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459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数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三 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一一余粮的自由支配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一一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实行资本主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2)材料二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
(3)材料一与材料三相比在农业政策上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4)通过材料四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的?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苏联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但美国人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 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到死方休……要一个人一个人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
——W.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6卷
材料三广岛早上9时14分还是生机勃勃拥有三十四万四千人口,到了9时16分就损失了六万零一百七十五人。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四平方英里的城市文明,化为乌有……8月9日又再干一次,又毁灭了第二个目标城市(长崎)的三万五千人。
——W.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第2卷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中关于战胜日本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要求: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结合史实简单评析你所列的观点。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对一个在强邻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她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争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重大的问题。

——张伯伦1939年11月在下院的演说

材料二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丘吉尔1940年5月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请回答
(1)张伯伦、丘吉尔分别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这些言论的?二人的言论目的是否一致?为什么?
(2)张伯伦、丘吉尔在对待侵略问题上各自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分别?
(3)在张伯伦眼里,小国的利益与英国的利益存在什么关系?就这一思想,简要评价丘吉尔的抵抗政策。

2.简答题(共3题)

4.
结合史实,分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存在着哪些内在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与二战的爆发有何关系?美国是怎样利用这些矛盾在亚太地区抵制日本势力的?结果怎样?
5.
美国参加“二战”后,丘吉尔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假使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本来永远不会降落到我们的头上。”结合你对“二战”起因和英法美苏参战的思考,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6.
20世纪30年代与20年代相比,国际政治局势的最大变化是什么?结合具体史实分析这种变化的社会根源及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3.单选题(共23题)

7.
决定十月革命采取暴力革命的主要因素是:
A.俄国的落后
B.长期的沙皇专制统治,造成俄国没有合法斗争的条件
C.临时政府继续参战
D.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8.
促成俄国十月革命条件成熟的客观因素是:
A.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世界大战
B.列宁《四月提纲》的指导作用
C.布尔什维克取得苏维埃中的多数
D.人民群众掀起新的革命浪潮
9.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一战是导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推进革命的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10.
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
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
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
B.农民欢迎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12.
苏俄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与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比,类似之处是:
A.实行贸易垄断
B.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C.取消自由贸易政策
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13.
美国总统胡佛对其继任者实行工业复兴法极为不满,称之为法西斯行径。这番话主要是针对这一法令: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民主权利
B.规定民主党是美国惟一的合法政党
C.采取了政府干预手段调节工业生产
D.和意大利一样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
14.
20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机遇,其含义是:
A.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的目的
B.各国乘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D.更多运用科技成就,榨取相对剩余价值
15.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 ②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
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 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军队
B.苏德战场是抗击德军的主战场
C.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D.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7.
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此句话中“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的含义是
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不可战胜的神话
B.加强了英法间的联系和合作
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
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队反法西斯的斗志
18.
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A.殖民地半殖民地同帝国主义存在矛盾
B.大战期间亚非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苏俄对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
D.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
19.
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最主要原因是:
A.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同盟
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D.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联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
A.西西里岛登陆B.诺曼底登陆
C.突尼斯歼灭战D.阿拉曼战役
21.
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相同因素是:
A.民族复仇情绪的滋长
B.人民群众的盲目支持
C.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建立强权统治
D.法西斯在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
22.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指出:“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其真实目的是
A.打破英国的海上霸权
B.防止类似于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再次重演
C.取消一战期间大国之间签订的分赃密约
D.打破传统的势力范围和关税壁垒
23.
下列各项中不能反映英国的“势力均衡”政策的是:
A.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
B.巴黎和会上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C.贷款投资帮助德国经济恢复
D.拒绝加入法国的安全保障体系
24.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日本的态度是企图以经济制裁来约束日本,不想过分刺激日本,美国持这种态度的原因是:
A.美国认为当时最大的威胁来自德国而不是日本
B.美国认为有华盛顿体系的制约,日本不敢擅自违背
C.美国正准备参加对德作战,无暇顾及日本
D.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没有触及美国的利益
25.
下列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由协约国同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条约构成
B.凡尔赛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世界各地区的矛盾,构成了帝国主义在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C.由于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矛盾,所以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必然不能持久
D.德国和日本受到限制,而美国则成为该体系的主导国家
26.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的“中立”政策之所以对法西斯侵略起了绥靖作用,主要是因为:
A.它有利于法西斯国家得到经济、军事援助
B.它模糊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界限
C.它不向发生内战的国家出售武器
D.它不给予苏联以“中立国”地位
27.
在下列国际事务中,英美态度不一致的是:
A.国际联盟的领导权问题
B.德国赔款问题
C.限制德国军备问题
D.日本归还中国胶州湾问题
28.
一战后,美国在下列哪一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没起着关键作用:
A.欧洲经济的复兴和赔款问题
B.限制海军军备问题
C.欧洲的安全保障问题
D.远东太平洋地区秩序的确定
29.
根据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英国:
A.承认了爱尔兰南部享有自治权
B.放松了对自治领的政治控制
C.削弱了与自治领的经济联系
D.允许各自治领脱离英帝国

4.选择题(共2题)

30.口算

720÷10={#blank#}1{#/blank#}

850÷50={#blank#}2{#/blank#}

1600÷80={#blank#}3{#/blank#}

4900÷70={#blank#}4{#/blank#}

31.

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简答题:(3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