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2题)
1.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加速了革命的发生 |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
2.
(题文)下列有关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性战争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体世界形成 |
B.科学技术为世界性战争提供了必要手段 |
C.少数大国成为拥有全球性利益的大国 |
D.欧洲开始衰落 |
3.
下列不符合19世纪晚期世界历史发展特点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 |
B.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激烈 |
C.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格局 |
D.英国调整同法国和俄国的关系,正式结成三国协约 |
4.
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
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 | 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
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 | 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
6.
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到:“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A.吞并奥地利 | B.割占苏台德地区 |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 D.进攻波兰 |
7.
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只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对上述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
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 |
C.赢得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问题 |
D.德国力图与英国成为海上贸易伙伴 |
8.
下列关于一战中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 ②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
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 ④内部矛盾不断尖锐
①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 ②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
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 ④内部矛盾不断尖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9.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
10.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独裁与民主 |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
11.
1936年8月法国政府声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涉。”这表明法国政府
A.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 |
B.支持西班牙的革命力量 |
C.支持西班牙的反动势力 |
D.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 |
12.
“一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有( )
①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问的矛盾
②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③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宗主国间的矛盾
①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问的矛盾
②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③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宗主国间的矛盾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波兰维斯特普拉特半岛上有一条巨幅标语:“永远不要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人类提供的经验与教训有
①必须警惕极端法西斯主义的死灰复燃
②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共同敌人的有力武器
③不能牺牲、出卖其他国家的独立、领土和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④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
①必须警惕极端法西斯主义的死灰复燃
②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共同敌人的有力武器
③不能牺牲、出卖其他国家的独立、领土和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④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14.
第三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个战役中
A.凡尔登战役 |
B.库尔斯克会战 |
C.索姆河战役 |
D.马恩河战役 |
15.
下面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彻底改变 |
B.是“一战”中的战胜国凭借实力重新分割世界的产物 |
C.从法律上确认了帝国主义奴役、压迫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的权益 |
D.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 |
16.
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是指
A.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 |
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
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 |
D.所有对轴心国作战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
1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东方战线”。此事始于
A.德军侵入波兰之际 | B.法国被迫投降之际 |
C.英国遭受空袭之际 | D.苏德战争爆发之际 |
18.
下列关于《非战公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第一次提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②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③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
④为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①第一次提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②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③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
④为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20.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 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
C.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