年 |
D.1948年 |
32.
***在一次大会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在两个革命的实践中……我们的党是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此次会议
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
B.将***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C.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
33.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农作物产量增加主要原因是:
A.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用权 |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