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近代以来,中国为世界和平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材料三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一九五三)年六月二十八日于德里)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
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材料一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 开始时间 | 终止时间 | 小计 |
欧洲战场 | 1939年9月1日 | 1945年5月8日 | 4年8个月零8天 |
苏德战场 | 1941年6月22日 | 1945年5月8日 | 3年10个月17天 |
太平洋战场 | 1941年12月8日 | 1945年9月2日 | 3年8个月26天 |
中国战场 | 1931年9月18日 | 1945年9月2日 | 13年11个月16天 |
苏对日作战 | 1945年8月9日 | 1945年9月2日 | 25天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人民出版社)
材料二 中国抗击的日本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上的陆军,最多的年份占编制总额90%,……八年中平均每年占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中国摧毁的日军有生力量数目最大。——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国内意义。材料三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一九五三)年六月二十八日于德里)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
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54——1955)》第三集
(2)概括材料三中的外交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原则在国际上产生的深远影响。列举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该原则指导下走向国际舞台的两次重大外交实践。
2.
英国在近代化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伽利略时代以来一个世纪的物理学工作,在牛顿手里得到了综合。牛顿在一部伟大的著作中总结了他的力学体系以及在数学、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该著作于1687年以拉丁文初版问世。它问世后200多年间,牛顿的理论仍是物理学不可动摇的根基。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从英国中部和苏格兰低地装载的棉纺织品和蒸汽机运送到世界所有地区。英国的资本输出到世界的一切国家,而在那里就产生了新的企业。伦敦变成为世界的交易所和金融中心。其他国家进步的人们都把英国当作自己的榜样,希望从它那里学到先进的工业化方法,同时在政治上仿效它的国会制。这样一来,19世纪的更好的基础就奠定了下来。
材料一 从伽利略时代以来一个世纪的物理学工作,在牛顿手里得到了综合。牛顿在一部伟大的著作中总结了他的力学体系以及在数学、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该著作于1687年以拉丁文初版问世。它问世后200多年间,牛顿的理论仍是物理学不可动摇的根基。
——据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整理
(1)写出材料一中牛顿著作的名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材料二 (19世纪以来)从英国中部和苏格兰低地装载的棉纺织品和蒸汽机运送到世界所有地区。英国的资本输出到世界的一切国家,而在那里就产生了新的企业。伦敦变成为世界的交易所和金融中心。其他国家进步的人们都把英国当作自己的榜样,希望从它那里学到先进的工业化方法,同时在政治上仿效它的国会制。这样一来,19世纪的更好的基础就奠定了下来。
——(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19世纪世界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2.单选题- (共32题)
5.
有史学家评论近代英国某一历史事件:“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都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的:王权保留了,但丧失了它的专制性质;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主体,但在形式上承认了国王的最高地位.”这一历史事件是
A.处死查理一世 |
B.光荣革命 |
C.克伦威尔独裁 |
D.责任内阁制瓦解 |
7.
1917年11月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这次会议通过了列宁起草的
①《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②《和平法令》
③《土地法令》
④《论粮食税》
①《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②《和平法令》
③《土地法令》
④《论粮食税》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9.
从《告台湾同胞书》到邓小平的多次谈话,“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逐步形成。其基本内容就是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
B.大陆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港、澳、台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
C.大陆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港、澳、台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D.大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港、澳、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
10.
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1961年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
A.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
B.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 |
C.“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
14.
“陈启沅(源)……壬申岁(1872年)返粵,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容女工六七百人。”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B.民族工业兴起 |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D.清政府设置工厂 |
16.
1902年,天津《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要求女子:一不能缠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三要“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广告反映了
①有开明人士推崇西式婚礼
②反对缠足的主张已经提出
③女子已普遍获得教育权利
④辛亥革命推动了婚俗变革
①有开明人士推崇西式婚礼
②反对缠足的主张已经提出
③女子已普遍获得教育权利
④辛亥革命推动了婚俗变革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1.
新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其中,在民生主义方面的进步有( )
A.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 B.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
C.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 D.提出“节制资本”的办法 |
22.
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主要诉求有
①批判神权统治
②鼓吹人性解放
③主张主权在民
④推崇浪漫主义
①批判神权统治
②鼓吹人性解放
③主张主权在民
④推崇浪漫主义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23.
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悲惨世界》、《约翰·克里斯多夫》、《红与黑》等入选“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上述三部著作的作者分别是
A.拜伦、雨果、巴尔扎克 |
B.雨果、海明威、司汤达 |
C.雨果、罗曼·罗兰、司汤达 |
D.拜伦、罗曼·罗兰、列夫·托尔斯泰 |
24.
列宁评价某位科学家的成就说:他“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这位科学家是
A.法拉第 |
B.达尔文 |
C.爱迪生 |
D.爱因斯坦 |
25.
某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的介绍有如下内容:“卢米埃兄弟”、“默片时代”、“《爵士歌手》”、“好莱坞”。这门选修课的名称最有可能是
A.《改变世界的计算机》 |
B.《音乐的变奏》 |
C.《电影艺术的诞生与发展》 |
D.《电视与当代生活》 |
33.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某高一学生在历史课后整理了一幅知识结构图,该生整理的历史知识的主题是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B.新兴力量的崛起 |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
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