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进入民主化之路的,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为标志,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2)材料二所列条文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指出其确立的政治体制及历更地位。
(3)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材料一 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进入民主化之路的,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
——摘编自纪之景《英国政治制度: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为标志,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全新的政治体制”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政治体制确立的途径。(2)材料二所列条文出自中国近代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指出其确立的政治体制及历更地位。
(3)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2.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据图一所记录大事指出,中印一致同意、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它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有何意义?
(2)据图二、图三、图四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什么成就?图三、图四所反映的史实对中国外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你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请回答:
(1)据图一所记录大事指出,中印一致同意、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它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有何意义?
(2)据图二、图三、图四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什么成就?图三、图四所反映的史实对中国外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你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和瓦解的标志以及美国推出的冷战政策的内容。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趋势?这一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列举20世纪60、70年代冲击两极格局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他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亨利·基辛格(1993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和瓦解的标志以及美国推出的冷战政策的内容。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趋势?这一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列举20世纪60、70年代冲击两极格局的主要因素。
2.单选题- (共24题)
4.
柏拉图说:“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这里什么东西都充满了自由精神……只要有谁建议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柏拉图意在强调
A.法律约束了自由 |
B.雅典民主制存在弊端 |
C.雅典人崇尚自由 |
D.雅典人崇尚理性精神 |
5.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中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它”是指( )
A.《十二铜表法》 | B.公民法 | C.万民法 | D.《民法大全》 |
6.
史学界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模式划分为三种:英国模式、德国模式、法国模式。与法国“政局动荡,曲折复杂”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特点相比,德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呈现的特点是
A.王朝战争,君实宪虚 |
B.捍卫统一,平定内乱 |
C.政局稳定,和平斗争 |
D.相互妥协,渐进改革 |
7.
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2月4日晚,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表声明,根据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这一事件说明
A.各州拥有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 |
B.法院拥有制衡元首的权力 |
C.美国总统无权签署入境限制令 |
D.美国的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
8.
“(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英国在“教训”了这个“国家”后获得的特权是
A.准许设厂 |
B.割占香港 |
C.驻兵使馆 |
D.协定关税 |
10.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称赞的军事行动是
A.淞沪会战 |
B.徐州会战 |
C.武汉会战 |
D.百团大战 |
11.
2014年3月8日,外交部长王毅在答记者问时强调:最近日本领导人的言行严重破坏了中日关系,中国政府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性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2014不是1914,更不是1894。这里王毅强调1894,表明当今的中国政府不会像清政府一样软弱,更不能容忍1894年的罪行再次发生。这一罪行是指日本
A.发动鸦片战争 | B.发动甲午战争 |
C.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制造七七事变 |
12.
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件是
A.中共三大 | B.八七会议 | C.遵义会议 | D.中共七大 |
13.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18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时期:尊敬时期、轻视时期、乐善好施时期、赞赏时期、清醒时期和敌对时期。其中,“赞赏时期”的看法最有可能是
A.洋务运动时期 | B.辛亥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建国初期 |
14.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法国巴黎公社的经验与俄国二月革命的教训对无产阶级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两者的共同启示是
A.工人阶级必须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
B.应采取较为严厉的新闻政策 |
C.无产阶级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
D.无产阶级可以发动资产阶级 |
15.
“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使命的理论。”材料中的“这部著作“指的是
A.《土地法令》 |
B.《共产党宣言》 |
C.《四月提纲》 |
D.《和平法令》 |
16.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不愿在政府任职的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欣然就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他表示:“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他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实行了
A.政治协商制度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双百”方针 |
17.
2017年6月,台湾地区前任领导人马英九到台南市议员谢龙介服务处与干部座谈时表示,现在的台湾选择很有限,蔡当局不要老悬讲一些做不到的摹让民众困惑,他又表示,以“九二共识”与大陆维持互动是可行的。马英九所提到的“九二共识”是指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B.海峡两岸实行同一种制度 |
C.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
D.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
18.
1963年,中国共产党致信台湾当局,“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台湾领导人意见妥善处理……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由台湾领导人全权处理……台湾之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台湾领导人意见协商决定,然后进行;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这说明当时
A.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
B.大陆和台湾的敌对关系被打破 |
C.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
D.台湾试图脱离美国控制 |
19.
下图是1972年2月6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封面标题是:尼克松的“长征”。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友”字,将封面分割为四个区域,主题凸显得相当明确。该图反映了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B.中国开始迈入国际舞台 |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20.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 |
B.开罗会议 |
C.日内瓦会议 |
D.德黑兰会议 |
21.
2016年某国际组织在其成立十五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宣言: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精神,继续保持建设性和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遵循不结盟、非意识形态化、不对抗的立场解决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这一国际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 B.欧洲共同体 | C.上海合作组织 | D.不结盟运动 |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在外交领域的突破和发展,通过不断努力,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其关键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D.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
23.
以反映开国总理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7年间工作与生活的感人故事为内容的电视剧《海棠依旧》,曾在央视热播。下列与周恩来在这27年中相关的两张历史照片,反映了新中国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②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③开始崭露头角并走向国际舞台
④推进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②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③开始崭露头角并走向国际舞台
④推进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4.
前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党的领导人彼得·谢列斯特在1962年11月的日记中写道:“我们当时处在战争的边缘。总而言之,我们制造了这种无法收拾的军事紧张局势,然后又想从中脱身。”日记中谈及的是
A.华约组织建立 |
B.朝鲜战争爆发 |
C.越南战争爆发 |
D.古巴导弹危机 |
25.
某西方学者说:“直到美国觉察欧洲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了‘马歇尔计划’,答应为大规模恢复‘自由世界’的工业提供巨额资金。”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出台的目的是
A.履行“北约”成员的义务 |
B.缓和两大阵营的紧张局势 |
C.对抗“华约”集团的冲击 |
D.扶持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 |
26.
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秩序。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他者的崛起”。下列关于“第三次权力转移,对国际秩序所产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
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C.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D.直接导致了恐怖主义等严重的国际问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