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3题)
1.
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总统下令封锁海岸线,禁止南方棉花输出英国。对此,英国曼彻斯特纺织工人表示支持,称废奴为“基督教英雄主义的崇髙义举”。这些工人
A.主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B.认为黑奴同样是上帝子民 |
C.联合美国反抗英国资产阶级 |
D.具有超越功利的道德情怀 |
2.
下图是1925年2月20日,在《中国军人》创刊号上刊登,由黄埔军人创作的《国民革命歌》词曲。该歌出现后广为传唱。这反映了


A.歌曲成为宣传的重要形式 |
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目标 |
C.黄埔军人普遍具有革命情怀 |
D.当时受影响地区民众的愿望 |
3.
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一般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革命后供奉“天地国亲师”牌位日渐增多。牌位变化反映民间信仰
A.天地亲师崇拜无改变 |
B.依旧以天地为大 |
C.家国观念发生了变化 |
D.深受佛教的影响 |
4.
“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随着西欧和日本崛起而崩溃。八十年代,美国发起对日本的贸易战,阻止了日本对美经济威胁。美国针对欧盟、中国等经济体,也经常单方面采用贸易打击政策。上述现象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矛盾不断 |
B.美国长期推行美元霸权政策 |
C.外部霸权是内部实力的延伸 |
D.世界经济多极化发展趋势 |
5.
2013—2016年,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基本占据世界第一,按照不变美元价格计算,近几年的年均贡献率可达到23.4%。数据表明中国
A.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 |
C.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发展 |
D.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
6.
在过去,碎布、旧床单和二手衣服是纸张制造的材料,但到了19世纪70年代,欧洲人己经可以用木浆制造纸张。这意味着
A.为工业化造纸创造条件 |
B.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纸张 |
C.教育普及导致纸张需求 |
D.植物为造纸提供廉价原料 |
7.
1921年6月,白手起家的美国百万富翁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苏俄,想帮助医治当时流行的斑疹伤寒,但为饥荒所引起的灾难震惊。他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船运到苏俄去销售。阿曼德·哈默
A.所作所为基于道德良心 |
B.勇于冒险不断寻找商机 |
C.震惊于苏俄当时的灾难 |
D.冲破了美国的贸易禁运 |
8.
“一化三改”被称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就是工业化,这是目标和主体:“三改”就是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这蕴含了当时中国
A.对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构想 |
B.建立社会主义的急迫追求 |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知 |
D.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决心坚定 |
9.
有学者认为:古希腊人常拿他们的神明开玩笑,……把众神描绘成爱争吵,不道德,受诱惑,盗窃,甚至相互开战的有特异功能的寻常人。……不似后来的基督教演进成“普世价值”和自由思想的羁绊。学者试图表达的观点是
A.希腊人对众神普遍无敬意 |
B.神话是希腊人艺术创作源泉 |
C.希腊人通过神明表达现世 |
D.希腊忽视神明的公民教育价值 |
10.
18世纪80年代初,法国学者雷纳尔提出问题:“美洲的发现对人类是福音还是祸害?如果它是福音,我们靠着什么手段来保持促进其带来的好处?如果它是祸害,我们靠着什么手段来弥补其带来的损毁?”促使雷纳尔发问的可能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引发殖民潮 |
B.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影响 |
C.启蒙思想肯定人的自然权利 |
D.美国独立引发反殖民浪潮 |
11.
《曼德维尔游记》是欧洲中世纪的著作。书中描写的中国同样起源于“诺亚方舟”时期;“汗”是上帝意志的践行者;承担“圣地拯救者”的角色,拥有至高无上的财富、技艺与国力。这种描写体现了
A.基督教圣地、神学为中心的世界观 |
B.上帝创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起点 |
C.基督教信仰作为人类发展追求目标 |
D.应对宗教改革寻求拯救圣地新力量 |
12.
1970年上演的电影《滑铁卢战役》描述英国惠灵顿公爵率领欧洲联军在比利时滑铁卢击败拿破仑侵略的故事。电影由意大利投资,苏联人执导,演员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主要拍摄地在苏联乌克兰地区,动用万余名苏联红军做群众演员。该电影拍摄成功
A.反映了电影工业全球化趋势 |
B.因内容与价值理念为各方认同 |
C.因为意大利投资苏联人执导 |
D.法国因否定本国英雄拒绝参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