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旧金山和约》的认识。
材料
条约 | 《开罗宣言》 | 《旧金山和约》 |
主要内容 | 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并惩罚日本侵略;剥夺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地区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攫取的中国领土,如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 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南沙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和要求;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 |
备注 | 在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后,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 | 1951年9月8日,美、英等46国与日本在美国旧金山签订。中国、朝鲜没有受到邀请参加,印度、缅甸拒绝参加,苏联、波兰、捷克没有签字,中国政府声明此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 |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开罗宣言》和《旧金山和约》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旧金山和约》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6年英国外交部一份备忘录上的话说:我们……没有领土的野心,也没有扩张的欲望。我们已经得到了我们想要的一切……也许比想要的还要多。我们的唯一目的,是想保住我们现在拥有的,并和平地生活。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所爆发的战争和有关战争的传言、争吵和摩擦,都会出现破坏和平成果的情况,我们都会是输家。
1932年英国财政部认为,收支平衡很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的国家债务增加了12个百分点。“金融和经济风险”对于反对国防预算大幅增加产生了重要作用。慕尼黑阴谋之后一位财政部官员说:我们认为我们也许养不起这样一支空军。因此,不如向希特勒提出那种最令他欣慰的和平胜利的建议。
材料二 我们提出的问题是:西方各大国家是否本来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以避免这场战争的爆发……对德国和日本采取的绥靖政策是不是犯了一个灾难性的错误?然而,事件发生的顺序是颠倒的,绥靖政策并没有导致战争,而恰恰是因为战争的爆发才有了后来的姑息。我们一般都认为到1939年战争在波兰还没有爆发。但事实上,这场战争始于1937年的亚洲,甚至始于1931年日本侵略满洲之时。
(2)材料二对绥靖政策和二战的爆发有什么新认识?请举出两个“姑息”的例子,并说明“姑息”的危害。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后果,能得出什么启示。
材料一 1926年英国外交部一份备忘录上的话说:我们……没有领土的野心,也没有扩张的欲望。我们已经得到了我们想要的一切……也许比想要的还要多。我们的唯一目的,是想保住我们现在拥有的,并和平地生活。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所爆发的战争和有关战争的传言、争吵和摩擦,都会出现破坏和平成果的情况,我们都会是输家。
1932年英国财政部认为,收支平衡很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的国家债务增加了12个百分点。“金融和经济风险”对于反对国防预算大幅增加产生了重要作用。慕尼黑阴谋之后一位财政部官员说:我们认为我们也许养不起这样一支空军。因此,不如向希特勒提出那种最令他欣慰的和平胜利的建议。
材料二 我们提出的问题是:西方各大国家是否本来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以避免这场战争的爆发……对德国和日本采取的绥靖政策是不是犯了一个灾难性的错误?然而,事件发生的顺序是颠倒的,绥靖政策并没有导致战争,而恰恰是因为战争的爆发才有了后来的姑息。我们一般都认为到1939年战争在波兰还没有爆发。但事实上,这场战争始于1937年的亚洲,甚至始于1931年日本侵略满洲之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世界战争与西方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2)材料二对绥靖政策和二战的爆发有什么新认识?请举出两个“姑息”的例子,并说明“姑息”的危害。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后果,能得出什么启示。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3年10月6日,蓄谋已久的叙埃两国突然向被抢领土发动袭击,以色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看到此景,立刻向叙埃增援。第四次中东战争开始。
在战争结束时签署的和平协议是自1948年的战争以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首次公开进行对话。为了报复美国支援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在10月17日决定每个月减低石油产量5%,并威胁彻底禁运。……苏联支持的阿拉伯国家在这次战争中的再次失败,使得一些阿拉伯国家不再一味的依赖于苏联,开始谋求与美苏之间的平衡外交,而埃及彻底与苏联反目成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新特点及其深远影响。
材料一 1973年10月6日,蓄谋已久的叙埃两国突然向被抢领土发动袭击,以色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看到此景,立刻向叙埃增援。第四次中东战争开始。
在战争结束时签署的和平协议是自1948年的战争以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首次公开进行对话。为了报复美国支援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在10月17日决定每个月减低石油产量5%,并威胁彻底禁运。……苏联支持的阿拉伯国家在这次战争中的再次失败,使得一些阿拉伯国家不再一味的依赖于苏联,开始谋求与美苏之间的平衡外交,而埃及彻底与苏联反目成仇。
——摘编自《第四次中东战争》
材料二 海湾战争由伊拉克军队突然入侵科威特引发。美国很快决定武力介入,通过海运与空运送往海湾的装备超过300万吨,补给品60万吨,还有40多万名军人。考虑到从美国到沙特的1.2万公里的空运里程和1.5万公里的海运里程,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距离最远、速度最快的战略军事运输行动。美军出色完成“沙漠盾牌”行动,有效震慑了萨达姆进一步侵略的野心。美军采用全新的防空压制战术,在一天之内瘫痪伊军的KARI战略防空体系,运用精确制导武器对伊军地面部队发动了效率前所未有的打击,最终将战区43个师的伊军部队摧垮。海湾战争经过42天的空袭和100小时的陆战,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摘编自《海湾战争20周年启示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的相似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新特点及其深远影响。
2.单选题- (共25题)
4.
