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520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民粹主义,亦称平民主义,具有道德的、感情的和非理智的意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民主社会普遍地把多数意志或多数同意作为解决冲突、做出决定的基础性共识。而雅典的民主政治正是在此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尝试,通过抽签选举、轮番而治,雅典实现了普遍参与、多数统治……但多数裁决规则并不足以为少数提供充分有效的保护……多数人在利益驱动之下同样会肆意践踏少数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导致多数压迫少数的专制与暴政现象。
——刘翀《雅典的民主与苏格拉底之死》
材料二 历史上的西方政治精英,包括美国的国父,在民主问题上都比现在西方的政客要谨慎得多。他们大多倾向于采用“共和”与“法治”来防止“民主”可能带来的“民粹”。
——张维为《西方民主制度的“基因缺陷”是什么?》
材料三 当今的民粹主义是一种有破无立的思潮……它在目前的盛行,基本上可以视为对现存制度不满,却又苦于传统理想主义破灭后的无奈、浮躁与盲目情绪。但毋庸置疑,它的存在与盛行本身也从反面说明了以个人主义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与宪政民主为内容的全球化浪潮所固有的内在矛盾。改革过程中忽略公正问题,加剧贫富分化都会导致民粹主义情绪的上升。从整体上说,当今的民粹主义复兴是一种消极现象,但它所包含的一些因素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冷战”时代结束以后的反全球化思潮的新形式。
——金雁《民粹主义:俄国与世界,昨天与今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为达成“基础性共识”在民主政治方面做出的“开创性尝试”,并概括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国父”谨慎避免民粹主义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代民粹主义的危害。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规避“当今民粹主义复兴”的途径。

2.单选题(共15题)

2.
克利斯提尼时期,富有贵族吃珍贵食物,举办奢华宴会时,要承受极大的压力,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这一现象
A.是严格实行财产等级制的结果B.得益于铲除旧贵族的政治特权
C.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D.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过于泛滥
3.
有论者指出,公元前5世纪末的雅典民主政治,议事会和公民大会在国内政策问题上退缩,法庭占据了舞台的中心。该学者认为这种现象反映了雅典这一时期重要的民主原则是
A.轮番而治
B.法律至上
C.人民主权
D.司法独立
4.
公元前242年起,在罗马大法官中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他的司法权针对的正是异邦人之间的争议以及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的争议,人们总结外事裁判官的任务是“在异邦人之间”或者“在罗马市民与异邦人之间执法”。这说明当时罗马
①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矛盾日渐突出    ②国际贸易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③裁判官审判裁定成为新法创制的媒介  ④逐渐出现适用所有民族的法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
公元前367年,罗马设立内事最高裁判官,保证市民法适用。公元前242年,又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处理一方为非罗马人的民事案件,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最高外事裁判官的设立推动了
A. 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形成
B. 罗马贵族与平民矛盾的缓和
C. 罗马万民法的逐渐形成
D. 罗马帝国自由民差异的消除
6.
由于德国的统一是由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因而,“普鲁士不可避免的湮没了德意志”。下列关于德国王朝战争统一后的表述,正确的是
A.德意志帝国建立了邦联体制
B.普鲁士在帝国中占统治地位
C.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鲁士任命
D.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出现倒退
7.
1820年,科恩兄弟因违反弗吉尼亚州的某项法律而被罚款,他们向联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诉。联邦最高法院接手此案,弗州以联邦最高法院无权受理此案提出抗议,马歇尔法官依据宪法联邦最高法院有审理权,并依法判决科恩兄弟败诉,弗州胜诉。这一诉讼案的判决过程
A. 反映州权主义占据上风
B. 强化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司法权威
C. 说明中央与地方权力制衡
D. 表明最高法院取得法定上诉管辖权
8.
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第一届议会选举中,真正参加投票的选民占全部选民的51%,宰相俾斯麦所在的自由保守党获得议会中37个席位,占议会总席位不到10%。当议会开始运转时,皇帝身边簇拥的亲王和将军们都穿着华丽的制服,与之相比,衣着普通的议员们倒成了可有可无的听众。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选民的参政权力受到政府限制
B.德意志政治体制有其两面性
C.俾斯麦因竞选失败而解散内阁
D.联邦议会立法权被皇帝掌控
9.
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太平天国
A. 革命纲领具有落后性
B. 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 其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 阶级局限导致革命失败
10.
下图漫画题为《探囊取物》,囊中装着中国各地的矿产资源,英、日、德、意、俄、奥、葡、法等国纷纷伸手探入囊内进行抢夺。该漫画主要反映出列强
A.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B.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C.加强对清政府控制
D.在中国抢占租借地
11.
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
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
12.
1963年,周恩来总理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四目”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案: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等。该政策
A.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抗衡
B.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宣告了祖国统一方针的确立
D.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
13.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讲到:“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为此,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实施与该论述一致的是
A.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B.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C.改变中国半殖民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坚持独立自主
D.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14.
基辛格回忆说:“阿尔巴尼亚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美国的双重代表权和把安理会席位给北京的提案,却根本没有表决。问题的实质在于,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的时候,他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找们的某种惩罚。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基辛格认为中国外交取得进展
A.是由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高
B.关键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C.取决于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D.受益于中美两国关系趋向缓和
15.
根据陈大伙《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复兴”的思想理路》相关内容编制
时期
阶段
思想理路
思想内容
清末民初
萌芽
屈辱中觉醒
①在屈辱中寻求民族自信;“师夷”、“仿行”、“爱国”“中华民族”观念正在行程中
抗战时期
成长
救亡中勃发
②“民族复兴”意识勃发;中共提出“民族复兴”的终极指向和道路选择
新中国时期
升华
奋进中超越
③民族独立、社会变革,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科学发展,全面小康,“民族复兴”空前自信
 
对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①②③思想主题完全一致
B.①②③都解决了中国问题
C.①②③目标任务完全相同
D.②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6.
《华沙条约》序言宣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华约组织的成立
A.使二战后的德国一分为二
B.打破美国经济封锁
C.进一步加剧“冷战”程度
D.致力维护世界和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