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世界体系,又称作国际格局,通常指的是一些大国通过条约或协议所划分的势力范围及形成的统治秩序。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体系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演变。
问题:(1)请按示例,完成以下表格:
| 体系名称 | 形成时间 | 重要特征 |
第一次 (示例) | 维也纳体系 | 拿破仑战争(或反法联盟打败拿破仑帝国)后 | 俄、普、奥三国组成“神圣同盟”分割欧洲。 |
第二次 | | | |
第三次 | | | |
第四次 | 多极格局 | | |
(2)纵观这近2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你认为主要因素有哪些?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没有任何事件比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更深刻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面貌了。……l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和经济上的成功。古老的土地贵族的没落,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
——《西方文明史》([美]罗伯特·
A.勒纳等著)问题: |
(2)简析材料中提及的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1894年,28岁的孙文向当时身居要职的李鸿单递交一封信,其中多处涉及李鸿章及其参与的洋务运动。摘片断如下: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窃尝闻之,昔我中堂经营乎海军、铁路也,尝脣为之焦,舌为之敝,苦心劳虑数十余年,然后成此北洋之一军、津关之一路。夫以中堂之勋名功业,任寄股肱,而又和易同众,行之尚如此其艰,其他可知矣。中国有此膏肓之病而不能除,则虽尧舜复生,禹皋佐治,无能为也,更何期其效于二十年哉?……
窃维我中堂自中兴而后,经略南北洋,孜孜然以培育人材为急务。建学堂,招俊秀,聘西师而督课之,费巨款而不惜。遇有一艺之成,一技之巧,则奖励倍加,如获异宝。诚以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心至苦而事至盛也。……
伏维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生民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之难,又有行之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用敢不辞冒昧,侃侃而谈,为生民请命,伏祈采择施行,天下幸甚。
问题:(1)部分同学对上书时孙中山的政治立场有以下几种看法: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你认可哪一说?试说明理由。
(2)材料中的“中国有此膏肓之病而不能除”的“膏肓之病”指的是什么?并解释你的判断依据。
(3)你如何看待孙中山对李鸿章及洋务运动的看法?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
——霍布斯鲍姆
问题:(1)简述“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的具体表现。
(2)你认可“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吗?请简述理由
2.单选题- (共25题)
A.德国的社会结构极其稳定 | B.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深厚 |
C.德国沿袭普鲁士尚武传统 | D.军人在德国享有崇高地位 |
A.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据点 | B.中国市政现代化的历史写照 |
C.中国近代化和半殖民地化的缩影 | D.中国走向文明世界的窗口 |
A.《南京条约》割香港 | B.《北京条约》失九龙 |
C.《马关条约》割台湾 | D.慈禧发动戊戌政变 |

A.即 “三省六部”中的“工部” | B.在中国上海土生土长 |
C.管理阶层由多国组成 | D.损害了中国主权完整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A.雅尔塔会议 | B.波茨坦会议 | C.日内瓦会议 | D.万隆会议 |
A.美国 | B.苏联 | C.日本 | D.德国 |
A.瓦特 | B.哈格里夫斯 | C.法拉第 | D.爱迪生 |
A.土地改革 |
B.农业改造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联产承包 |
A.黑奴贸易和蒙古西征 | B.种族灭绝和殖民扩张 |
C.农奴制度和庄园经济 | D.圈地运动和西进运动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D.脱亚入欧,全盘西化 |
A.维新运动时期 、《中外纪闻》 | B.辛亥革命时期、《少年中国》 |
C.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 D.五四运动时期、《每周评论》 |
A.“进化论”观点科学前卫 | B.民主革命派的宣传发动 |
C.民族危机促国人思想启蒙 | D.近代西学东渐影响深刻 |
A.英国 | B.法国 | C.意大利 | D.苏联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