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庆祝活动。关于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在时代广场灯光新闻牌上闪烁着,人
们驻足读着这一通告,耸耸肩膀继续走路,不像欧洲胜利日和对日作战胜利日,没有欢呼的人群聚集在一起……艾森豪威尔显然是实现了他结束战争的竞选诺言,但是这一结局丝毫也未能振作美国的民族精神。
(2)据材料二,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依旧处于不安状态”指什么? “建立一个均衡的、各国共同参与的、平等的”东北亚安安机制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据此,你如何理解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庆祝活动。关于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在时代广场灯光新闻牌上闪烁着,人
们驻足读着这一通告,耸耸肩膀继续走路,不像欧洲胜利日和对日作战胜利日,没有欢呼的人群聚集在一起……艾森豪威尔显然是实现了他结束战争的竞选诺言,但是这一结局丝毫也未能振作美国的民族精神。
——解力夫《朝鲜停战实录》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局势有所缓和,但依旧处于不安状态……冷战时期的战略格局和旧的冷战时期安全秩序尚未改变,这也是导致地区局势不稳定、军事对峙的根源……建立一个均衡的、各国共同参与的、平等的、彻底摆脱冷战影响的东北亚安全机制,是顺应时代、能代表各国利益、真正起到维护本地区安全的机制。——高海宽《相关大国对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全的影响作用》
(1)据材料一,这场战争为什么“不像欧洲胜利和对日作战胜利日”那样受到美国人的“欢呼”?(2)据材料二,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依旧处于不安状态”指什么? “建立一个均衡的、各国共同参与的、平等的”东北亚安安机制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据此,你如何理解战争与和平?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从1948年下半年起,鉴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美、苏冷战不断加剧,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美国重新调整了它的远东战略,以日本代替即将垮台的蒋介石政府,迅速地改变了它的对日占领政策,由限制、削弱、打击改为积极帮助、扶植、支持日本复兴经济,解散财阀半途而废;被捕战犯被大批释放;完全中止战争赔款;转而限制各种进步群众运动,默许右翼政客重返政界;支持日本政府加强警察力量;直接出面禁止工人罢工等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影响。
材料:从1948年下半年起,鉴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美、苏冷战不断加剧,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美国重新调整了它的远东战略,以日本代替即将垮台的蒋介石政府,迅速地改变了它的对日占领政策,由限制、削弱、打击改为积极帮助、扶植、支持日本复兴经济,解散财阀半途而废;被捕战犯被大批释放;完全中止战争赔款;转而限制各种进步群众运动,默许右翼政客重返政界;支持日本政府加强警察力量;直接出面禁止工人罢工等等。
——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3年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上台前猛烈攻击遏制战略,指责它使美国耗费了大量金钱,却不能取得应有的胜利.他上台后便立即着手制定美国的新战略.随后,艾森豪威尔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62号文件﹣﹣“国家安全基本政策”,称为“新面貌”文件.文件认为苏联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对西方自由世界的敌视及对亚非拉国家的渗透和颠覆上.“新面貌”战略坚持了艾森豪威尔的“大平衡”思想,提出“应付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在这样做的同时,避免严重削弱美国经济或损害我们的基本价值和制度”.在缩减军费的情况下,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军方的要求,文件强调“以进攻性打击力量实施大规模报复性破坏的能力”,要在核武器的数、质量上都保持对苏联的优势.不过在苏联已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统治集团认识到了进行核威慑的局限性,因此强调在裁减常备军的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文件承认美国的联盟政策面临着种种问题,最使美国担心的是“西欧越来越不愿追随美国的领导”.因此文件强调使盟国相信“美国的安全战略是集体安全战略.联盟必须扎根于对利益共同体的强烈信念,并坚信美国领导的稳定性和明智性”.另外,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心理战可谓情有独钟,它不仅设立了隶属于白宫的心理作战局,还把这种颠覆手段引为“新面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最使美国担心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 1953年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上台前猛烈攻击遏制战略,指责它使美国耗费了大量金钱,却不能取得应有的胜利.他上台后便立即着手制定美国的新战略.随后,艾森豪威尔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62号文件﹣﹣“国家安全基本政策”,称为“新面貌”文件.文件认为苏联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对西方自由世界的敌视及对亚非拉国家的渗透和颠覆上.“新面貌”战略坚持了艾森豪威尔的“大平衡”思想,提出“应付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在这样做的同时,避免严重削弱美国经济或损害我们的基本价值和制度”.在缩减军费的情况下,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军方的要求,文件强调“以进攻性打击力量实施大规模报复性破坏的能力”,要在核武器的数、质量上都保持对苏联的优势.不过在苏联已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统治集团认识到了进行核威慑的局限性,因此强调在裁减常备军的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文件承认美国的联盟政策面临着种种问题,最使美国担心的是“西欧越来越不愿追随美国的领导”.因此文件强调使盟国相信“美国的安全战略是集体安全战略.联盟必须扎根于对利益共同体的强烈信念,并坚信美国领导的稳定性和明智性”.另外,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心理战可谓情有独钟,它不仅设立了隶属于白宫的心理作战局,还把这种颠覆手段引为“新面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1)根据材料概括“新面貌”战略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最使美国担心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单选题- (共18题)
4.
