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近代以来,欧洲许多国家确立了各具特色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摘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
(2)根据材料概括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指出德、法两国政府与议会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
(3)结合对英、美、法、德近代政体的分析,你认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摘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
(2)根据材料概括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指出德、法两国政府与议会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
(3)结合对英、美、法、德近代政体的分析,你认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材料一:


图一***与斯大林在一起图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
材料二: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并指出其影响。
材料一:


图一***与斯大林在一起图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
材料二: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并指出其影响。
3.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二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希望将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列举欧洲走向联合过程的重大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主要特征。
(3)有人依据材料三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二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希望将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历史必修一》(人民版2000年)
材料三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列举欧洲走向联合过程的重大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主要特征。
(3)有人依据材料三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2.单选题- (共24题)
10.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A. 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 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 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強大
D. 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A. 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 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 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強大
D. 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13.
“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恩格斯的这句话最适合于对下列哪一项的评价()
A.法国的启蒙思想 | B.空想社会主义 |
C.英国的宪章运动 | D.巴黎公社 |
14.
马克思主义诞生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
B.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
C.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
D.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阶级密切联系 |
16.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
B.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
C.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谈 |
D.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
18.
新中国建立后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建交,反映的是对外政策的哪一基本方针
A.“另起炉灶” |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一边倒” |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处理与外国的关系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的准则,在对外交往中
A.坚持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原则 |
B.继续“一边倒” |
C.大力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
D.倡导建立反对美国的国际统一战线 |
20.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时,会场一片沸腾。此项决议的内容是
A.求同存异方针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
D.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22.
1971年7月,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尼克松后来回忆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主要是因为( )
A.继日本之后,美国也结束了对中国的敌对态度 |
B.它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影响世界格局的调整 |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影响到中美关系的改善 |
D.不同意识形态的两个大国外交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
23.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