1946年9月,美国总统特别顾问克拉克向杜鲁门提交了一份题为《美国与苏联的关系》的报告,主张美国应准备与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努力缔造其想象中的世界,并联合一切反苏力量。这些国家均可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这反映了
A.美苏冷战序幕全面拉开 |
B.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
C.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
D.战后美国对苏转向遏制 |
6.
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预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这一预言
A.表明两大军事集团开始对峙 |
B.随着苏东剧变而烟消云散 |
C.被丘吉尔“铁幕”演说所印证 |
D.使联合国的成立成为必然 |
7.
1968年,联合国大会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1987年,里根与戈尔巴乔夫签署《消除中程导弹条约》。这表明
A.两极下的平衡状态已经被打破 |
B.核战争威胁推动美苏关系局部缓和 |
C.世界向多极均势转变日益明显 |
D.世界其他政治力量介入两极争霸 |
8.
2017年3月6日,代号为“鹞鹰”的韩美联合军演进入第六天时,朝鲜发射了4枚导弹,其中3枚落在日本专属经济区。与此同时,朝鲜正在准备进行第六次核试验,预计此次核试验规模将比上一次增加十几倍。这表明
A.东亚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
B.南北朝鲜对峙无法走向和解 |
C.朝鲜半岛依然存在冷战思维 |
D.军事威胁只会加剧地区紧张 |
9.
意大利在一战开始保持中立。协约国这时慷慨地提出将奥地利所占的部分领土以及战胜土耳其后的另外一些领土分给意大利。这一诱饵证明很有效,意大利同意在一个月内加入协约国参加战争。这说明
A.三国同盟内部矛盾尖锐 |
B.战争的进程因此而改变 |
C.国家利益影响对外政策 |
D.协约国胜利具有必然性 |
10.
1991年1月17日,包括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在内的多国部队空袭巴格达。伊拉克随后立即向不介入战事的以色列一连发射了29枚导弹。伊拉克的这一举动意在
A.改变战略目标 |
B.破坏盟军的团结 |
C.打乱美国部署 |
D.借机削弱以色列 |
11.
国联自从成立就一直为人所诟病,被称为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其局限性从权威性上考虑是由于
A.对侵略和被侵略的含义未作明确说明 |
B.没有能够吸收所有大国参加 |
C.“全体一致”的原则使其缺乏执行力 |
D.“委任统治”违背了小国意愿 |
12.
“这场战争(一战)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文中的“开端”是指
A.社会主义运动 |
B.和平主义思潮 |
C.殖民主义扩张 |
D.民族解放运动 |
13.
当战役进行到1941年11月,德军受困于严寒天气而进攻迟缓,而苏联红军早已习惯了寒带生活,带着足够的冬季作战装备逐步转入反攻。该战役
A.标志着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
B.宣告了英法绥靖政策的失败 |
C.是德国发动战争后的首次失败 |
D.是苏德战场上的根本转折点 |
14.
