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5449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0/4/30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以上两幅德国地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对比两图,德国的版图在二战前发生了许多变化。请指出3个变化的地方(3分)。结合有关历史事实,概括说明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8分)?
(2)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曾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面对这种情况,德国在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时,有什么共同的做法?为什么?(2分)
(3)作为德国的近邻,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9~1939年间)是如何保证自身安全的?(3分)
(4)结合历史经验教训和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处理邻国之间的相互关系。(4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意志放弃它在东北的要求。……英国则把海利歌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对法政策与在亚洲的对俄政策)给与帮助。
──摘自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1877年7月)
材料二两个大国都希望把全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得商业收入。……(英国与德国)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难道现在不应该为每年50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摘自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1899年12月)
材料三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和约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报复的手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摘自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材料四(英国)于1935年6月18日同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协定规定:德国舰队的总吨位永不超过英国海军总吨位的35%,德国潜水艇吨位……将不超过英国吨位总额的45%。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英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三,说明英国主张如何处置德国?英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什么?(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说明了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帝国主义国家间关系的特点。(4分)
3.
(12分)2008----2009的岁末年初,中东地区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巴以冲突不断激化,加沙局面进一步恶化,巴以冲突开始升级、转化。“第六次中东战争”的威胁成为国际关系面临的敏感话题。
材料一 “中东”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中东”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历史上,许多民族都曾经在中东地区繁衍生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丰富了这一地区的文明历程。同时,也成了民族纠纷和冲突的“多事之地”。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历史上,许多民族都曾经在中东地区繁衍生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丰富了这一地区的文明历程”的具体史实。(2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犹太人兴起“犹太复国运动”,要在巴勒斯坦重建犹太***拉宾
2003年
美国、欧盟、联合国和俄罗斯公布了中东和平“路线图”
2005年
以巴宣布停火,以将其军队、定居者在占领加沙地带38年后撤离
2007年11月28日
以巴代表在白宫举行和平谈判。由此,巴以和谈在中断了7年之后重新开始。达成了《共同谅解文件》
2008年12月27日
以色列军队的战斗机和直升机对加沙地区的目标实施了空袭
2009年1月3日
以色列军队向加沙地带发动地面进攻
 
(3)“五次中东战争”反映了中东地区存在着哪些主要国际矛盾?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中东地区成为“多事之地”的?巴以冲突的关键是什么?(5分)
(4)简要概括材料三所体现的“中东和平之路”的主要特征。(2分)

2.单选题(共20题)

4.
《世界人权宣言》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启蒙思想中的
A.“社会契约”论B.“人民主权”论C.“三权分立”说D.“天赋人权”论
5.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下列对它的描述和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它的成立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
B.是反法西斯联盟合作的结晶和妥协的产物
C.诞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D.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有普遍性、最有影响、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6.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独裁与民主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7.
假如以“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取得战争胜利”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史实中,不宜作为论据的是
A.中途岛之战
B.日德兰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不列颠之战
8.
下图是在1921年在美国召开的一次会议,会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

①《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②《五国海军条约》使美国海军得以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③华盛顿会议剥夺了日本在大战期间夺得的德国的殖民地④通过《九国公约》,美国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占得先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
二战期间的一份重要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签署这一文件的国际会议的会址位于上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0.
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对这段对话理解最正确的是
A.大国领袖分割了未来的世界
B.罗斯福的野心最大
C.英国企图恢复旧日霸主地位
D.大国争霸的企图显现
11.
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标志是
A.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B.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C.1907年英俄缔结协约D.1904年英法缔结协约
12.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点是(  )   
①都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②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 ③都是由少数大国提议组建的 ④都受到美国的操纵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②③④
13.
“以色列撤出自1967年以来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阿以各方保证中东地区各国和平”出自()
A.“戴维营协议”B.“奥斯陆协议”
C.“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D.《巴勒斯坦有限自治宣言》
14.
1948~1973年间,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在中东巴勒斯坦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四次战争。其中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是
A.苏伊士运河战争
B.巴勒斯坦战争
C.六日战争
D.十月战争
15.
二战爆发后,丘吉尔说:“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在坟墓里,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这说明丘吉尔
①既痛恨资本主义,也痛恨社会主义
②既反对法西斯主义,也反对苏联政权
③对德国人和俄国人同等仇恨
④站在英国垄断资产阶级的立场和反共、反苏的立场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下列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形成
B.俄国退出帝国主义阵营
C.英日同盟被拆散和《五国条约》的签订
D.德国常备军被完全取消
17.
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在一次战役后,给德皇发去电文:“陛下,我们已输掉了战争。”该战役应是
A.马恩河战役B.俄军东线进攻东普鲁士
C.凡尔登战役D.索姆河战役
18.
“在一定条件下,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的斗争。”其代表性事件是
A.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形成B.美国扶持蒋介石打内战
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D.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19.
下列关于历次中东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
B.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线是1956年埃及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C.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大片土地
D.1973年10月,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发动大规模战争,打响“十月战争”
20.
下列图片是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下列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我要你忠于美国军队! 德国征召潜水艇员海报 加入你祖国的军队,上帝保佑国王
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
D.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21.
1940年德国在西线占领的国家有
A.奥地利捷克丹麦挪威卢森堡B.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
C.波兰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D.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苏联
22.
在国际关系中,大国意志往往左右着国际关系的发展。下列史实中明显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是
①巴黎和会  ②慕尼黑会议 ③雅尔塔会议 ④日内瓦会议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②③
23.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体验到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3.选择题(共12题)

24.

塞万提斯,西班牙16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风行于世,被称为不朽之作。塞万提斯一生多灾多难,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贫寒,从小就跟父亲外出奔波谋生。22岁参军,在与土耳其海战中,左手致残。后曾被海盗俘获,卖到阿尔及利亚为奴,历尽艰辛。被父母赎身获得自由后,曾在海军中充任军需,后又蒙冤入狱,生活无着,当时一家7口人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就在这样的困境中写出了《堂吉诃德》《努曼西亚》《惩恶扬善故事集》《加拉黛亚》《巴尔那斯游记》《八个新的喜剧和八个新的幕间闹剧》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

有的同学总是抱怨这不如意,那不如意,其实和许多名人比起来,我们无疑是幸运的。对此,你有何感想?


25.

塞万提斯,西班牙16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风行于世,被称为不朽之作。塞万提斯一生多灾多难,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贫寒,从小就跟父亲外出奔波谋生。22岁参军,在与土耳其海战中,左手致残。后曾被海盗俘获,卖到阿尔及利亚为奴,历尽艰辛。被父母赎身获得自由后,曾在海军中充任军需,后又蒙冤入狱,生活无着,当时一家7口人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就在这样的困境中写出了《堂吉诃德》《努曼西亚》《惩恶扬善故事集》《加拉黛亚》《巴尔那斯游记》《八个新的喜剧和八个新的幕间闹剧》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

有的同学总是抱怨这不如意,那不如意,其实和许多名人比起来,我们无疑是幸运的。对此,你有何感想?


26.

一个正方体内接于高为2m,底面半径为1m的圆锥中,则正方体的棱长是(  )

27.

奇函数f(x)的定义域为R,若f(x+2)为偶函数,且f(1)=1,则f(8)+f(9)=(  )

28.“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29.“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30.“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31.“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32.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33.

已知m,n表示两条不同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4.“是挫折使骨头坚如燧石,是挫折使软骨变成肌肉。”这一外国格言表明(  )

35.

我国“十二五”规化对“低碳经济”给予政策支持,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下列制备氢气的方法最节能的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