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除宋元以来的旧城市有所恢复和发展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城市。15世纪全国著名的大中城市即达30多个……明中叶后,还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城市。……明代的大中城市较多,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如扬州在明初一度仅剩下18户,但到明末城市人口则达80万余。……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规模也普遍扩大。
——节选自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城市完全处于封建皇权控制之下,1908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城镇地方自治章程》,规定设置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与此同时,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发展迅速;而中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镇日趋衰落。
——摘编自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城镇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明清)除宋元以来的旧城市有所恢复和发展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城市。15世纪全国著名的大中城市即达30多个……明中叶后,还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城市。……明代的大中城市较多,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如扬州在明初一度仅剩下18户,但到明末城市人口则达80万余。……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规模也普遍扩大。
——节选自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城市完全处于封建皇权控制之下,1908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城镇地方自治章程》,规定设置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与此同时,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发展迅速;而中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镇日趋衰落。
——摘编自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城镇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这时许多人——尤其是英美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
(2)结合所学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和平思想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材料一 这时许多人——尤其是英美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
——(美)P.R.帕尔默、乔尔·科尔顿、劳埃德·克雷默《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1949年和1952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1)依据材料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2)结合所学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和平思想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7题)
3.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
4.
1911年,英国通过新的议会法,规定首相必须来自下院,后来英国《上院贵族法》又规定,世袭贵族可以放弃世袭头衔成为平民,参加大选成为下议员。可见英国
A.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缓和 |
B.下院成为权力中枢 |
C.贵族制度已经消失 |
D.法律保障贵族政治特权 |
5.
1774年,首届大陆会议接受了“平均代议”原则,州不论大小,在邦联政治生活中的决策能力相同。而1787年制宪会议围绕“比例原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最终确立了在参众两院实施“双重分配”的原则。这一转变()
A.表明美国最终放弃了邦联体制 |
B.推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建立 |
C.解决了集体决策权力分配问题 |
D.有助于推动美国各州宪政改革 |
6.
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人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
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 |
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
7.
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
8.
在1966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加拿大从以前追随美国投票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席位变为弃权。这表明
A.中国外交的冰封局面已被打破 | B.加拿大已经有意缓和中加关系 |
C.加拿大外交逐渐摆脱美国干预 | D.中加在联合国里达成一定共识 |
9.
明王朝规定“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如万历《东昌府志》则言“高唐、夏津、恩县、范县宜木棉,江淮贾客列肆赍收,居人以此致富”又如兖州府郓城县,土宜木棉“五谷之利不及其半”。据以上材料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政府重视推广棉花种植 |
B.棉花种植利润较为丰厚 |
C.棉花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
D.民族交流促进棉花种植 |
10.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中讲道:“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出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
B.世界市场的形成 |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D.财富资源的猎取 |
11.
《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小岗村的变化反映了( )
A.合作社经济有持久生命力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必须废除 |
C.农村生产关系的适时调整 |
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 |
12.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此材料主要意在
A.广泛借鉴外国法律 |
B.推进共和宪政建设 |
C.推进中国法制改革 |
D.推动公民参政议政 |
13.
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水平的差异 | B.国际地位的差异 |
C.文化环境的差异 | D.政治制度的差异 |
14.
智者学派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针对此问题,苏格拉底主张
A.理念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
B.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
C.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
D.主观感受无助于人对世界的认识 |
15.
1555年,德国奉行新旧教两派的国家签订《奥格斯堡和约》,协议由各邦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由此可知,这一和约
A.界定了新旧教派的势力范围 |
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
C.确立了新教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
D.促成欧洲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
16.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17.
曾在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学习过的周作人回忆说,当时(1898年)如果某个学生中了秀才,学堂就会挂牌出来,隆重庆祝一番。这说明当时的新式教育( )
A.不可能培养出实际有用 |
B.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
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
D.使科举考试内容发生根本变化 |
18.
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在思想文化界出现一批已经不同于洋务运动理论家的早期改良派学者。他们主张
A.“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B.“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 |
C.“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 |
D.“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