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笔下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通道的统称.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这并不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甚至不仅仅是贸易路线,“丝绸之路”只是一种隐喻,代表了权力和利益的纠葛,以及人类社会一切矛质和冲突的诱因。他笔下的丝绸之路是复数形式:奴隶之路、霸权之路、白银之路、西欧之路、帝国之路、战争之路、黑金之路……这样的章节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
一摘编自《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围绕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材料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笔下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通道的统称.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这并不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甚至不仅仅是贸易路线,“丝绸之路”只是一种隐喻,代表了权力和利益的纠葛,以及人类社会一切矛质和冲突的诱因。他笔下的丝绸之路是复数形式:奴隶之路、霸权之路、白银之路、西欧之路、帝国之路、战争之路、黑金之路……这样的章节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
一摘编自《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围绕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世界各地区的现代化道路各有不同。依据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时间和现代化最初的启动因素的来源,可分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和后发外生型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早发内生型现代化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不同启动背景与方式比较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举例说明“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国家,并指出其“现代化主流模式与战略”的实现过程和现代化启动的顺序。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启动背景和方式。
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世界各地区的现代化道路各有不同。依据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时间和现代化最初的启动因素的来源,可分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和后发外生型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早发内生型现代化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不同启动背景与方式比较
| 早发内生型现代化 | 后发外生型现代化 |
现代化启动内部条件 | 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引发长期的渐进性的社会内部变革 | 内部资本主义因素微弱,外来挑战造成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自我转型困难 |
现代化启动外部条件 | 开辟海外市场,拥有通过殖民扩张进行资源掠夺、资本积累、移民等先占优势 | 被西方殖民主义边缘化或半边缘化,但可利用外资、外债和外国先进技术,发挥迟发展优势 |
现代化启动的顺序 | 一般以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为先导,推动政治改革或革命,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下而上 | 一般以政治革命或改革运动为先导,推动经济改革与技术更新,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上而下 |
现代化主流模式与战略 | 自主型市场经济 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 非自主型的中央统制经济或混合经济 强制性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 |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举例说明“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国家,并指出其“现代化主流模式与战略”的实现过程和现代化启动的顺序。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启动背景和方式。
2.单选题- (共18题)
3.
历史学家郭小凌提出,既然在梭伦改革时期,土地和债务问题是当时面临的最主要的社会问题,而且在改革的措施中,所实行的划分公民等级的唯一标准是地产收入(按年收入的谷物等产品的数量分成四级),因此,该学者认为
A.梭伦改革前社会矛盾尖锐 |
B.当时古希腊文明的经济基础是农业 |
C.梭伦改革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
D.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 |
4.
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一规定
A.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
B.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
C.通过立法防灾治灾 |
D.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
5.
2017年8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无可奈何地签署了一项针对俄罗斯等三国的制裁法案,因为此前美国参众两院几乎全票通过了这一法案。这体现了美国政府权力构建中
A.总统行使最高行政权 |
B.总统不具有立法否决权 |
C.国会对总统的权力制约 |
D.国会立法权至高无上 |
6.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由此导致了
A.君主立宪制度确立 |
B.责任内阁制形成 |
C.社会主义运动高涨 |
D.1832年议会改革 |
7.
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到,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
A.列强已经取得了在中国驻军的权利 |
B.李鸿章运用近代外交理念维护主权 |
C.清政府仍然坚持闭关锁国 |
D.李鸿章不承认领事裁判权 |
8.
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锯,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材料评述的“战局”
A.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 |
B.表明国民党已失去战争优势 |
C.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已经解放 |
D.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 |
9.
五四宪法起草时,***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旧中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等。这主要体现了五四宪法
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
B.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 |
C.超越了国家与社会形态差异 |
D.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 |
11.
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这反映出
A.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 | B.美苏冷战的新形式 |
C.美国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 | D.苏联科技上的优势 |
12.
《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
13.
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B.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 |
C.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 |
D.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
14.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
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 |
B.皇室权威更趋强化 |
C.世俗文化蓬勃发展 |
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 |
15.
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而扬州城则“夜市千灯照碧云”(唐代王建《夜看扬州城》)。从两个城市的对比可以看出
A.唐朝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
B.唐朝城市取消坊市制度 |
C.南方商业性城市的发展 |
D.北方政治性城市的衰落 |
16.
下表
综合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 |||
年份 | 约1770 | 约1790~1793 | 约1830~1835 |
数额(百万英镑) | 140 | 175 | 360 |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 |||
年份 | 1755 | 1797 | 1835 |
指数 | 42.74 | 42.48 | 78.69 |
综合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
C.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
D.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
17.
《全球通史》记载:到18世纪,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发展起来,但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的贸易。原因可能是
A.欧洲生产能力尚不具备优势 |
B.欧亚民族矛盾阻碍贸易发展 |
C.欧洲人更喜爱美洲商品 |
D.欧洲与亚洲交通不通畅 |
18.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
B.两极格局的瓦解 |
C.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
D.全球化进程加快 |
19.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达到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们引导到共产主义。”由此可见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保国内战争胜利 |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 |
C.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
D.农业集体化推动苏联农业持续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