1991年2月,美军在海湾首战告捷,震惊世界。这一刻距离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只过去了20年。美军顺利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海湾战争的结局反映了
A.两场战争的不同性质 |
B.人心向背决定战争胜负 |
C.苏联军事实力的衰落 |
D.信息化战争模式的威力 |
15.
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并同时声明:“苏联政府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则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这反映了
A.苏日两国已正式结成军事同盟 |
B.日本得到世界正义力量的支持 |
C.苏联牺牲它国利益以避战自保 |
D.苏联正在加紧建立“东方战线” |
16.
1945年11月21日至1946年10月1日,纽伦堡法庭作出判决,判处戈林、里宾特洛甫等12人绞刑,赫斯等7人无期到15年徒刑。其审判的法理依据是
A.《洛迦诺公约》 |
B.《非战公约》 |
C.《凡尔赛和约》 |
D.《九国公约》 |
17.
《魂断蓝桥》讲述的是1917年的英国,青年军官罗伊撇下未婚妻玛拉奔赴战场,听说罗伊战死疆场的玛拉在失业、饥饿、寂寞和空虚的折磨下被迫沦落风尘。当玛拉在火车站意外邂逅死里逃生的罗伊后,她选择了带着他们的定情信物在初识的地点自杀。这部作品反映了
A.一战以后人民的反战情绪 |
B.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
C.一战带给人们的精神创伤 |
D.一战使英国经济衰退 |
18.
1938年秋,英国首相张伯伦挥动着他和希特勒签署的文件,对群众说:“我的好朋友们,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这一“文件”
A.给欧洲带来长久的和平 |
B.鼓励并助长了德国的侵略 |
C.推动了三国轴心的建立 |
D.直接促使苏德同盟的建立 |
19.
1934—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但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该变化表明美国
A.支持英国对抗纳粹德国 |
B.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 |
C.完全放弃孤立主义政策 |
D.废除了武器禁运的条款 |
21.
下表为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这反映出
时间 | 1928年 | 1930年 | 1932年 |
纳粹党党员 | 10.8万 | 35万 | 85万 |
国会议席 | 12 | 107 | 230 |
国会名次 | 9 | 2 | 1 |
A.德国民族复仇情绪高涨 |
B.国会长期受纳粹党控制 |
C.纳粹党使德国摆脱困境 |
D.德国民主制度日益健全 |
22.
1945年4月至6月,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旧金山,参加联合国家国际组织大会,代表们起草的《联合国宪章》,获得全票通过。195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八个国家弃权,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反对。这反映了
A.大国强权政治的深刻影响 |
B.各国政治利益走向趋同 |
C.人类对极权和战争的反思 |
D.新的国际秩序由此建立 |
23.
列宁的革命口号和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反映出战后国际政治思维方式的变化,但相继夭折,留下老迈的英法两国勉为其难地支配着充满危局的欧洲乃至世界事务。这一“危局”是指
A.协约国对苏俄的干涉 |
B.民族自决原则下的矛盾 |
C.殖民体系的日趋崩溃 |
D.凡——华体系内的不平衡 |
24.
1940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建立以“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的“东亚新秩序”。这一计划旨在
A.谋求亚洲各国共同繁荣幸福 |
B.帮助亚洲摆脱欧美列强控制 |
C.实现反西方殖民侵略的联合 |
D.建立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
25.
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成立犹太民族的以色列国和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国。根据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总面积中,占人口总数不足1/3的犹太人将占有巴勒斯坦全面积的56%。该决议
A.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
B.解决了巴以两国的矛盾 |
C.引发了大规模的局部冲突 |
D.加快了中东的和平进程 |
26.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表,这一状况直接导致
项目 | 英 | 德 | 法 | 美 |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 1 | 3 | 2 | 4 |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 3 | 2 | 4 | 1 |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 1 | 4 | 2 | 5 |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
B.抢夺殖民地的斗争白热化 |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D.英美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
27.
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在此影响下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相继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演变为全球性战争。由此可知,“全球性战争”是
A.科技进步的负产品 |
B.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
C.世界整体化的产物 |
D.国家利益至上的恶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