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联邦制发明者们的理想设计,美国联邦制是由若干个具有自治能力的政治实体(即州)在共同认可的政治框架下结合组成的一个政治实体。各州在尊重和维护联邦的权威和权力的前提下,共同参与联邦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实施,并在不损害联邦利益和权力的前提下行使各自原有的政治和经济自治权。联邦和州两级政府的权力均来源于同一人民,两级政府同时管辖同一国土和人民,但两级政府的权力通过联邦宪法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受宪法的保护。……两级政府不仅相互制约,也受到各自内部分权机制的制约,没有一级政府可以轻易侵犯人民的权利。这种体制被联邦制的策划者之一麦迪逊称为是对美国人民权利的双重保护机制。
——王希文《美国历史评论》
材料二
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都有传统的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动摇。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只缘清末人,熟于西洋18世纪时代如法人孟德斯鸠辈的政论,他们以为国体有君主、民主之分,政体有专制、立宪之别。中国有君主而无国会无宪法,便以为是君主专制。……极精密极完整的政权分配,使整个政府的行政机关各有依循,便不必有宪法而政府自有限节。而况明代以前,宰相为行政领袖,与王室俨成敌体。王帝诏命,非经宰相副署,即不生效。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三
1924年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为中国政治构架设计如下示意图 ——《孙中山选集》(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联邦制的特点。(6分)
(2)材料二反映出钱穆先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看法是什么?他是如何论证自己的看法的?(10分)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孙中山的政治构架设计。(10分)
材料一
按联邦制发明者们的理想设计,美国联邦制是由若干个具有自治能力的政治实体(即州)在共同认可的政治框架下结合组成的一个政治实体。各州在尊重和维护联邦的权威和权力的前提下,共同参与联邦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实施,并在不损害联邦利益和权力的前提下行使各自原有的政治和经济自治权。联邦和州两级政府的权力均来源于同一人民,两级政府同时管辖同一国土和人民,但两级政府的权力通过联邦宪法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受宪法的保护。……两级政府不仅相互制约,也受到各自内部分权机制的制约,没有一级政府可以轻易侵犯人民的权利。这种体制被联邦制的策划者之一麦迪逊称为是对美国人民权利的双重保护机制。
——王希文《美国历史评论》
材料二
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都有传统的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动摇。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只缘清末人,熟于西洋18世纪时代如法人孟德斯鸠辈的政论,他们以为国体有君主、民主之分,政体有专制、立宪之别。中国有君主而无国会无宪法,便以为是君主专制。……极精密极完整的政权分配,使整个政府的行政机关各有依循,便不必有宪法而政府自有限节。而况明代以前,宰相为行政领袖,与王室俨成敌体。王帝诏命,非经宰相副署,即不生效。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三
1924年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为中国政治构架设计如下示意图 ——《孙中山选集》(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联邦制的特点。(6分)
(2)材料二反映出钱穆先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看法是什么?他是如何论证自己的看法的?(10分)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孙中山的政治构架设计。(10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仅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得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正是为了这些原因,除不得已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因此,我愿意在和平的最前线提出,一旦德国接受我国的条款,尤其是赔款条款,我们就应在平等的地位上对德国开放世界的原料和市场,并将尽一切可能使德国人民重新恢复生机。
——摘自1919.3.25日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
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就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的国家”。
——摘自[英国]C.莫瓦特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德国全部的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控制的海外市场,已被剥夺或将被刺夺。因此德国已经感到给予它的最大打击,而人们以为通过某种领土条件的改善能使德国平息下来,这纯粹是幻想。
——摘自[法国]C.克里孟梭《对劳合·乔治先生3月25日照会的总意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主张“尽一切可能使德国人民重新恢复生机”的原因。(9分)
(2)根据《凡尔赛和约》说明法国在材料二中提出的两方面要求的实现情况并分析其中部分主张没有实现的原因。(11分)
(3)请以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德国全部的殖民地……已被剥夺或将被剥夺”的情况。这种情况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据此说明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是什么?(6分)
材料一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仅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得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正是为了这些原因,除不得已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因此,我愿意在和平的最前线提出,一旦德国接受我国的条款,尤其是赔款条款,我们就应在平等的地位上对德国开放世界的原料和市场,并将尽一切可能使德国人民重新恢复生机。
——摘自1919.3.25日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
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就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的国家”。
——摘自[英国]C.莫瓦特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德国全部的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控制的海外市场,已被剥夺或将被刺夺。因此德国已经感到给予它的最大打击,而人们以为通过某种领土条件的改善能使德国平息下来,这纯粹是幻想。
——摘自[法国]C.克里孟梭《对劳合·乔治先生3月25日照会的总意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主张“尽一切可能使德国人民重新恢复生机”的原因。(9分)
(2)根据《凡尔赛和约》说明法国在材料二中提出的两方面要求的实现情况并分析其中部分主张没有实现的原因。(11分)
(3)请以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德国全部的殖民地……已被剥夺或将被剥夺”的情况。这种情况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据此说明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是什么?(6分)
2.单选题- (共18题)
3.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指出:“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他强调的是
A.罗马法由执政官制定 |
B.罗马法是统治阶级的法律 |
C.罗马法至高无上 |
D.公民在罗马法面前人人平等 |
4.
下列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实行联邦制,由13个自治邦组成 |
B.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是政府首脑 |
C.议会实行两院制,联邦议会是最高机构 |
D.帝国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作用很小 |
6.
“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为此,西欧所做出的努力包括
①接受马歇尔计划 ②加入北约组织
③成立欧洲共同体 ④从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
①接受马歇尔计划 ②加入北约组织
③成立欧洲共同体 ④从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7.
理论界通常称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主要是指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D由意识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D由意识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8.
20世纪五十年代,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为“半球化”,其原因在于
A.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
B.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对峙 |
C.南、北半球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
D.恐怖活动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 |
9.
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到:“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A.吞并奥地利 | B.割占苏台德地区 |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 D.进攻波兰 |
10.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唯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
A.发动对波兰的战争 |
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
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 |
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
12.
关于30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挑战,逐步崩溃 |
B.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局部战争开始 |
C.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 |
D.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
13.
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一事实
①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
③表明了英法美的绥靖意图 ④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
①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
③表明了英法美的绥靖意图 ④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④ |
15.
二战中某一重要国际法文件规定:“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通过该文件的是
A.雅尔塔会议 | B.波茨坦会议 |
C.德黑兰会议 | D.开罗会议 |
17.
《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缔约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 |
B.用和平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
C.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
19.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实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
B.国内局势动荡,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
3.选择题- (共8题)
22.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投入100 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中,合金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浓度为5 mol/L的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跟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横坐标体积单位是mL,纵坐标质量单位是 g)
求:
25.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 . 要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蜡烛可以放在下列四个选项中的哪个位置:( )
26.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 . 要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蜡烛可以放在下列四个选项中的哪个位置:( )
27.我国古人信奉天人合一,认为天象是对人的警示。所以古代先民对2000多年以来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空的每一次日食都有明确的记载,这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独一无二的 . 下列关于日食、月食的说法正确的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