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宁夏六盘山高中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511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5/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材料一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他对皇帝、宗室贵族、外戚和官僚在政治方面的残暴行为,生活方面的奢侈腐朽,有所揭露。他为陈胜、吴广作“世家”,……为古代、当代的著名学者、医者、商贾以及其他各行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立传,又对天文、历法、礼乐、水利、经济、少数民族,以专章论述。比较具体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正在形成的多民族国家的面貌。《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据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等整理
材料二  希罗多德说:“我的责任是报道人们所说的一切,但我自己不一定就相信这些全是真实的。我的这项声明适用于我的全部著作。”公元前五世纪时,他写成著名的《历史》(亦称《希波战争史》)。在他看来,希波战争实际上就是雅典的民主政治与波斯的独裁政治之间的战争:雅典之所以击败波斯帝国,主要就是因为雅典的公民享有民主和自由,而波斯则是一个专制国家。他以纯粹人性化的术语阐释了这场战争和它的影响,他坚决反对任何天神干涉人类事务的想法。在他看来,男人和女人的命运不论好坏,都是完全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的。
——据(美)贝内特·希尔等《西方社会史》等整理
材料三  于今日泰西通行诸学科中,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我国兹学之盛如彼,而其现象如此,则又何也?……吾推其病源,有四端焉。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缘此四蔽,复生二病。其一,能铺叙而不能别裁。……其二,能因袭而不能创作。……合此六弊,其所贻读者之恶果,厥有三端:一曰难读,二曰难别择,三曰无感触。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梁启超《新史学》(1902年)
(1)据材料一、二,概括司马迁和希罗多德在史学观方面的共同点。
(2)《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能否据此判断历史学等同于文学艺术?为什么?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梁启超批判旧史学的认识。
2.
   (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战前,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被日本占领。日本败退后,北方建立起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1954年在中国的援助下,北越击败法国军队,法国势力退出越南,美国乘虚而入。1955年美国支持下的南方吴庭艳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南越),两者形成了对峙局面。美国出于亚洲战略的需要,在肯尼迪、约翰逊任职期间分别对北越发动了特种战争、局部战争,但是丛林战让美军陷入了多年痛苦的泥淖。另一方面,为了摆脱孤立形象,中国则积极支持北越的反美统一战争、70年代尼克松政府出于国内压力和人道主义,被迫宣布从南越逐步撤出美国部队。1973年1月,美国在结束越南战争的协定上签字。越南战争期间,美国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美国自己的损失也非常惨重,超过5.8万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越南战争是美国外交史上的一次大失败,美国在武力失效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最终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用和平手段来实现停战

——梁志明《越南战争历史评述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

2.单选题(共3题)

3.
下表是192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岁出总额与部分支出比率”(部分)(数据整理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此表说明
时间 岁出总额(万元) 军费支出占百分比债务支出占百分比 经济建设占百分比 教育支出占百分比
1928年49700 49.7    33.3 0.6 1.5
1929年61875 42.9    33.4   0.4     2.6
1930年71200 43.8___1___0.2 2.0
A.巨额债务支出反映中国半殖民地性质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资金短缺停滞不前
C.国民政府关注民众生活高度重视教育
D.国民政府重心在于排除异己稳定政局
 
4.
中外艺术作品常有许多相同之处。下面两幅作品的共同点是
A.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B.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情感
C.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
D.大胆创新,开拓绘画艺术的新流派
5.
宋代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叙述了唐玄奘取经故事,将以往话本中唐僧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改变为猴行者作为话本中的主人公。到了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成功塑造的神猴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和尚一道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斩妖除魔,历经八十一难,终成正果的故事,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宋明以来,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塑造,反映了
A.佛、道、儒三教合流的发展趋势
B.神话传说故事深受人民喜爱
C.市民文化不断发展的需求
D.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