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于1937年9月参加了日中战争。日本宣扬这是为“建设王道乐土”“东洋和平”的战争。当时,我不认为是侵略战争。
在战场上人类爱和平的使命感使我产生了疑惑,为此,我写了日记。······我含着眼泪在日记中记下了黄河大堤被炸后的悲惨情景······我在为日军侵略的牺牲品而落泪,然而,自己又是侵略中的一份子。我是忠于天皇敕谕“军人天职乃临战当敌,片刻不可忘记‘武勇’二字的盲从兵······(战后)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将涂炭生灵······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域。······因为我错了,所以必须反省······我为了洗刷自己的罪过一直在与军国主义斗争。
————摘自《东史郎日记序》
材料二幻想世上并没有天堂,这很容易,只要你试试看,在我们下面没有地狱,我们上面只有天空。想象所有的人,都为今天而或,想象这世上没有国家,试试看,这并不难。没有杀戮和牺牲,也没有宗教,想象全人类,都生活在和平之中。想象世上没有占用,我想你可能做不到,不再贪婪,没有饥饿,四海皆兄弟。想象全人类共同分享世界,你可以说我在做梦,但我并不是唯一的一个,但愿有一天,你能加入我们,世界就能合而为一。
——美国著名歌星约翰·列侬《给和平一次机会》(1969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史郎思想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日本宣扬的“建设王道乐土”“东洋和平”思想的认识。(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约翰·列侬的主要和平思想。这首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材料一我于1937年9月参加了日中战争。日本宣扬这是为“建设王道乐土”“东洋和平”的战争。当时,我不认为是侵略战争。
在战场上人类爱和平的使命感使我产生了疑惑,为此,我写了日记。······我含着眼泪在日记中记下了黄河大堤被炸后的悲惨情景······我在为日军侵略的牺牲品而落泪,然而,自己又是侵略中的一份子。我是忠于天皇敕谕“军人天职乃临战当敌,片刻不可忘记‘武勇’二字的盲从兵······(战后)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将涂炭生灵······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域。······因为我错了,所以必须反省······我为了洗刷自己的罪过一直在与军国主义斗争。
————摘自《东史郎日记序》
材料二幻想世上并没有天堂,这很容易,只要你试试看,在我们下面没有地狱,我们上面只有天空。想象所有的人,都为今天而或,想象这世上没有国家,试试看,这并不难。没有杀戮和牺牲,也没有宗教,想象全人类,都生活在和平之中。想象世上没有占用,我想你可能做不到,不再贪婪,没有饥饿,四海皆兄弟。想象全人类共同分享世界,你可以说我在做梦,但我并不是唯一的一个,但愿有一天,你能加入我们,世界就能合而为一。
——美国著名歌星约翰·列侬《给和平一次机会》(1969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史郎思想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日本宣扬的“建设王道乐土”“东洋和平”思想的认识。(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约翰·列侬的主要和平思想。这首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制止进攻性力量的增长,将开始严密封锁运往古巴的一切进攻性的军事装备。从任何国家或港口驶往古巴的不论什么种类的一切船只,如果发现载有进攻性武器,将迫使他们转回。
本国的政策是把从古巴对西半球任何国家发射的任何核导弹看成是苏联对美国的进攻,需要对苏联做出充分报复性的反应。
——肯尼迪关于封锁古巴的演说(1962年10月22日)
材料二······因此,怎么可以得出您现在所做出的那种完全不正确的解释,也就是说,古巴的武器是进攻性的?古巴领土上的武器都是防御性的,这一点我请您相信,而且,我们是应古巴政府的请求才把武器运往古巴的,纯粹是为了防御。可您却还在说这是进攻性武器。只要不发生入侵古巴或袭击苏联和我们的其他邻国的事情,这些武器当然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因为它们没有攻击目标。
——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摘录)(1962年10月26日)
材料三 ······我认为,在我们同所有亚洲友邦的关系方面,现在应当十分强调一下两点:第一,我们将恪守我们的条约义务,例如我们根据东南亚条约组织对泰国的条约义务;但是,第二,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美国将鼓励并有权逐渐由亚洲各国自己来处理,自己承担起解决的责任。
——尼克松在关岛关于亚洲政策的讲话(1969年7月25日)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争论的焦点是什么?(4分)这次危机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尼克松主义(关岛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这一新外交方针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5分)
材料一为了制止进攻性力量的增长,将开始严密封锁运往古巴的一切进攻性的军事装备。从任何国家或港口驶往古巴的不论什么种类的一切船只,如果发现载有进攻性武器,将迫使他们转回。
本国的政策是把从古巴对西半球任何国家发射的任何核导弹看成是苏联对美国的进攻,需要对苏联做出充分报复性的反应。
——肯尼迪关于封锁古巴的演说(1962年10月22日)
材料二······因此,怎么可以得出您现在所做出的那种完全不正确的解释,也就是说,古巴的武器是进攻性的?古巴领土上的武器都是防御性的,这一点我请您相信,而且,我们是应古巴政府的请求才把武器运往古巴的,纯粹是为了防御。可您却还在说这是进攻性武器。只要不发生入侵古巴或袭击苏联和我们的其他邻国的事情,这些武器当然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因为它们没有攻击目标。
——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摘录)(1962年10月26日)
材料三 ······我认为,在我们同所有亚洲友邦的关系方面,现在应当十分强调一下两点:第一,我们将恪守我们的条约义务,例如我们根据东南亚条约组织对泰国的条约义务;但是,第二,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美国将鼓励并有权逐渐由亚洲各国自己来处理,自己承担起解决的责任。
——尼克松在关岛关于亚洲政策的讲话(1969年7月25日)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争论的焦点是什么?(4分)这次危机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尼克松主义(关岛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这一新外交方针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5分)
2.选择题- (共25题)
3.单选题- (共28题)
30.
