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意志共和国)继承的是战败的苦果,从一开始就蒙上了耻辱的阴影,在左右两派的心目中都是一个畸形儿。这个先天不足的畸形儿经受不住经济危机的打击。饱受失业和破产的中下层群众对现实极端不满,渴望出现‘救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人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
材料三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德国“继承的是战败的苦果”?试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这些苦果对德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试举例说明希特勒在20世纪30年代是怎样“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的”。
材料一“(德意志共和国)继承的是战败的苦果,从一开始就蒙上了耻辱的阴影,在左右两派的心目中都是一个畸形儿。这个先天不足的畸形儿经受不住经济危机的打击。饱受失业和破产的中下层群众对现实极端不满,渴望出现‘救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人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
材料三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德国“继承的是战败的苦果”?试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这些苦果对德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试举例说明希特勒在20世纪30年代是怎样“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的”。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爆发后,日本出兵山东。1917年1月,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时,提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请求,英国复函同意。1919年6月,巴黎和会满足了日本这一要求。
——《山东问题的由来及解决》(1914~1922)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进行强有力地辩驳。他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就像基督教之不能去耶路撒冷一样。”
——《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材料三 在1921年11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不再支持日本。《四国条约》签订后,在美英斡旋下,1922年2月中日两国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规定胶州湾租借地由中国收回,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20世纪世界外交资料汇编》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的由来。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理由?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爆发后,日本出兵山东。1917年1月,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时,提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请求,英国复函同意。1919年6月,巴黎和会满足了日本这一要求。
——《山东问题的由来及解决》(1914~1922)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进行强有力地辩驳。他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就像基督教之不能去耶路撒冷一样。”
——《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材料三 在1921年11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不再支持日本。《四国条约》签订后,在美英斡旋下,1922年2月中日两国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规定胶州湾租借地由中国收回,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20世纪世界外交资料汇编》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的由来。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理由?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
从独立到20世纪初,美国一直推行“孤立主义”的对外战略:孤立针对欧洲国家而言,是指在处理与欧洲国家关系时,不与任何欧洲国家结盟,避免卷入欧洲内部的战乱、纷争,避免承担对欧洲的义务。一战爆发后直到1917年,美国才结束“孤立主义”对外战略。但巴黎和会结束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孤立主义”又死灰复燃。在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过程中,“孤立主义”更是发展到了极致。二战爆发后,罗斯福政府逐渐抛弃了“孤立主义”,卷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顷刻之间美国的“孤立主义”销声匿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孤立主义原则被否定,“国际主义”成为美国外交决策的基础。
美国欧洲司司长约翰·希克森在1947年说“人们是否从华盛顿时代开始就一直认为联盟是万恶之源?我对此毫不在乎,在和平时期,我们就必须与西欧国家谈判结成军事同盟,而且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孤立主义”盛行的原因。
(2)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什么还强调结成“军事同盟”?
从独立到20世纪初,美国一直推行“孤立主义”的对外战略:孤立针对欧洲国家而言,是指在处理与欧洲国家关系时,不与任何欧洲国家结盟,避免卷入欧洲内部的战乱、纷争,避免承担对欧洲的义务。一战爆发后直到1917年,美国才结束“孤立主义”对外战略。但巴黎和会结束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孤立主义”又死灰复燃。在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过程中,“孤立主义”更是发展到了极致。二战爆发后,罗斯福政府逐渐抛弃了“孤立主义”,卷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顷刻之间美国的“孤立主义”销声匿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孤立主义原则被否定,“国际主义”成为美国外交决策的基础。
美国欧洲司司长约翰·希克森在1947年说“人们是否从华盛顿时代开始就一直认为联盟是万恶之源?我对此毫不在乎,在和平时期,我们就必须与西欧国家谈判结成军事同盟,而且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孤立主义”盛行的原因。
(2)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什么还强调结成“军事同盟”?
2.单选题- (共12题)
5.
1925年签订的《洛迦诺公约》
①是对凡尔赛体系的又一次调整
②它彻底解决了欧洲的安全问题
③它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关系
④是德国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
①是对凡尔赛体系的又一次调整
②它彻底解决了欧洲的安全问题
③它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关系
④是德国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③ |
6.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反映的实质问题
A.列强以自身利益作为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
B.意大利不守信用,背信弃义 |
C.同盟国内部矛盾不断激化 |
D.协约国方面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
7.
《九国公约》的下列规定中最能反映出这次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的是
A.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
B.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谋取特权,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力 |
C.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
D.使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
8.
“向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的这番话是针对希特勒在下列哪次战役中的失败
A.斯大林格勒战役 |
B.莫斯科战役 |
C.柏林战役 |
D.阿拉曼战役 |
9.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 |
B.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
C.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
D.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对外扩张 |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的最主要原因是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存在 |
B.有的巴尔干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地进行扩张 |
D.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巴尔干扩张势力 |
12.
下图的漫画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代表作之一《榜样》,作于1945年5月。对作者创作这副漫画时的背景描述不对的是

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
A.美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两面夹击德国 |
B.苏军攻克柏林 |
C.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
D.波茨坦会议的召开 |
14.
19世纪末德国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曾说过:“……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此话从实质上说明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目的是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法德矛盾是当时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
B.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巴尔干半岛而结盟 |
C.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商品市场而互相勾结 |
D.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争斗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