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479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最初为君主政体,不久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他们全是贵族。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雅典民众要求“政治自由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这种“政治自由化”确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革命”后颁布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有哪些制度创新?
(3)为实现材料三的政治主张,孙中山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4)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得以实现的制度保障是什么?
2.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化”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为“大东亚共荣圈”。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伯伦曾几度向威廉二世做出结盟的姿态。1898年,张伯伦曾向德国表示:“我们应该向俄国说,你要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们准备承认这一点,但是你不要走得太远了。中国的其他地方应当由我们联合保护。”威廉二世斩钉截铁地说:“张伯伦不应该忘记,在东普鲁士,我有一个德国师团在抵御着三个俄国军团和九个师团,那儿可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也不是英国的装甲舰能到的地方。
材料二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欧洲各国显要云集伦敦。在一个公众场合,甘本(法国驻英大使)被威廉二世截住了。威廉二世对甘本说:“你应该知道,我对你的国家的感情。我认为对欧洲的和平来说,法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希望法国强大,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请告诉我,我会给你们帮助的。”甘本说:“对陛下的关心我非常感动,我会向巴黎报告的。但是法国希望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我希望而且也相信法国永远不会需要陛下的帮助。”
材料三1896年,威廉二世在给大臣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们现在背上了大量的殖民地……因为这些殖民地使我们与英国继续不断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在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我们的报纸在天天宣传这种斗争。”
材料四1904年的英法协约给了德国沉重的打击,德国决策者们从来没有想到英法这两个殖民地利益上势不两立的国家会走到一起。在俾斯麦之后担任德国外交枢密顾问的霍尔斯泰做了完全错误的估计,他始终认为不可能英法接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为什么要主动与德国结盟?威廉二世拒绝同英国结盟的理由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甘本拒绝威廉二世“帮助”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实际原因是什么?
(3)威廉二世对英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对法态度的目的是什么?
(4)促使英法这两个“势不两立的国家”走到一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共23题)

4.
伯利克里说:“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的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指:
A.全体成年国民.B.所有的成年男子
C.外邦的成年男子.D.本邦成年男子
5.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习惯法的形成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C.公民法的形成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
6.
罗马法又被称之为“万民法”它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
A.罗马共和国公民
B.一切公民
C.仅限于奴隶主
D.一切自由民
7.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获利最大的是
A.君主
B.公民
C.工业资产阶级
D.农民
8.
有人形容英国议会说:“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反映了()
①议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②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③议会出现独裁专制统治
④体现了资产阶级对权力的需求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皇帝具有的权利是
①是国家的元首和军队的统帅;
②召集和解散议会;
③任命帝国首相;
④议会通过法案经皇帝批准才能生效;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10.
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1791年法国宪法
C.《拿破仑法典》颁布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1.
法兰西共和国政体确立的深远意义在于
A.杜绝复辟势力
B.推翻封建帝制
C.确立民主政治
D.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12.
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13.
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
A. 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 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
C. 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 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14.
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的时代特征的是
①割香港岛②赔款③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
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性
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性
D.定都天京后大兴土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16.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A.北伐失利
B.安庆保卫战失利
C.天京变乱
D.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
17.
洪仁玕在太平天国失败的供词中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是力抵我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对此正确理解
A.谴责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B.推卸失败责任
C.向清政府摇尾乞怜
D.正确总结失败的客观原因
18.
***亲赴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政治主动,表明和平诚意
B.争取国共合作,避免全面内战
C.争取政治民主化,军队合法化
D.争取民主党派,建立联合政府
19.
国共双方在解放战争时期曾进行过两次谈判,两次谈判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政府组织形式
B.中共及其政权地位
C.军队改变方式
D.国共两党关系
20.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A.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革命的中心地区的转移
C.中国革命性质的转移D.中国革命方式的转移
2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的重大作用是()
A.奠定了“党指挥枪”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开始
D.创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
22.
马克思主义是在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成果中包括:
①德意志古典哲学;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③法国启蒙思想;
④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加速了革命的发生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十月革命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24.
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A. 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B.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C.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D. 中国清王朝被推翻
25.
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和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B.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C.中外反动势力的破坏
D.资本主义力量的弱小
26.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是.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事实不符的是
A.街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报刊报道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3.选择题(共4题)

27.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至多有一个钝角”,正确的假设是(  )

28.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至多有一个钝角”,正确的假设是(  )

29.下列叙述的事件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30.下列关于承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