针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冷战”措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反击措施有:
①成了经互会 ②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③组织华约 ④组织社会主义阵营
①成了经互会 ②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③组织华约 ④组织社会主义阵营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31.
对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具有真正的全球性的特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反战运动参与阶层广泛 |
B.参与者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 |
C.全球性包括两方面:一是参与阶层广泛;二是参与者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 |
D.反战和平运动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
33.
巴黎和会召开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这说明了
A.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
B.这些代表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 |
C.会议讨论的议题与这些国家关系不大 |
D.法国政府有意拉拢这些国家 |
35.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
①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会议
②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③会议暂时协调了矛盾,又埋下了隐患
④两会均损害了中国主权
①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会议
②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③会议暂时协调了矛盾,又埋下了隐患
④两会均损害了中国主权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②③④ |
36.
下列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主要来源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冲突
②世界大国插手该问题使之复杂化
③在多次武装冲突中,以色列占据了优势
④联合国在该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①主要来源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冲突
②世界大国插手该问题使之复杂化
③在多次武装冲突中,以色列占据了优势
④联合国在该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37.
美国首先提出建立国际联盟,后来却没有参加,原因是 ( )
①英法等国和美国有矛盾
②美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③国联盟约未能满足美国的要求
④盟约否定了十四点和平计划
①英法等国和美国有矛盾
②美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③国联盟约未能满足美国的要求
④盟约否定了十四点和平计划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38.
“二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的胜利和意大利的投降表明:
A.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发生根本转变 | B.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时机成熟 |
C.日军即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 D.苏军在欧洲战场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
43.
美日迅速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A.本土远离战场,免遭战火,并利用战争大发战争贸易财 |
B.远离战争,并发动对邻国的侵略战争 |
C.共同占领中国,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
D.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和民族主义精神得到发展 |
44.
帝国主义国家在20世纪20年代一边高唱裁军的调子,一边又在扩军备战,这说明:
A.帝国主义以自己的利益为标准,高调只是骗人的 |
B.帝国主义既准备裁军又准备作战 |
C.帝国主义随时都可以裁军,又可以作战 |
D.帝国主义很好的解决了裁军与扩军的矛盾 |
46.
1988年,联合国维和部队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主要原因是:
A.维和部队制止了第二次中东战争 |
B.维和部队解决了地区性冲突 |
C.维和行动有助于控制局部性冲突升级 |
D.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方面发挥里重要作用 |
48.
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
B.战争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
C.马恩河、索姆河战役都发生在西线战场 |
D.战争进入僵持局面,对同盟国十分有利 |
50.
面对法西斯的野蛮扩张,欧、亚、非人民进行了广泛的反抗,而西方大国却采取纵容政策,其原因主要是:
A.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 | B.为了维护凡尔赛体系下的既得利益 |
C.无视和牺牲小国利益 | D.政局的动荡和不稳定 |
51.
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一枚就价值约100万美元,相当于一个普通美国人20年左右的收入。这最能说明:
A.美国的富有 | B.战争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
C.美国武器价格昂贵 | D.普通美国人收入低 |
54.
“一战”造成了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下列哪一项不是西欧衰落的表现:
A.西欧各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大幅下降 |
B.欧洲人的精神受到重创,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
C.西欧失去了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心位置 |
D.英国成为债务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选择题:(25道)
单选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