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温州十校高三上学期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5469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0/1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民主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人物对民主存在不同的理解。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
(1)根据材料一中伯里克利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2)材料二描述的现象与哪一政治制度有关?造成这一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2.选择题(共5题)

2.

如果不懂得珍惜、爱护环境,人类就会给自己的后代造成痛苦。(  ) 

3.

如果不懂得珍惜、爱护环境,人类就会给自己的后代造成痛苦。(  ) 

4.

如果不懂得珍惜、爱护环境,人类就会给自己的后代造成痛苦。(  ) 

5.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6.

自信心是可以培养的。(    )

3.单选题(共12题)

7.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8.
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一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
A.内阁
B.议会
C.首相
D.最高法院
9.
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院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
A.在德意志帝国资本主义制度出现倒退
B.德意志帝国开始实行全面垄断
C.属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局部调整
D.德意志帝国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10.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11.
如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年份
农业
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第一年
26.6
32.1
41.3
第二年
27.2
34.3
38.5
第三年
28.8
36.7
34.5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
12.
莎士比亚(1564~1616)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李军同学从中得出“莎士比亚宣扬‘理性’,他是启蒙思想家。”该推断(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13.
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如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A.逐渐形象化
B.逐渐多样化
C.逐渐简约化
D.逐渐国际化
14.
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A.火车B.飞机C.汽车D.计算机
15.
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以上材料反映出英国的真实意图是
A.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B.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C.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D.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
16.
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A.英国B.法国C.波兰D.苏联
17.
(题文)列宁在评价恩格斯的无私精神时指出:“他为天才的朋友树立了一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无意间,他的名字也被镌刻在了上面。”你认为这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是
A.《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神圣家族》
D.《资本论》
18.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选择题:(5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