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参阅下图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材料二“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挑战。”
材料四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善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其目的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期尼克松在任期间,美国在调整与中国关系上进行了哪些活动?对中国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
材料一参阅下图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材料二“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材料四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善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其目的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期尼克松在任期间,美国在调整与中国关系上进行了哪些活动?对中国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一直对萨达姆政权怀恨在心,2003年3月,美英两国宣称已掌握萨达姆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并以此为借口,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并没有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材料二战后伊拉克的局势动荡不安,反美情绪高涨,各种恐怖和暴力袭击时常发生,人民生活依然没有保障。许多经济基础设施被摧毁或者瘫痪,失业率已经超过60%。
材料三伊拉克战后,美国对世界原料市场、世界资本市场的控制有所加强,在全球经济中的实力和影响都大大增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什么?
(2)伊拉克战争属于高科技战争,高科技战争有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说明伊拉克战争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美国一直对萨达姆政权怀恨在心,2003年3月,美英两国宣称已掌握萨达姆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并以此为借口,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并没有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材料二战后伊拉克的局势动荡不安,反美情绪高涨,各种恐怖和暴力袭击时常发生,人民生活依然没有保障。许多经济基础设施被摧毁或者瘫痪,失业率已经超过60%。
材料三伊拉克战后,美国对世界原料市场、世界资本市场的控制有所加强,在全球经济中的实力和影响都大大增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什么?
(2)伊拉克战争属于高科技战争,高科技战争有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说明伊拉克战争带来了哪些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成立以来头30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也未能制止美苏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联合国由于提供了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迎面冲突,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祸殃。
——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早在20世纪60年代,亚洲和非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它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王斯德等《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联合国的评价。
(2)联合国的作用尚不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作用改变的原因。
材料一联合国成立以来头30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也未能制止美苏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联合国由于提供了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迎面冲突,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祸殃。
——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早在20世纪60年代,亚洲和非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它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王斯德等《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联合国的评价。
(2)联合国的作用尚不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作用改变的原因。
2.单选题- (共26题)
5.
柏林墙修起来后,肯尼迪总统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
A.“柏林危机”的产物 |
B.冷战时代的产物 |
C.两德对峙的产物 |
D.东德封闭边界的产物 |
6.
二战开始后,德国之所以未首先进攻苏联而先进攻英法的主要原因是:
A.受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约束 |
B.中立苏联,以免英法苏结盟 |
C.苏联是德国石油的主要供应国 |
D.防止战争中处于两线作战的境地 |
7.
观察下图,人类历史越过战争的废墟继续前进。通过前四次中东战争,交战双方的最主要“收获”是逐渐认识到


A.阿以矛盾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以解决 |
B.阿以矛盾需要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 |
C.解决阿以矛盾必须排除外来干预 |
D.解决阿以矛盾必须排除恐怖主义威胁 |
9.
下列有关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美国全球扩张政策的重点在亚洲 |
B.说明美国全球扩张政策的重点在欧洲 |
C.两次战争都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 |
D.中国支持过朝鲜,但没有支持过越南 |
11.
苏联之所以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美国抗衡,共同主宰世界,除了实力强大外,国际威望提高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苏联的国际威望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大提高,是因为苏联
A.将工作重心从和平建设转向了战争 |
B.苏联军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巨大 |
C.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
D.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 |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尚未散尽,局部战争的烽火又起。导致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局部战争不断的因素有
①领土纠纷
②民族矛盾
③宗教矛盾
④美苏等国的干涉
⑤地区霸权主义
①领土纠纷
②民族矛盾
③宗教矛盾
④美苏等国的干涉
⑤地区霸权主义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16.
当今世界,能源之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资源。因此,“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①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英、美等国对日本“禁运”,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②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③美国出兵伊拉克,发动海湾战争
④巴以双方对“耶路撒冷”的争夺
①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英、美等国对日本“禁运”,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②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③美国出兵伊拉克,发动海湾战争
④巴以双方对“耶路撒冷”的争夺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7.
德国入侵波兰是对绥靖政策的致命打击,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其中,两个“小孩”是指
A.西班牙、埃塞俄比亚 |
B.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
C.奥地利、埃塞俄比亚 |
D.波兰、捷克斯洛伐克 |
18.
1899年,发生在南非的布尔战争中,一门5英寸口径的大炮还需要32头壮牛来牵引,仅仅过了15年,号称“陆地巡洋舰”的坦克就已经成为了驰骋沙场的流动炮台;二战中,德国人根据为登月而设计的液体燃料火箭原理制造出了V-2火箭,并用于对英国本土进行战略轰炸;到了90年代,海湾战争中一架F-15E重型战斗轰炸机的攻击能力,相当于140门大炮同时发射的威力。对此,你认为最全面的看法是
A.残酷的战争成为人类科技进步的大“实验室” |
B.没有战争,科技不会迅猛发展 |
C.科技改变了战争,战争提升了科技,科技与战争相互影响 |
D.现代战争已经到达离不开科技的地步 |
22.
美国首倡建立国联,但是最后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美国参加国联,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 |
B.国联以维护和平为宗旨,不利于美国称霸世界 |
C.美国总统与参议院互相制衡 |
D.美国的对外政策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中心 |
23.
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说:“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
A.莫斯科保卫战 |
B.阿拉曼战役 |
C.库尔斯克战役 |
D.斯大林格勒战役 |
26.
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
27.
从发展的眼光看,促成凡尔赛体系不够稳定的最尖锐的矛盾是
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 |
B.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
C.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
D.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