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河口县民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6月份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485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说:“只要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法西斯的命运就完结了。因为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他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材料一中红场阅兵发生在哪一事件中?该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的重要战役是什么?该战役有何意义?
2.
识读下列历史图片,请完成:

(1)图一所示现象的历史背景有哪些?这一文献的签署有什么贡献?
(2)依据图二指出安理会理事国的构成,并说明安理会的主要职权。
(3)结合图三、图四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维和行动的目的和积极作用。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的兵力组成(%)

材料二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材料三朝鲜战争交战双方签署停战协定

材料四1951年5月15日,美国三军参谋总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利在参议院军事外交委员会作证时说: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世界当代史资料选辑》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所示情景出现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朝鲜战争的结果,并说明其主要决定因素。
(4)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我们应当怎样理解材料四中布莱德利的话?
4.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一战后经过了短短的20年,就爆发了新的世界大战,再次把人类拖进了痛苦与灾难的深渊。

材料二

请回答:
(1)有人认为,二战的爆发完全是由材料一中三个战争狂人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二战爆发初期,英法等国是否立即放弃了绥靖政策?结果如何?

2.单选题(共24题)

5.
1871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动扳机的准备。造成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法德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欧洲格局
B.英国放弃均衡政策插手欧洲事务
C.美国积极向欧洲扩展自己的势力
D.欧洲国家担心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
6.
“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中国外交活
动中,能有力地印证***主席这一演讲辞的是
①首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在解决朝核问题等地区争端和紧张局势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③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④积极倡导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
“冷战”与“热战”的关系是
A.“热战”是“冷战”矛盾激化的产物
B.“热战”本质取代了“冷战”
C.两者是同时存在,互相矛盾
D.两者形式和目的都不一样
8.
人们称美苏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说法最确切的一项是
A. 使世界长期陷于战争的动荡之中
B. 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中
C. 维持了世界和平局面
D. 虽然制造了不断的局部战争,但是却避免了世界性大战的发生
9.
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
A.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相互对峙的产物
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和战争的根源
C.以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美国蓄意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势力的发展
10.
克拉克说:“我们失败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更具威胁性。”他所说的“敌人”主要是
A.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B.中华人民共和国
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D.第三世界
11.
在越南战争后期,美国的进攻有点力不从心,有许多原因导致,其中主要因素是
A.经济危机的影响
B.苏联强烈的攻势
C.国内人民的反战情绪
D.中国对越南的大力援助
12.
有人把经济上的竞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914年以前,这种“竞争”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国和美国
B.英国和法国
C.法国和德国
D.英国和德国
13.
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为“使帝国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德国采取的行动是
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区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法国
14.
20世纪20年代,欧洲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方式是
A.和平谈判
B.武力对抗
C.经济封锁
D.互相结盟
15.
1925年签订的《洛迦诺公约》是欧洲国际关系上的一个里程碑。下列相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A.公约是对凡尔赛体系的一次重大调整
B.公约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
C.公约是欧洲战争与和平年代的分水岭
D.战败国德国是公约的主要受益国
16.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六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17.
列宁曾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下列各项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
①其主要条约导致战败国强烈的复仇主义情绪
②它在处理领土问题上将德国一分为二
③它无视被压迫民族的利益,导致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④美国在该体系中并未谋得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的根源是
A.传统孤立政策的深远影响
B.美国政治外交的需要
C.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驱使
D.经济危机严重削弱美国实力
19.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索姆河战役由英法联军首先发起
B.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C.索姆河战役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
D.索姆河战役以德军的全面失败而告终
20.
(题文)这是一张1941年名为《美国睁开你的眼睛》的美国海报,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的头部特写,他的眼睛被蒙住了,上面写着“一切照旧”,而画面背景中象征着法西斯的乌云已笼罩在了他的头上。这张海报意在
A.说明德意日法西斯侵略与美国无关
B.说明美国还没有卷入与法西斯的战争
C.警醒对法西斯侵略视而不见的美国人
D.讽刺美国等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
21.
(题文)进入21世纪,中东地区的战争依然不断,但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东地区正在一步步的迈向和平,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西方大国从中协调
B.以色列的多次让步
C.巴以人民对和平的追求
D.联合国的总体控制
22.
二战之前,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都发生了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局部战争,但未能遏制二战的爆发。下列对这一结局出现原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力量弱,且各自为战
B.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德、意、日法西斯结成了同盟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23.
中东地区和南亚次大陆都曾多次发生战争。历次中东战争和印巴战争
A.都是由于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
B.都是多个民族国家对另一个民族国家的战争
C.都是为了争取独立建国的民族生存权利
D.都是长期存在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的产物
24.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有
①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恐怖势力
④分裂势力和极端势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5.
下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26.
斯大林认为《洛迦诺公约》“孕育着欧洲新战争”,其原因不包括
A.公约实质上鼓励德国向东扩张
B.使德国重返国际舞台
C.使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尖锐
D.公约维护了《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领土现状
27.
二战后初期,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初具雏形。该体系
①基本上按照美苏两国的意志建立
②违背了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
③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以合作来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
④打破传统的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8.
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3.选择题(共2题)

29.

{#blank#}1{#/blank#} 、方向和{#blank#}2{#/blank#} 是地图的基本要素,也称为地图的“语言”.

30.

{#blank#}1{#/blank#} 、方向和{#blank#}2{#/blank#} 是地图的基本要素,也称为地图的“语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