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528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8/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富尔携带他的亲笔信到中国,代表他同中国商谈两国关系。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张宏毅《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外交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七十年代外交成绩突出的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中法建交的意义。
2.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到了10%,1933年提高到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在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材料三 众所周知,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2)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
H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出,“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负责进行(一般性空中)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的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但是有两个不变的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国的15%,……但是美国——这是第二个决定的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中关于战胜日本“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要求: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2)如果站在“美国决定论——美国对战胜德意日法西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立场,你将用哪几个方面的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3)请结合史实从几个角度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2.单选题(共9题)

4.
罗马共和国末期法律规定,妻子结婚带来的嫁资不再是她对丈夫的赠与,丈夫只获得对嫁资的使用和收益权,妻子保留其所有权,婚姻解除后,丈夫有向妻子返还嫁资的义务。据此可知当时罗马法
A.注重男女平等
B.缺乏契约精神
C.忽视社会民情
D.重视私产保护
5.
面对1787年宪法的争论,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明智的人都不会期望或者追求一部完美的宪法……如果以这样的态度来看待新宪法的话,应该去把握它的一些主要原则……”这部宪法体现的主要原则是
A.联邦制
B.制约平衡
C.人民主权
D.民主任期
6.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只不过是一场追求利益的结合,双方都需要对方,但也厌恶对方。当时国共两党共同追求的“利益”是指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7.
当今的世界格局可以类比成一个五角形,不过其中的一角要胜于其他角,美国无论从经济和军事力量来讲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从二战后一直保持了资本主义强国的优势,俄罗斯、日本、西欧、中国的力量均有不同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美国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约束限制
B.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
C.该趋势在20世纪60、70年代已出现
D.各大国共同推动多极化格局的加强
8.
北宋李觏认为:“一夫之耕,食有佘也;一妇之蚕,衣有余也。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者,内以给吉凶之用,外以奉公上之求也。”由此可知,造成“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的负担较重
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小农经济的脆弱
D.自然灾害较为频繁
9.
下表为依据《技术进步与新经济》一书整理的1800—19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重大科研成果数量一览表,对该表理解正确的是
时期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其它
1801—1850年
79
50
11
41
43
1851—1900年
58
69
78
118
44
 
①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技领先世界
②19世纪大多数欧美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③后发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
④19世纪后期世界科研成果总量超过前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19世纪60年代,广东传统手工工艺生产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至香港,再运回广东销售。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起步艰难
B.国货工艺水平低不如洋货受民众欢迎
C.半殖民地背景下中国经济贸易的窘境
D.外国商品税务负担轻成本低
11.
“汉自孝武表彰六经之后,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故王莽居摄,颂德献符者遍于天下。(东汉)光武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敦厉名实,所举用者,莫非经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学在西汉时并未得到重视
B.王莽时儒生转为学习道家思想
C.东汉时察举制重视出身门第
D.东汉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发展
12.
下面是某班学生在整理过去的错题中的一道。题干,组合选项,正确答案分别如下:
题干:下列有关“—”的不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是:
组合选项:
①前者压抑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后者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正确答案:①③
根据选项判断该题比较的应该是: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B.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
C.董仲舒新儒学和启蒙运动
D.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