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赢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并规定:“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东亚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遗,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失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强化君权的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郑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3)材料三中“完美的政治设计”指的是什么制度?上述“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7分)
材料一:赢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并规定:“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东亚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遗,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失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强化君权的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郑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3)材料三中“完美的政治设计”指的是什么制度?上述“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7分)
2.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缎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楚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待久的国际秩序楚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效,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驻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I》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l、图2、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3分)
(2)材料二反映出建国之初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外交政策?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党和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主要历史背景。(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并简述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过程。(11分)
(4)综合上述近现代中国外交发展变化的史实,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材料一:

材料二:“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缎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楚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待久的国际秩序楚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效,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驻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I》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l、图2、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3分)
(2)材料二反映出建国之初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外交政策?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党和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主要历史背景。(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并简述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过程。(11分)
(4)综合上述近现代中国外交发展变化的史实,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3.
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直关心科学与政治、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战争的关系问题,他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教科书颂扬战争,而又掩饰战争的恐怖。它们把仇恨灌输给孩子们。我却要教他们和平而不教他们战争,向他们灌输爱而不灌输恨。……人们应当继续战斗,可是他们应当为值得花精力的事情去战斗,而不是为想象中的地理界线、种族偏见和爱国主义色彩伪装下的私人贪欲去战斗。他们的武器应当是精神,而不是榴弹和坦克。
——爱因斯坦《为和平而牺牲》(1931年)
材料二:1935年,当爱因斯坦在获悉铀核分裂和链式核反应的发现以后,了解到德国正在积极从事原子能方面的研究,他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美国着手研制原子弹,以免纳粹占先,会给人类造成无穷灾难。整整10年以后,爱因斯坦在谈到“关于建议制造原子弹的动机”时,非常后悔地写道:“关于原子弹和罗斯福,我所做的仅仅是:鉴于希特勒可能首先拥有原子弹的危险,我签署了一封由西拉德起草的给总统的信,要是我知道这种担忧是没有根据的,当初我同西拉德一样,都不会插手去打开这只潘朵拉的盒子。”
材料三:“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方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1)据材料一概括爱因斯坦的主要思想。(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希望美国注重研发原子弹的原因。(6分)
(3)材料三出自哪一文献?该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2分)
材料一:我们的教科书颂扬战争,而又掩饰战争的恐怖。它们把仇恨灌输给孩子们。我却要教他们和平而不教他们战争,向他们灌输爱而不灌输恨。……人们应当继续战斗,可是他们应当为值得花精力的事情去战斗,而不是为想象中的地理界线、种族偏见和爱国主义色彩伪装下的私人贪欲去战斗。他们的武器应当是精神,而不是榴弹和坦克。
——爱因斯坦《为和平而牺牲》(1931年)
材料二:1935年,当爱因斯坦在获悉铀核分裂和链式核反应的发现以后,了解到德国正在积极从事原子能方面的研究,他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美国着手研制原子弹,以免纳粹占先,会给人类造成无穷灾难。整整10年以后,爱因斯坦在谈到“关于建议制造原子弹的动机”时,非常后悔地写道:“关于原子弹和罗斯福,我所做的仅仅是:鉴于希特勒可能首先拥有原子弹的危险,我签署了一封由西拉德起草的给总统的信,要是我知道这种担忧是没有根据的,当初我同西拉德一样,都不会插手去打开这只潘朵拉的盒子。”
材料三:“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方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1)据材料一概括爱因斯坦的主要思想。(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希望美国注重研发原子弹的原因。(6分)
(3)材料三出自哪一文献?该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2分)
2.单选题- (共16题)
4.
邵龙宝先生在他的《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中写道:(罗马法)“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他所说的“罗马法”应该属于()
A.习惯法 | B.公民法 | C.万民法 | D.自然法 |
5.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谈到近代某历史事件时说:“(该事件本质上是)从爱酮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他谈及的是()
A.义和团运动 | B.维新变法 | C.五四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6.
严复曾在《救亡决论》中最早大声疾呼:摆在中国面前的问题已不是一般的“自强”、“求富”,而是要直截了当地起来“救亡”。促成严复发出“救亡”呼声的惨痛事实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 B.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 |
C.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正义要求 |
7.
有人认为反法西斯战争是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战开始的,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如果这一论点成立,那么支持它的最有利论据是()
A.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为挑起战争蓄意制造的 |
B.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极其不利的环境下,长期孤军奋战 |
C.日本法西斯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走向世界战争的起点 |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为世界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10.
从1990年到2006年,俄罗斯的尤里一列瓦达咨询分析中心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带来什么?”作了4次咨询调查。分析下表所示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十几年来俄罗斯民众()

①一直十分推崇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存在多元化看法
③对十月革命的看法基本稳定 ④对十月革命的正面评价呈上升趋势

①一直十分推崇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存在多元化看法
③对十月革命的看法基本稳定 ④对十月革命的正面评价呈上升趋势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④ |
12.
一本史书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军事联合行动,也是冷战的最佳范例,美苏两强在遥远的国度进行军事对抗。”这次事件是指
A.朝鲜战争 | B.柏林危机 |
C.古巴导弹危机 | D.海湾战争 |
13.
《联合国宪章》规定“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强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这表明联合国()
A.早期为西方大国所操纵 | B.推动世界发展并维护人权 |
C.片面宣扬西方的价值观 | D.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
19.
下面评价秦长城的诗句中,最为客观的是()
A.“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
B.“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
C.“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
D.“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
3.选择题- (共10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0