冷战时期,北约和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 )
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 | B.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6.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说明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是( )
A.多级格局 | B.二超多强 | C.三足鼎立 | D.美苏均势 |
7.
2008年,美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曾建议西欧盟国出手相助,但西欧盟国反应冷淡。美国有人因此指责西欧盟国忘恩负义,他们最主要的依据是
A.二战中美国帮助西欧盟国打败法西斯 |
B.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以遏制苏联 |
C.美国建立北约以保证西欧安全 |
D.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复兴欧洲经济 |
8.
“冷战”极大地影响了二战后的世界发展,下面有关“冷战”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导致了“冷战”的发生。 |
B.“冷战”期间美苏的除军事手段以外的全面对抗,造成了国际形势的长期紧张。 |
C.由于美苏均拥有核武器,都不敢轻易动武,造成了“核威慑下的和平”,所以“冷战”在某种意义上又维持了世界和平。 |
D.美苏两极格局与两大阵营的对峙贯穿着“冷战”的始终。 |
9.
“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日本为独霸世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B.美国面临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而迅速衰落 |
C.中国在新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
D.俄罗斯凭借经济实力在国际事务中频繁施威 |
10.
二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可……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在该条约影响下
A.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 |
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
C.美国对苏联全面冷战 |
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 |
11.
1964年,在美国的强烈反对下,法国政府宣布和新中国建交,这表明
A.中国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孤立、封锁 |
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
C.法国力图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
D.欧洲开始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
12.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
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
约”。该条约是
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
约”。该条约是
A.《北大西洋公约》 |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C.《华沙条约》 |
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
13.
二战后,为了避免整个德国经济彻底崩溃,美国改变了他们的占领政策,但并不
完全像人们后来所说的是出于人道的原因。美国改变后的政策应该指
完全像人们后来所说的是出于人道的原因。美国改变后的政策应该指
A.马歇尔计划 | B.杜鲁门主义 | C.北约组织 | D.《布雷顿森林协定》 |
14.
1948年底,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说:“最初是日本广泛非军事化的旧方针与要把
日本建设成为自立国家的新方针产生了矛盾”因此,新的“对日占领政策是扶植强有力的日
本政府”。美国对日政策改变的原因和影响是( )
①中国内战中蒋介石败局已定
②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③美国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
④ 不利于根除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日本建设成为自立国家的新方针产生了矛盾”因此,新的“对日占领政策是扶植强有力的日
本政府”。美国对日政策改变的原因和影响是( )
①中国内战中蒋介石败局已定
②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③美国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
④ 不利于根除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6.
二战后,国际组织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 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
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 D.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
18.
联合国成立初期,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企图控制和操纵联合国。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把它作为其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工具 |
B.限制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
C.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国 |
D.控制广大的亚、非、拉美国家 |
19.
1948年10月9日,丘吉尔在保守党年会上提出著名的三环外交方针: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丘吉尔提出此项政策的目的是( )
A.加强英联邦各种力量团结 | B.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扩张 |
C.试图恢复英帝国的国际地位 | D.鼓吹“冷战”,加速北约建立 |
20.
1945年5月9日,莫斯科人们在纵情欢庆胜利。时任美国驻苏参赞乔治·凯南则发出惊人论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新的战争则刚刚开始。”“新的战争”表现在
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
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
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
④发动代理人战争
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
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
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
④发动代理人战争
A.①②④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21.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这段话应出自
A.丘吉尔富尔敦演说 |
B.杜鲁门在国会的讲话 |
C.《北大西洋公约》 |
D.国务卿马歇尔的计划 |
3.选择题- (共5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