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欧洲方面,德意志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
材料二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
材料一在欧洲方面,德意志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
材料二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务卿休斯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可以把法律问题与政治问题分开,通过没有政治利益考量的、公正无私的法官来解决国家间的纠纷,而重组国际关系的首要工作是发展一套调解国家间纠纷的机制。共和党领导人把国际关系视为利益之争,认为一战的根源在于欧洲大国对原料和市场的争夺,如果各国在一个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内可以分享原料和市场,实现繁荣,战争就可以避免。而实现经济繁荣的途径是把美国门户开放原则国际化,促进主要工业国在获取原料和开发欠发达地区等方面实现合作。但是,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可能导致一战那样的战争,而且大量资金用于军备而不是生产也会损害各国经济和世界贸易,增加各国的财政负担,不利于经济繁荣,从而削弱和平的基础。《凡尔赛条约》并没有给欧洲带来稳定与和平,欧洲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欧洲的经济复兴;二是欧洲的安全和稳定。没有欧洲经济的复兴,赔款和战债问题就无法解决,稳定与和平也就无从谈起;而安全问题不解决会带来欧洲局势不稳定,势必又会妨碍美国资本的流入和欧洲经济的复兴。欧洲经济的长期萧条还会影响美欧之间贸易,拖累美国经济,并可能带来欧洲各国严重的社会动荡,导致布尔什维主义向中欧和西欧传播。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材料 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务卿休斯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可以把法律问题与政治问题分开,通过没有政治利益考量的、公正无私的法官来解决国家间的纠纷,而重组国际关系的首要工作是发展一套调解国家间纠纷的机制。共和党领导人把国际关系视为利益之争,认为一战的根源在于欧洲大国对原料和市场的争夺,如果各国在一个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内可以分享原料和市场,实现繁荣,战争就可以避免。而实现经济繁荣的途径是把美国门户开放原则国际化,促进主要工业国在获取原料和开发欠发达地区等方面实现合作。但是,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可能导致一战那样的战争,而且大量资金用于军备而不是生产也会损害各国经济和世界贸易,增加各国的财政负担,不利于经济繁荣,从而削弱和平的基础。《凡尔赛条约》并没有给欧洲带来稳定与和平,欧洲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欧洲的经济复兴;二是欧洲的安全和稳定。没有欧洲经济的复兴,赔款和战债问题就无法解决,稳定与和平也就无从谈起;而安全问题不解决会带来欧洲局势不稳定,势必又会妨碍美国资本的流入和欧洲经济的复兴。欧洲经济的长期萧条还会影响美欧之间贸易,拖累美国经济,并可能带来欧洲各国严重的社会动荡,导致布尔什维主义向中欧和西欧传播。
——摘编自王立新《超越凡尔赛:美国共和党政府的国际秩序思想及其对欧洲稳定与安全的追求(1921—192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罗斯福更加意识到开辟第二战场的急迫性。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认为:“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将1944年进攻欧洲大陆的任务明确下来,如果盟军从西进攻德国,落在从东进攻德国的苏联后面,将会出现严重的政治问题。”他进一步警告说:“在最后阶段陷在法国西部,而俄军却已迫近德国本土,那就会出现最为不利的外交形势,立即有产生混乱不堪局面的可能性。”罗斯福的顾问舍伍德也说:“除非我们迅速行动,否则,我确信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或者德国投向共产主义,或者有可能陷入完全无政府状态。”正是这种考虑催促美国最后向英国施压迅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英等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影响。
材料 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罗斯福更加意识到开辟第二战场的急迫性。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认为:“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将1944年进攻欧洲大陆的任务明确下来,如果盟军从西进攻德国,落在从东进攻德国的苏联后面,将会出现严重的政治问题。”他进一步警告说:“在最后阶段陷在法国西部,而俄军却已迫近德国本土,那就会出现最为不利的外交形势,立即有产生混乱不堪局面的可能性。”罗斯福的顾问舍伍德也说:“除非我们迅速行动,否则,我确信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或者德国投向共产主义,或者有可能陷入完全无政府状态。”正是这种考虑催促美国最后向英国施压迅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摘编自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急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英等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8题)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冷战”政策最显著的特点是
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
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掌权 |
C.组建北约组织,加强与苏联抗争的实力 |
D.在遏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战争 |
5.
(题文)1942年,为了阻止德国获得伊朗的石油,苏联军队驻在伊朗北部。1946年初,美英将苏联继续占领伊朗北部一事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苏联被迫撤军,与此同时,美国第六舰队部署在东地中海。美国的行动表明
A.欧洲复兴计划开始实施 |
B.其战略重点是中东地区 |
C.美苏同盟关系已经结束 |
D.对苏联的冷战已经开始 |
6.
下图所示为二战时期《苏军攻克柏林》海报。图中远处是柏林标志性建筑——凯旋门(勃兰登堡门)。历史不会忘记这场神圣的反法西斯战争,其中苏联军民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项中对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表述准确的是

①莫斯科战役使德军闪电战破产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
③“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④光复巴黎,强渡莱茵河,会师易北河

①莫斯科战役使德军闪电战破产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
③“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④光复巴黎,强渡莱茵河,会师易北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9.
对雅尔塔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
B.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 |
C.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 |
D.标志着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
10.
一战后,法国成为欧洲最担心安全问题的国家之一,它四处寻找盟友,在与英美缔结防御条约的努力失败之后,转向与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结盟。法国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建立欧洲霸权 | B.对付苏联 |
C.防御德国 | D.与英国争夺中欧 |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将法西斯战犯起诉为:“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其中“违反人道罪”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以下可以作为该罪行证据的史实是
①德国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
②日本突袭珍珠港
③日本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
④德国对英国实施“海狮计划”
①德国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
②日本突袭珍珠港
③日本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
④德国对英国实施“海狮计划”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3.
1919年4月22日,威尔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团可以看到现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这里的“困难局面”应该指
A.美与英法在分赃问题上矛盾尖锐 |
B.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给英法美施压 |
C.德国强烈抗议英、法、美的制裁措施 |
D.意大利懊恼之余退出了巴黎和会 |
14.
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为“使帝国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德国采取的行动是
A.吞并奥地利 |
B.割占苏台德区 |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
D.进攻法国 |
15.
1921~1929年期间,法、德、英等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4%、7.1%和3.2%,发展速度较快。这主要是因为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成熟的影响 |
B.凡尔赛体系使欧洲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局面 |
C.战胜国从战败国手中获得了大量的赔款 |
D.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完全消失 |
16.
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 |
B.库尔克斯战役 |
C.斯大林格勒战役 |
D.列宁格勒战役 |
17.
雅尔塔体制的确立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该体制
①主要由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协议构成
②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
③在20世纪50年代初演变的特点是逐渐形成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④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为美苏冷战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①主要由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协议构成
②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
③在20世纪50年代初演变的特点是逐渐形成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④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为美苏冷战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③④ |
18.
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搬起石头打自已的脚,这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 |
B.德国实施“海狮计划” |
C.莫斯科战役的爆发 |
D.慕尼黑协定的签定 |
19.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材料中的“宣言”签署于
A.1939年 | B.1940 |
C.1941年 | D.1942年 |
20.
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演变的特点是
A.逐渐形成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
B.逐渐形成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
C.美国开始推行对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 |
D.大国间利益争夺和意识形态问题交织在一起 |
21.
1922年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规定,“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这一规定主要是针对
A.日本一战期间独霸中国 |
B.中国政府参加一战 |
C.德国划山东为势力范围 |
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